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仿佛是朵筋斗云。翻一下,就能告別眼前的茍且,就能一去十萬八千里。能讓我們去南天門前,會會魅力四射的各路神仙;能讓我們去五指山下,給頭上長草的齊天大圣塞個桃。
百多年前,這朵云翻進了銀幕里,開始用電的光,一次又一次,把孫悟空、唐三藏、豬八戒、沙和尚……還有小白龍他們,翻刻為生動的影,寫進我們的人生,牽動我們的心緒。
銀幕每翻一次,都可能讓那些影,一去十萬八千里。
銀幕每翻一次,或也都能讓那些茍且,在眼前告別。
愛悟空 改西游
人人都愛孫悟空
咚咚,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咚咚……當《云宮迅音》BGM響起,伴隨著孫悟空翻著跟頭直上云霄的畫面,央視86版《西游記》電視劇這一經典片頭每每出現,意味著暑期來臨。38年前,該劇一經播出,在全國引發萬人空巷的轟動效應,最高收視率達到驚人的89.4%,引發“西游記”熱潮。時至今日,《西游記》依然是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承載了幾代人的童年記憶。這只頭戴鳳翅紫金冠,身披鎖子黃金甲,腰束斑點虎皮裙,腳踏筋斗云的猴子,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超級英雄。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和孫悟空這個中國超級 IP,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歷經歲月的洗禮而依舊熠熠生輝?答案或許就在西游題材改編電影中。從《大鬧天宮》到《大話西游》系列再到《西游記之大鬧天宮》等等,孫悟空的現代性被不斷挖掘,讓他始終能與當下觀眾產生連接、共鳴。《大鬧天宮》里,孫悟空是武力值爆棚的美猴王;《大話西游》里,孫悟空還有一重至尊寶的人類身份,和紫霞仙子、白骨精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線;《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里,孫悟空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意識消沉……這些有關孫悟空的改編大相徑庭,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擊中了觀眾的某些情緒,得到廣泛共鳴。換而言之,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精神,但人人都能在孫悟空身上“找”到自己。
觀眾之所以喜愛孫悟空,能打是直接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影視作品中,他不論被塑造成何種形象,但都能用武力“征服”一切,且越來越能打。如此齊天大圣,大概是觀眾想要“成為猴哥”的樂趣所在。作為能夠“自救”的英雄,也使得孫悟空備受喜愛。他生性自由反叛,“自救”于世界的無常與困厄。此外,在多樣化的西游題材電影改編中,孫悟空早就被一次次重寫和顛覆了。諸如在《西游降魔篇》中,他可以是原著小說形容的“毛臉雷公嘴”駭人模樣;到了《西游記之大鬧天宮》中,他又回歸符合觀眾傳統認知的“美猴王”。哪怕孫悟空“七十二變”,觀眾接受度亦相當高,留下了足夠的創作空間。
愛“悟”及烏
隨著“西游”改編熱的不斷升溫,不止是孫悟空,《西游記》里的其他角色也被賦予更加立體多元形象,乃至成為主角,誕生了一批西游題材改編電影。
以唐僧為例,其形象不斷突破大眾認知的慈悲仁愛,變得豐富多樣。《大話西游》里的唐僧啰里啰嗦,極具喜劇張力;《西游降魔篇》中的唐僧則一脈相承,以不修邊幅的驅魔人出現在觀眾面前,唱著《兒歌三百首》降服妖怪。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里,唐僧又變身為天真爛漫、心地善良的孩童形象,即小和尚江流兒,是孫悟空的迷弟。在這些改編中,他們的主角人設、故事情節截然不同,但因為作品完成度高流傳度廣,也早就成為很多觀眾西游記憶的一部分。
除了唐僧、孫悟空師徒四人,《西游記》里的不少妖怪也在創作者的妙筆下,變成電影主角,引發觀眾共鳴。白骨精,作為原著中的妖怪,唐僧師徒取經路上的八十一難之一,成為《大話西游》《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主角。《西游記女兒國》更是塑造了一個敢愛敢恨、是非分明的女兒國國主形象。她為追求愛情沖破了女兒國刻板規矩的枷鎖,奮不顧身陪唐僧苦海泛舟,獨立、勇敢的女性形象躍然于銀幕之上。
在西游題材作品中,觀眾于潛移默化中形成一個共識:人人都愛《西游記》,本質是能在其中找自己的身份與定位。得意時,可以是《大鬧天宮》里的孫大圣,要踏碎凌霄。失意時,也可以是動畫片《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里的孫悟空,短暫消沉。選擇什么角色代入,完全取決于觀眾當時心境。
愛悟空 全球“通”
《西游記》作為全世界熟知的中國文化符號,不僅在中國被搬上銀幕,其IP在世界范圍內都有一席之地。
日本算是《西游記》的“頭號迷弟”,早在1911年,日本就把《西游記》搬上了電影銀幕——由吉澤商店制作的無聲電影《西游記》,比中國還早。1978年,日本電視臺推出劇版《西游記》,此后又相繼在1993、1994、2007年先后推出三部《西游記》劇集;以及眾所周知的日本動畫大師鳥山明受到《西游記》影響而創作的《七龍珠》等等。1975年,泰國曼谷明星電影公司對《西游記》進行海外改編,推出了中、泰神猴交戰的電影《哈努曼大戰孫悟空》。2001年,美國推出電視劇《齊天大圣》,又稱《失落的帝國》;2008年,與中國合拍《功夫之王》;2023年,先后拍攝劇集《西游ABC》與電影《美猴王》。
時至今日,“西游IP”依舊生命力旺盛,受到全球喜愛。當然,這些西游題材影視作品,常常因腦洞大開惹得國內觀眾啼笑皆非,但其背后無一例外都反映了《西游記》的兼容性和多元性。也因此,《西游記》全球改編熱潮,還在持續中。(文 劉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