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右美托咪定聯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方案在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中的臨床效果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3年1月至12月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鏡手術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術中麻醉方案不同分為單一組和聯合組,各50例。兩組患者術前均行常規全身麻醉,單一組患者手術結束前30 min靜脈緩慢注射右美托咪定,聯合組患者手術結束前30 min靜脈緩慢注射右美托咪定與艾司氯胺酮。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疼痛介質[P物質(SP)、前列腺素E2(PGE2)、β-內啡肽(β-EP)]水平、應激反應指標[皮質醇(Cor)、去甲腎上腺素(NE)、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水平、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F時間=89.639,P時間<0.001;
F組間=125.637,P組間<0.001;F交互=25.895,P交互<0.001)。兩組患者術后6~48 h VAS疼痛評分呈下降趨勢,且聯合組術后6、12、24、48 h 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單一組(均P<0.05)。術后即刻,兩組患者SP、PGE2、β-EP、Cor、NE、ACTH水平均降低,且聯合組均低于單一組(均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右美托咪定聯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方案對行腹腔鏡手術的結直腸癌患者術后鎮痛效果較好,可有效減輕術后應激反應,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右美托咪定;艾司氯胺酮;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
【中圖分類號】R6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8.014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8.043
結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兩種類型。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微創術式,可用于治療結直腸癌,具備創傷小、恢復快、出血少等優點[1]。但微創手術也會產生創傷,且術中牽拉臟器、切除病灶等操作均可引起患者強烈疼痛,促使應激相關因子大量釋放,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2]。目前,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的臨床常規麻醉方案多為全身麻醉,但該方案易引起呼吸系統并發癥,且術后仍有較多患者疼痛明顯。右美托咪定是輔助麻醉藥品,具有鎮靜、鎮痛、抗焦慮的作用,在超前鎮痛方面效果顯著[3]。艾司氯胺酮是新一代鎮痛藥物,起效快、迅速消除疼痛,在應用過程中不會抑制患者自主呼吸[4]。鑒于上述情況,本研究對右美托咪定聯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方案在結直腸癌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至12月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鏡手術的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術中麻醉方案不同分為單一組和聯合組,各50例。單一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48.96±4.35)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5]:Ⅰ級30例,Ⅱ級20例。聯合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33~67歲,平均年齡(48.92±4.32)歲; ASA分級:Ⅰ級29例,Ⅱ級2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結直腸癌的診斷標準[6],且經臨床檢查確診;⑵符合腹腔鏡手術指征[7];⑶ASA分級 Ⅰ~Ⅱ級。排除標準:⑴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者;⑵合并重癥感染者;⑶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⑷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者;⑸有鎮痛、鎮靜類藥物依賴史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腹腔鏡手術治療,行常規全身麻醉。術前30 min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5020850,規格:1 mL∶0.5 mg),用藥劑量0.5 mg,麻醉維持中總量≤2 mg;靜脈通道建立后,實施麻醉誘導:靜脈輸注咪達唑侖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025,規格:2 mL∶10 mg)0.05 mg/kg(最大劑量2.5 mg)、丙泊酚乳狀注射液(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69,規格:50 mL∶1 g)1~2 mg/kg(最大用量50 mL)、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1 mL∶50 μg)0.4~0.5 μg/kg(最大劑量90 μg)、注射用維庫溴銨(海南靈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547,規格:4 mg)0.15 mg/kg(最大劑量10 mg);待患者肌松并意識消失后,行氣管插管通氣;麻醉維持:持續輸注2~10 mg/(kg·h)丙泊酚(麻醉維持中總量≤30 mg)、0.25 μg/kg舒芬太尼(麻醉維持中總量≤20 μg),間斷追加維庫溴銨(麻醉維持中總量≤8 mg)。
單一組患者手術結束前30 min靜脈緩慢注射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388,規格:1 mL∶0.1 mg)1.0 μg/kg,最大劑量0.1 mg,10 min內推注完成。聯合組患者在單一組基礎上聯合艾司氯胺酮麻醉:右美托咪定注射完畢后,單次靜脈注射鹽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336,規格:2 mL∶50 mg)0.2~0.3 mg/kg,最大劑量15 mg。
1.3 觀察指標 ⑴術后疼痛程度。于術后6、12、24、48 h,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8]評估患者疼痛程度,滿分10分,分值與患者的疼痛程度成正比。
⑵疼痛介質水平。于手術結束前40 min、術后即刻,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3 mL,以3 500 r/min的轉速(8 cm半徑)離心10 min,獲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P物質(SP)、前列腺素E2(PGE2)、 β-內啡肽(β-EP)水平。⑶應激反應指標水平。于手術結束前40 min、術后即刻,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3 mL,與⑵同樣方法獲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皮質醇(Cor)、去甲腎上腺素(NE)、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水平。
⑷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術后48 h內,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煩躁、嗜睡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不良反應總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多時間點結果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兩組患者術后6~48 h VAS疼痛評分呈降低趨勢,且聯合組術后6、 12、24、 48 h 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單一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疼痛介質水平比較 術后即刻,兩組患者SP、 PGE2、 β-EP水平均降低,且聯合組均低于單一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指標水平比較 術后即刻,兩組患者Cor、 NE、 ACTH水平均降低,且聯合組均低于單一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聯合組患者出現惡心嘔吐2例、煩躁1例、嗜睡2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 10.00%(5/50);單一組組患者出現惡心嘔吐1例、煩躁1例、嗜睡1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 6.00%(3/5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值=0.543, P值=0.461)。
3 討論
腹腔鏡手術切口相對較小,但麻醉藥物可能對患者的呼吸功能產生一定抑制作用,導致出現呼吸頻率減慢、潮氣量減少等情況,嚴重時可導致呼吸衰竭等[9]。右美托咪定能對中間神經元突觸后膜以及脊髓后角突觸前膜上的 α2 受體產生刺激作用,進而阻礙疼痛信號的傳導過程[10]。艾司氯胺酮屬于非競爭性的N-甲基 -D-天冬氨酸(NMDA)受體拮抗劑,通過與NMDA受體及阿片μ受體相互作用,可發揮優良的鎮靜、鎮痛作用[11]。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兩組患者術后6~48 h VAS疼痛評分呈下降趨勢,且聯合組術后6、12、24、48 h 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單一組。這提示右美托咪定聯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方案對行腹腔鏡手術的結直腸癌患者具有較好的鎮痛效果。分析原因為,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可作用于脊髓及脊髓上的α2受體,抑制疼痛信號的傳導,從而產生鎮痛效果[12]。艾司氯胺酮起效較快,可有效減輕疼痛信號的放大和持續,從而減輕疼痛。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即刻,兩組患者SP、PGE2、β-EP、Cor、NE、ACTH水平均降低,且聯合組均低于單一組。這提示右美托咪定聯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方案能有效抑制行腹腔鏡手術結直腸癌患者的術后應激反應。分析原因為,右美托咪定可抑制交感神經活性,從而降低應激反應中交感神經的過度興奮,減少ACTH和皮質醇Cor的分泌[13]。右美托咪定和艾司氯胺酮聯合使用,可發揮協同鎮痛作用,避免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經興奮、內分泌紊亂等應激反應表現。本研究所得結果表明,在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進行對比后發現,二者之間不存在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這提示右美托咪定聯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方案應用于腹腔鏡手術的安全性較高。分析原因為,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鎮靜和抗焦慮作用,不會引起明顯的呼吸抑制。同時,右美托咪定的代謝途徑較為明確,主要通過肝臟代謝、腎臟排泄,藥物蓄積的風險相對較低[14]。艾司氯胺酮對呼吸和循環系統的影響相對較小,代謝也相對較快,藥物殘留的風險較低。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聯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方案對行腹腔鏡手術的結直腸癌患者術后鎮痛效果較好,可有效減輕術后應激反應,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腹腔鏡與內鏡外科學組,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外科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結直腸外科專家工作組,等.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操作指南(2023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24, 23(1): 10-22.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大數據協作組.腸鏡人工智能系統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3,武漢)[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24, 41(4): 253-262.
趙鈺龍,孫金霞,趙鵬飛.右美托咪定復合羅哌卡因腹橫肌平面阻滯應用于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中的效果觀察[J/CD].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版), 2024, 8(11): 13-16.
趙麗琴,張海龍,李旭,等.術前靜注艾司氯胺酮對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疲勞綜合征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 2024, 40(5): 488-492.
HORVATH B, KLOESEL B, TODD M M, et al. The evolution, current value, and futur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classification system[J]. Anesthesiology, 2021, 135(5): 904-919.
國家癌癥中心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制定專家組.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北京)[J].中華腫瘤雜志, 2021, 43(1): 16-38.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機器人與腹腔鏡外科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腹腔鏡外科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腹腔鏡與內鏡外科學組.結直腸癌4K腹腔鏡手術操作標準專家共識(2020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21, 20(S1): 1-13.
嚴廣斌.視覺模擬評分法[J/CD].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4, 8(2): 273.
王艷麗,王夢迪,何會珍.地佐辛靜脈麻醉聯合羅哌卡因局部浸潤麻醉鎮痛對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鎮痛效果及圍術期免疫和應激反應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 2024, 37(4): 80-84.
宋一凡,江林昊,楊謙梓,等.右美托咪定的中樞神經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4, 44(5): 626-634.
周穎,王韻燁,鄧海洪.艾司氯胺酮聯合其他麻醉藥物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臨床研究, 2024, 37(8): 1160-1163, 1171.
張恒春.右美托咪定對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術后血流動力學及鎮痛效應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1, 41(21): 4711-4714.
楊晨,高娜,盧錫華.右美托咪定聯合布托啡諾用于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 2020, 31(22): 2762-2767.
巫紹汝,吳婷婷,孫艷,等.右美托咪定對腹腔鏡行結直腸癌手術老年患者術后疼痛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21, 40(11): 1417-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