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兒周末去學二胡,一對一,一直都是妻子跟教二胡的老師進行對接的,地點在孩子上學的學校。我開車把孩子送到學校門口,看著她背著二胡,手里拿著音樂書進了校門。我微信上發個語音給妻子,讓她問一下二胡老師,孩子有沒有到指定地點。
妻子說,之前都是孩子自己進去的,她找得到地點。
我不再言語,把車開到了學校對面超市的地下停車場,在車里坐等。
一個半小時快到了,我把車開到校門口,等了幾分鐘,眼看著時間已經過了,孩子還沒有出來。我下了車在校門口張望,孩子卻冷不丁從我身后冒出來:“爸爸!”我正要開口,她說,“老師沒來,我出來三次,沒找到老師。”我心里一沉,很難受,讓一個一年級的小孩子一個人在偌大的音樂教室里傻等一個多小時,那是什么感覺?很無助啊!
我跟著孩子進去拿二胡和音樂書,順便發了個語音給妻子:“讓你問一下老師,你偏偏偷懶,害得孩子一個人在教室里傻等了一個半小時!”妻子嘴還硬:“我哪知道老師會不來?”
回來的路上,從孩子斷斷續續的表達中得知,她看老師沒來,一直在門衛處,眼睛盯著窗外的車來來往往,直到見我到來,她才出來。
到了家,妻子說,已經聯系老師了,老師一直在道歉,家里有急事,忘了打招呼了。
我想起去年冬天關于大女兒的一樁事情。讀高中的大女兒打來電話,說感冒、發熱,要我送點藥過去,我說給送到門衛讓她自己去拿。我送到門衛后,正準備返回,妻子打來電話,說不放心,讓我把孩子接回家住一個晚上。
孩子是學美術的,這會兒應該在畫室。我聯系她的班主任老師,班主任老師已經下班回家了,他聯系了畫室的老師,畫室老師說孩子已經出去了。“大晚上的,會去哪兒?”我心里忐忑不安。
過了一會兒,班主任打過來電話,說孩子一個人在教室里,馬上會下來。
總算把孩子接到了,我問她怎么回事。她說,頭疼難受,一個人趴在教室的桌上。“班主任怎么通知你的?”她說,班主任是通過教室里的監控看到她在教室,監控喊話通知的。
能想象得到那是怎樣的一個畫面嗎?寒冷的冬天的晚上,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一個生病難受的孩子孤零零一個人在教室里,沒有人給她倒熱水,沒有人給她遞上感冒藥……
這是兩件很小的事件,但是,對于做父母的來講,那絕對是天大的事情,沒有什么比孩子平安和健康更重要的了。
抖音上和新聞里,我經常看到父母親不小心把孩子弄丟的事件,孩子找不到父母親,身處陌生的環境,遇到陌生的人,甚至是壞人,他們有多絕望!能想象到嗎?
家人是孩子頭頂的那片藍天,是給孩子遮風擋雨的人啊!而家是孩子愛的港灣,即便是破瓦寒窯,只要有家人在,那就是天堂。愛和牽掛是家人之間感情的紐帶,是永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