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常州人,國家一級美術師。1985年就讀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現為常州85當代藝術館館長、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員、中國書畫家研究會會員。其作品被《文化月刊》《藝術市場》《中國美術》《榮寶齋》等雜志刊登發表,并被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新聞網、環球網、鳳凰網、央視書畫頻道等平臺報道。2023年5月,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徐建新國畫作品選》(中國高等藝術院校名師教學范本)。2024年5月《荷風墨韻蟹滿枝》等系c5a14ed3650351fedec672d42e35dbeac5f68d64b62081aa40847b2ddb9671cd列作品被意大利羅馬藝術學院、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德國柏林藝術學院等收藏。《形色·窯變》人體寫生系列作品和《獅子林》園林寫生作品被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收藏。《紅梅閣》園林寫生系列作品被俄羅斯國立工藝美術大學收藏。2021年9月,作品參加由《文化月刊》主辦的“聚焦經典·盛世丹青——當代藝術名家邀請展”,并在北京炎黃藝術館展出。2024年5月作品參加在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館舉辦的“傳薪·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2024年7月,作品參加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辦的“筆墨春秋·第四屆書畫家邀請展”。其作品多次參加中外國際藝術大展。
藝術品的本質是多元的,它不僅僅是美學的表達,更是文化、歷史、情感和語言的綜合體現。從某種意義上講,藝術家思想的高度,決定著藝術作品的高度。所以,優秀的作品通常都是藝術性、思想性和觀賞性的有機統一。賞讀畫家徐建新的作品,總有一種滌蕩心靈的感動。從其作品丹青盡染、夢筆生花的藝術風格中,我們不僅能夠體會到其炙熱的藝術情感,更能挖掘到藝術家對社會、自然、歷史的洞察和對人生的考悟。
藝術風格就是藝術作品因于內而符于外的藝術風貌,既是藝術作品的表象形態和內在精神,也是藝術作品在整體上呈現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獨特面貌。欣賞徐建新的系列作品,就如領略“古壁丹青色,新花綺繡紋”的詩意一般,從那斑駁參差的筆觸,冷峻陸離的色調,形象自然的刻畫,簡練單純的畫面構圖,筑構起如夢如幻的朦朧勝境。觀其畫作,一如斷垣之中盛放的芙蓉,似真似幻,靜妙生風。



徐建新的作品常常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無論是花鳥畫的雕琢,還是書法式的筆觸,他都能在這些傳統元素中注入新的生命力。他不滿足于簡單地復制傳統,而是通過重新解讀現代藝術的視角,使作品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審美。這種跨時代的對話,讓徐建新的藝術作品具有獨特的時代感和歷史感。除此之外,畫面中色彩的運用尤為引人注目。他善于運用大膽而和諧的色彩搭配,將傳統水墨的淡雅與現代藝術的鮮明相結合,創造出既清新又熱烈的畫面效果。這種色彩的創新,不僅展現了他對色彩的敏銳感知,也體現了他試圖打破傳統束縛,追求藝術自由表達的決心。
其中最為出彩的《荷風墨韻蟹滿枝》系列作品,是充滿詩意的畫作,它巧妙地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懷融為一體。畫中荷葉的翠綠與荷花的嬌艷,展現了夏日荷塘的生機與活力。徐建新運用傳統的水墨技法,以淡墨勾勒出荷葉的輪廓,濃墨點綴出荷花的神韻,使得整個畫面既有水墨畫的空靈,又不失生動的細節。畫作中的螃蟹,或攀爬于枝頭,或潛伏于荷葉之下,為畫面增添了一絲生動與趣味。螃蟹的形態各異,有的張牙舞爪,有的靜臥不動,生動地再現了它們在自然環境中的真實狀態。螃蟹與荷花、荷葉的搭配,不僅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界的細致觀察,也寓意著富足與豐收。
除了在藝術形式上的創新,徐建新在藝術主題的探索上也頗具匠心。他關注社會現實,關注人的內心世界,試圖通過藝術作品傳達對人性的關懷和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在《獅子林》《夏日江南》《形色-窯變》等一系列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對現代生活的反思,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縱觀徐建新的藝術成就,不僅得到了國內藝術界的認可,也受到了國際藝術界的關注。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重要藝術展覽中展出,多幅作品被國外藝術機構收藏,并獲得了多項藝術大獎。這些榮譽不僅是對他藝術才華的肯定,也是對他藝術探索精神的贊賞。
丹青盡染,夢筆生花。在徐建新的藝術世界里,傳統與現代不再是簡單的對立,而是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的和諧關系。他的藝術之路,是一條不斷探索和創新的道路,也是一條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注:本文作者為《文化月刊》主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