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危急時刻,就要全力以赴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葫蘆島市建昌縣黑山科鄉人大主席張松強從8月19日晚建昌縣突降暴雨以來,一直堅守在應急搶險和災后重建第一線。村民回憶起被暴雨所困時的情形,不禁感慨道:“看到張主席來了,我就知道有希望了。”
自“8·20”洪澇災害發生以來,葫蘆島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挑重擔、當先鋒、打頭陣,把抗洪救災搶險作為初心使命的“試金石”,以實際行動把老百姓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在洪災面前筑起了一道道守護生命的銅墻鐵壁。
大澇大災之后,急需大建大治。全市把抓好災后恢復重建作為“頭等大事”,既立足當前,幫助受災群眾渡過難關,又著眼長遠,將恢復重建與補短板、強弱項結合起來,與產業長遠發展和民生改善結合起來,努力用恢復重建成果幫助群眾實現安居樂業。
筑牢堡壘在一線
“災后重建事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等不得、慢不得。”建昌縣黑山科鄉黨委書記張衛昌說。全市各基層黨組織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將災后恢復重建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首要工作任務,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筑牢災后重建戰斗堡壘。
8月30日晚,葫蘆島市緊急啟動縣區結對幫扶災后恢復重建行動,興城市、連山區、龍港區分別對口支援受災嚴重的建昌縣、南票區、綏中縣,明確了“查隱患、清環境、保生活、助產業”四項主要任務,第一時間落實人員、技術、裝備、資金等保障,迅速集結資源和力量,全面開展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現在陸續到了果園采摘的時候,但是田間作業路被山洪沖毀,采摘不及時,果子會爛在樹上。”綏中縣大王廟鎮副鎮長吳昊說。龍港區委、區政府迅速協調15臺鉤機,利用5天時間幫助綏中縣受災鄉鎮維修田間作業路,打通農產品“暢銷之路”,最大程度減少農民損失,幫助各鄉鎮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一二、一二,加油,加把勁!”綏中縣葛家屯村第一書記方瑛琦帶領村民清理淤泥,大家干得熱火朝天。建昌縣云山洞村第一書記趙振華積極協調國網電力搶修小組幫助搶修電力設施,以最快速度恢復村里電力供應。在災后重建的號角聲中,截至目前,全市811名駐村干部共幫助291個村莊制定了災后產業重建計劃,幫助村民清理受災農田4200余畝,補種農作物300畝,協調技術人員為受災養殖戶提供指導700余次,協助排查鑒定受災房屋8838間,全力按下災后重建“加速鍵”。
彰顯初心在一線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全市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提高政治站位,靠前指揮,落實“四下基層”工作法,帶頭深入聯系點責任區開展全方位排查,在災后重建工作中沖在第一線、干在最險處,讓黨旗在災后重建一線高高飄揚。
8月28日至29日,連山區全區機關干部開展“萬眾一心克時艱,災后重建解難題”主題黨日活動,深入鄉村,積極參與“村莊清潔大掃除行動”。區鄉村三級干部齊心協力,清理路面塌方、疏通排水溝渠,入戶向群眾面對面宣傳環境衛生整治和應急避險知識,教育引導群眾災后積極自救,自覺參與到災后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來,全力營造出“人人肯出力、家家見行動、村村有成效”的和美鄉村良好氛圍。
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充分發揮重建主力軍作用,組織黨員干部積極參與受災區域清淤、衛生防疫消毒、受損基礎設施修復、易出險區域值班值守等工作。一場大雨致使建昌縣養馬甸子鄉503 棟大棚倒塌、996棟大棚受損,5000余萬個菌棒被雨水浸泡,損失超4億元,菌農損失慘重。全市600多名機關黨員干部火速集結,馳援建昌縣養馬甸子鄉,僅用兩天時間就幫助菌農轉移、清理菌棒30多萬株。菌農張勝激動地說:“特別感謝黨員干部幫助我們清理這些菌菇,只靠我們兩口子,11棟大棚我們怎么都清理不完呀!”
凝聚合力在一線
大片農作物被洪水淹沒牽動人心,個別農戶家的房屋院落受損也令人憂心。全市從市紀委監委、市委組織部等市直部門抽調31名工作負責、作風扎實的干部,配合縣、鄉兩級力量成立31支災后重建調查隊,深入街頭巷尾、田間地頭、企業商鋪、百姓家中了解受災情況,向受災群眾生產生活伸出援手,解決實際困難,積極帶領群眾開展自救自建,營造重建工作“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南票區暖池塘鎮北邊村無職黨員張友華說:“黨和政府給我們帶來了希望,我們要團結起來一起干。”農村網格員、無職黨員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在巡防巡查、值班值守、應急搶險、復工復產、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中靠前服務,擔當作為。
全市“兩企三新”領域也積極投身到災后重建過程中。綏四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向綏中縣紅十字會捐款100萬元專款用于抗洪救災;葫蘆島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黨支部作為全市“兩企三新”領域先進基層黨組織,組織黨員干部18人趕赴建昌縣,捐贈面包、雨傘等價值2.5萬元的物資;興城市手拉手愛心協會聯合黨支部組織20余名志愿者、10余臺車輛,先后三次為建昌縣捐送總價值約11.5萬元的物資;葫蘆島市洞天宏實業有限公司黨支部共出動鏟車、翻斗車等車輛40臺,組織黨員及群眾職工200人參與救援工作,捐贈帳篷、床、米面等價值43.2萬元的物資。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黨旗;哪里最困難,哪里就有黨組織。”葫蘆島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始終堅信,風雨同舟的力量在、風雨之后見彩虹的信心在、多元有效的措施在,定能把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守護好群眾的“糧袋子”和“錢袋子”,答好災后重建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