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時間:1961年
關鍵詞:中國敘事 孫悟空形象
《大鬧天宮》之于中國動畫史的地位無可爭議。這部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凝結了萬籟鳴、唐澄、張光宇、嚴定憲等一批動畫美術大師心血的電影佳作,不僅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也是中國動畫在探索中式審美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時至今日,《大鬧天宮》持續影響西游題材改編電影的趨勢。
創新
中式悟空 英雄誕生
聊起“西游記電影”改編,不可不提上映于1961、1964年的《大鬧天宮》。影片改編自中國古典小說《西游記》前七回,講述孫悟空從東海龍宮取走定海神針,被太白金星騙上天庭成為弼馬溫,隨后發現天庭假意封自己為“齊天大圣”,實則打壓自己的真相,繼而大鬧蟠桃會,又遭太上老君暗算關入煉丹爐,煉就火眼金睛后大鬧天宮的故事。
《大鬧天宮》劇情基本忠于原著,但在電影結尾處,“孫悟空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改為“讓孫悟空踢翻八卦爐,拿起金箍棒,打上靈霄寶殿,幾乎使玉帝坐不成寶座”,且孫悟空大獲全勝后回到花果山,過上逍遙自在的生活。這一轉悲為喜的改編,不僅為《大鬧天宮》添上神來之筆,也進一步為孫悟空披上敢于抗爭、追求自由的英雄外衣,影響了孫悟空的影視形象。
影片給觀眾帶來驚喜與震撼的非美術設計莫屬,特別是孫悟空的形象設計。其實,在《大鬧天宮》之前有一版孫悟空形象,同樣由萬籟鳴大師制作,便是于1941年上映的動畫電影《鐵扇公主》。 但《鐵扇公主》中的孫悟空帶有明顯的美式動畫風格,這并不符合萬籟鳴的本意。于是,當他來到剛成立不久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又得到機會完成多年夙愿——制作《大鬧天宮》時,萬籟鳴決定拍一部具有中國風格的動畫長片。
在他建議下,經過多次修改,才有了觀眾后來看到的孫悟空形象:猴哥紅色桃心臉、綠眉白皮的容貌取自中國戲曲臉譜;頭戴黃色軟羅帽,身穿鵝黃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大紅的褲子,足蹬黑色短靴的造型,遵照了中國短打武生的行頭;猴哥修長靈活的四肢和手部動作,又類似敦煌壁畫的佛手畫法。孫悟空這一中國式神話英雄,生動再現于銀幕。萬籟鳴用八個字形容:“神采奕奕,勇猛矯健”。無論是劇情設計,還是孫悟空的美猴王形象等等,《大鬧天宮》完美呈現了中國傳統美學,也奠定了國風動漫的堅實基礎。
影響
成為中國動畫代表作
1964年《大鬧天宮》上映后,迅速掀起一股“孫悟空熱”。從兒童玩具,到糖果糕點包裝,再到服飾服裝等都印上了孫悟空。許多畫報、雜志也爭相用其做封面……跟隨這股熱潮,孫悟空形象逐漸定型。他手拿金箍棒,腳踩筋斗云,一跟頭翻越十萬八千里,走進千家萬戶。同時,《大鬧天宮》也深刻影響了中國動畫的審美,滿足了觀眾對中國風格的想象,成為中國動畫的代表之作。
這只神通廣大又頑皮叛逆的孫悟空,不僅在中國深入人心,還帶領中國動畫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據說,曾因看完萬籟鳴制作的《鐵扇公主》而棄醫從畫的手冢治蟲,就是根據上天入地的孫悟空創作了《鐵臂阿童木》,成為了日本“動漫之父”。另一位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也是在看了《大鬧天宮》后,萌發將動畫作為終身事業的想法。據統計,《大鬧天宮》曾先后參加過全世界14個國家和地區舉辦的18個國際電影節的展映,并多次獲獎,如1978年獲得英國第22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等等。彼時國外知名媒體評價,《大鬧天宮》達到了迪士尼未能達到的高度。斗轉60載,《大鬧天宮》依舊是典范之作。(文 伯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