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要重謀劃,更要重落實”。“千萬工程”不僅深刻改變了農村的面貌,更創造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和實踐范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鎮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中,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的科學理念、系統思維和創新方法,奮力繪就“和美鄉村·詩畫湟里”新畫卷。
寫好城鄉融合大文章,以經濟之“興”升騰小鎮“煙火氣”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多年的摸索中,湟里走出了一條“以工養農、以工補農、以工促農、以工惠農”之路,實現產業融合發展。面對鄉鎮企業發展缺空間、融資難等問題,湟里鎮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新政,釋放土地紅利,喚醒“沉睡資產”,為企業發展突破束縛、激發活力。全面開展低效工業用地騰退整治,改變“小散亂”企業在鄉間見縫插針窘境,助推企業轉型升級,為優質產業提供承載空間。積極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促進企業與村集體共建“菜園子”,不僅豐富了職工的菜籃子,也鼓足了村民的錢袋子。
與此同時,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工作為突破口,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和治理融合水平。通過推進土地精細化綜合整治,騰退農村零星分散宅基地,盤活存量土地,有效增強了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通過編制空間全覆蓋的村級土地利用規劃,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劃分中心村、集居點和重點園區,更加明晰美麗鄉村建設方向。
湟里各村的“高顏值”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回村創業。稻香村咖、農耕課堂、傳統水牛肉與港式打邊爐巧妙融合……當“新潮”撞上“泥土氣”,瞬間激活了鄉村消費力,湟里成為了武進西南片區鄉村旅游首選地、“網紅打卡地”。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回流,鎮黨委政府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力度,構建多元化幫扶機制,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成立專員幫辦團隊和青創聯盟,培育創業者、孵化新業態項目,幫助店家對接本地農戶,讓創業者不為采購操心,農戶不愁產品銷路,通過雙向選擇實現合作共贏。當下的湟里,處處充滿青春活力和創業熱情,吸引著更多有才之士與鄉村振興雙向奔赴。
構筑水清岸綠幸福河,以河水之“綠”答好生態“高分卷”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聚焦“美麗小鎮”建設,湟里鎮在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在區域生態文明建設中貢獻湟里智慧。湟里水系發達,東瀕滆湖、西矚長蕩湖,71條水系在鎮域內縱橫交錯,曾是四縣十六鎮的水運中樞,可謂是因河而興。如何讓湟里因水而美是鎮黨委政府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向。
作為滆湖上游鄉鎮,湟里堅決扛起洮滆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責任,自2023年以來共計開展重點水利水務工程5項,全面啟動水美鄉村項目建設,對全域河道開展岸坡整治、河道清淤、水系聯通等河道綜合治理工作。完成全鎮1133個小微水體整治任務,3個村榮獲“常州市小微水體示范片區”,5條河道獲評省級生態河道,6條河道獲評市級幸福河道、五好河道等榮譽,建立全市首個河長制主題公園,創成全省首個村級水情館。注重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有效開展點源治理、農田面源治理和內源治理三大工程,巧妙融入生態治理元素,建立微濕地、設置入滆湖前置生態屏障,不斷優化河道水質。全面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覆蓋率達90%以上,面積和數量位于全區前列。聚焦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等領域,累計創建省級節水型載體7個、市級節水型載體23個,成為全國首個市級節水型鄉鎮。
美麗的水造就宜居的鄉村,奔涌的水團結奮進的鄉民。百姓們紛紛自發加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一個村一個特色,美麗鄉村建設在湟里這片熱土上如火如荼地推進,共創成江蘇首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3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個、市級美麗鄉村3個。
蹚出精管善治新路子,以基層之“智”刷新百姓“好感度”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湟里鎮黨委政府深知美好的鄉村圖景離不開鄉村治理體系的建立和治理能力的顯著提升。各村在走深走實鄉村治理之路中,不斷摸索創新了各具特色的“土辦法”:有得到“人民日報”頭版點評的“擊鼓議事堂”,讓“村里事”變成群眾“自家事”;有“情理法勤”工作法,凝聚干部群眾一條心;有“法潤民生微信群”,成為百姓提升法治素養的“掌中寶”;有“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共治”的六治融合模式,著力推進村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這一個個的“土辦法”,變以往“被動處理”為“主動處理”,讓人民當家作主真正具體、現實地體現在百姓生活的各方面,把實事好事辦到了群眾“心坎上”,把服務溫暖到了群眾“家門口”,讓鄉村治理更暖民心、更具溫度。
與此同時,湟里鎮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法治同行”活動,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可見。19個村(社區)全面開展“援法議事”,持續強化和提升基層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處理群眾自治事務的意識和能力。打造全市首個網格主題公園,推出“小湟”“小里”網格IP形象、開通“湟里法治直播間”、培育“法律明白人”“學法中心戶”“草根幫幫團”隊伍、推進“法律門診”工作法,一系列有效舉措的扎實推進,大大提升了鄉民的法治意識,為探索高效解紛體系提供了“湟里實踐”。
立足新征程新起點,廣袤田野正成為展現新質生產力的“新賽道”,承載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使命。湟里鎮黨委政府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激發鄉村全面振興內生動力,讓人民幸福在美麗湟里建設中“升溫”,不斷彰顯湟里現代化建設新作為新氣象,繪就“千村向未來、萬村奔共富、城鄉促融合、全域創和美”的民生畫卷。
(作者系常州市武進區湟里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責任編輯: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