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時間:2017年
關鍵詞:暗黑 批判 愛情 我命由我
《悟空傳》是對《西游記》原著的一次極為成功的解構,網絡小說成為70、80后心目中網絡文學的經典,同名電影則在2017年上映后取得6.96億票房的市場成績。反抗命運和追隨自由,是這部作品的主題。這部作品中的孫悟空,不再是一個僅僅憑借武力與智慧克服困難的英雄,而有著一顆深受內心矛盾折磨的靈魂。對自身存在意義的探索,讓這部顛覆原著故事的作品,有了最鮮明的特色和最深層次的價值。
創新
全新媒介 全新解構
電影《悟空傳》改編的起點是今何在的同名長篇小說IP,在網絡上一直享有“網絡第一書”的美譽。作為一部另類的西游作品,它沒有著墨原著《西游記》的任何章節,而是講述了在大鬧天宮的五百年前,還沒有成為齊天大圣的孫悟空不服天命,向天地諸神發起抗爭、對仙佛等一切偽善進行批判的故事。一句“我不服”所展現的桀驁,不知引起多少粉絲的共鳴。
今何在受《西游記》和周星馳《大話西游》的影響,創作了《悟空傳》。所以,《悟空傳》有著和《大話西游》類似的對經典進行全新的解構。在電影中,孫悟空不再是那個大眾公認的美猴王,而是一個有著現代情感的情圣,他身上沒有“齊天大圣”給觀眾帶來的敬畏感。在這里,孫悟空是一個悲劇英雄,他不停地向命運發起抗爭,并積極追索自身存在的價值。影片通過現代人的眼光,去解讀孫悟空的形象,在這個英雄主義代表人物身上注入時代性和悲劇性。改編者正是通過嘗試塑造新的悟空形象,形成了新的故事內核。
脫胎于網絡小說的電影《悟空傳》,還用了大量篇幅描寫愛情這個主題。不同于《西游記》原著中幾個徒弟專注取經、愛情只是背景的刻畫,在《悟空傳》這個故事中,每個重要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愛情曲線。故事在孫悟空和紫霞熱烈壓抑的感情、天蓬和阿月之間不離不棄的愛情之間展開,每個故事都是獨立的,但又共同構成了這個曠世愛情故事。
影響
《西游》可古典亦可先鋒
《悟空傳》導演郭子健曾經把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情感投射到孫悟空身上,“小時候我們覺得自己跟孫悟空一樣天下無敵,長大后才發現原來很多事情我們都做不了。但你無論怎樣打擊我,讓我倒下,我還是會站起來,還是會跟你們斗。”正因有著這樣的感觸,郭子健更想在電影里傳承這種“不認輸”的精神,才讓孫悟空這個角色,和當代觀眾有了許多的共鳴。
對比來說,影片《悟空傳》對原著的“顛覆式”取材,偏意識流的表現手法,都是非主流的、先鋒的嘗試,也引發了后續對于經典改編是該“忠于原著”還是要“徹底顛覆”持續不斷的探討。孫悟空對于不公平的不服氣,對于想要控制自己命運的執著,是否也是對經典的一種繼承?最起碼,《悟空傳》在《大話西游》之后,再次給了我們一個范式。(文 斑馬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