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抓緊健全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完善績效目標、績效監控、績效評價、結果運用等管理流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和貫徹落實要求。農業投資項目績效管理是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和項目建設單位提高財政資金投資效益、加強投資項目監管的重要手段,充分認識提高農業投資項目績效管理的重要意義,根據農業投資項目管理特點設立科學的績效目標,確定合理的績效指標,全方位加強績效管理水平,不斷有效提升農業投資項目預期效益,充分發揮財政資金關鍵作用,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業投資項目建設領域,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1農業投資項目績效管理的重要意義
農業投資項目,是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為改善農業基礎生產條件、扶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優化農業內部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農村綜合效益而設立的各級財政專項資金對農業資源開發利用的活動。農業投資項目具有涉及領域廣、投資周期長、效益不確定等特點,但農業投資項目具有比較突出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1]。通過農業投資項目建設有利于全面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利于助推農業產業振興,筑牢鄉村全面振興的物質基礎,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農業投資項目的建設有效強化了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增加了農民收入水平。資金是農業投資項目建設最重要的資源和生產要素,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的關鍵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全面加強農業投資項目績效管理,建立科學、合理、高效的項目支出績效管理體系,是提高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資金在農業投資項目建設領域的配置效率及使用效益,發揮好各級財政資源聚力增效、提升農業公共服務供給質量的重要手段。
2農業投資項目績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業投資項目績效目標,是各級農業主管部門依據職能和業務發展要求設立并通過本級財政預算安排的項目資金,在一定實施期限內預期實現的產出和效果以及相對應的成本控制要求。農業投資項目績效目標通過具體細化和量化的績效指標予以描述,但當前在績效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2.1項目總體績效目標不明確,績效指標設置不具體
盡管開展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已貫徹落實多年,但部分農業投資項目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對績效管理的認識高度還不夠,對通過項目建設預期達到的總體目標不清,部分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項目在立項批復階段按項目類別設置績效指標,未按具體項目設置和下達績效指標,下達的主要績效指標不夠具體,部分核心指標值明顯偏離績效目標,部分建設周期較長的項目僅設置總體績效指標,缺少年度績效指標或關鍵性時限績效指標,不能滿足財政按年度周期開展績效評價的需要[2]。
2.2績效指標關聯度不大,定量指標偏少
部分農業投資項目設置的一二級指標間邏輯關系不清,關聯度不大,細化設置的三級指標不能緊扣項目建設任務,不能有效體現項目建設的核心目標,定性指標“及時、合格、達標、按期完成”等不可考量的描述性指標較多,可考量的定量指標偏少,開展中期監控和項目評價時不能有效體現項目實際進展及目標實現的真實性、準確性、客觀性。
2.3事前績效評估重視度不夠
部分農業投資項目在申報階段未按“誰申請資金,誰設定目標”的原則設置或全面設置績效目標,在立項評審階段未邀請績效管理專家參與項目評審,事前績效評估評審把關不嚴,設置的部分績效目標或指標明顯不合理,如部分農業投資項目沒有生態效益卻設置生態效益指標,導致績效評價時無法實現或考量該項指標。
3提高農業投資項目績效管理的建議
3.1提升農業投資項目績效目標及指標設置水平
在農業投資項目申請立項及批復階段,項目建設單位和主管部門要認真研究項目預期績效目標,科學設置各類績效指標是提升農業投資項目績效管理的核心和關鍵。
3.1.1研究確立農業投資項目總體績效目標
在立項或批復階段,農業投資項目建設的建設單位和主管部門,就應確立該投資項目的主體功能特性和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預期實現的總體目標,在確定總體目標的基礎上,依據該農業投資項目立項相關的國家和地方支持政策、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實施方案、初步設計方案等,分析該項目開展的重點工作任務、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研究確定項目預期達到的總體績效目標,即項目預期實現的總任務、總產出、總效益等,并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總體績效目標進行總結提煉[3]。
3.1.2分解細化農業投資項目績效指標
在分析歸納并確立農業投資項目總體績效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項目任務清單,將項目擬完成的具體工作任務分解成多個具體子目標。根據項目任務清單,全面分析包括資金在內的資源投入、產出內容、質量標準、成本控制、實施效果,據此按照簡潔明確、通俗易懂的原則設置項目一級和二級績效指標。一級績效目標是項目的統領,二級績效目標是一級目標的具體細化,兩級指標間要體現有機銜接,與確定的項目建設任務相互匹配,指標間邏輯關系要對應、數據間要相互支撐。
3.1.3從嚴從高設置農業投資項目績效指標值
績效指標選定后,參考正在執行的相關農業標準、發展規劃、歷史統計數據、工作計劃、批復的預算支出等,設定科學指標值。選定的指標值要數值具體、標準明確、約束有力,指標值的設定既要充分考慮預期可實現性,在此基礎上要從嚴、從高,以便充分發揮績效目標對預算編制執行的引導約束和控制作用。
3.1.4績效指標設置應高度關聯、突出重點、量化易評
指向明確是設置農業投資項目績效指標的根本要求,設置的績效指標必需與該項目的政策支持依據、中央和各級財政資金扶持方向緊密相關聯,與項目主管單位職能、項目建設單位職責、行業發展規劃高度相關,選取的指標要重點突出,充分體現項目主要產出及核心效果[3]。
3.2科學設置農業投資項目核心績效指標
項目建設單位自評績效指標一般包括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和滿意度指標,主管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績效指標一般包括決策指標、過程指標、產出指標和效益指標。無論是項目建設單位自評還是項目主管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農業投資項目的核心指標均應包括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和滿意度指標。
3.2.1產出指標
農業投資項目產出指標是對投入資金預期產出的具體描述,產出指標的設置要與項目確定的主要投資方向和預期產出相對應,不能夠存在較大缺項、漏項。為滿足農業投資項目以年度為周期開展績效評價的需要,跨年度項目產出指標應設置項目整體產出指標和年度產出指標。產出數量指標根據項目建設活動設定相應的指標內容,反映該項目預期建成的基礎設施規模、提供的種子(群)數量、銷售的農產品數量、提供的公共服務數量等,數量指標要突出重點,以較少的指標體現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產出質量指標反映該項目預期建成的基礎生產設施、提供的公共產品、提供的公共服務等達到的質量標準,基礎設施建設通常設置“項目竣工驗收合格率”、“設備合格率”等質量指標,公共產品及公共服務以質量達標率體現。產出時效指標反映和考核項目產出目標實現程度的及時性,用實際完成時間與計劃完成時間的對比進行考量。產出時效指標的設置需確定項目總體完成時間,對建設周期較長、有關鍵時點控制要求的項目,需分解設置產出時效指標。產出成本指標反映和考核項目的成本節約程度,農業投資項目建設要強化成本管理概念,加強項目建設的成本節約率分析,加強農業投資項目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3.2.2效益指標
效益指標是實施該農業投資項目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等二級指標。社會效益指標是該農業投資項目的產出對一定時期的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和效果,包括項目實施期及運營期在貫徹落實國家方針政策、推動主導產業發展、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提高、生產生活條件改善、項目區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的綜合效益。經濟效益指標是該農業投資項目預期產出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及效果,包括項目在實施期和運營期持續產生的項目自身創造的產品生產能力的提升、產品產量的增加、經營收入的提高等直接經濟效益和引領行業發展產生的間接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指標是該農業投資項目產出對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及效果,包括項目實施期及運營期持續對農業生產、農村人居生活條件和自然生態環境條件產生的改善、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增減、林草覆蓋率的變化、水資源利用率的變化等。可持續發展指標是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狀況、壓力及政策響應等全過程可持續發展所組成的綜合體,包括經濟增長的持續性、社會發展的持續性、技術進步的持續性、環境功能的持續性和項目效果的持續性[4]。
3.3全流程加強農業投資項目績效管理
農業投資項目在立項前應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項目建設單位、項目主管部門、財政部門依照職責分工,對項目預期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及財政扶持資金支付進度進行實行“雙監控”,對項目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糾偏措施,確保農業投資項目預期績效目標的全面實現。
3.3.1開展農業投資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工作
項目建設主管部門在批復立項前,要組織相關領域專家通過開展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主要圍繞項目立項的必要性、資金投入的經濟性、績效目標設置的合理性、實施方案的可行性、資金籌措的合規性、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等方面開展事先績效評估工作,項目建設單位要對評估專家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全面更正,以確保績效目標及指標的科學設置和預期目標的全面實現。
3.3.2合理設定農業投資項目績效指標權重
農業投資項目指標權重是設置的某一指標在評價指標體系中的賦分比重。農業投資項目在開展中期監控、單位自評、部門評價、財政評價時,評價工作人員根據各項指標在評價體系中的重要程度,合理設置各指標權重。處于不同實施階段的同一農業投資項目,指標權重應體現差異性,其中項目建設期間應主要注重決策指標、過程指標和產出指標,項目建成后應更加注重產出指標和效益指標。一般情況下,農業投資項目預算執行率指標權重為10%,產出、效益指標權重為60%~80%,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權重10%。
3.3.3加強農業投資項目績效管理結果應用
農業投資項目在中期監控和單位自評時,對明顯偏離績效目標的具體原因要進行全面系統分析,對全年績效目標預期完成情況進行預測,對預期不能按計劃完成績效目標的原因及擬采取的具體改進措施要作出詳細說明;如發現財政資金支付進度與實現績效目標偏離較大、已經造成或預期將造成重大損失浪費或存在風險隱患等嚴重問題的項目,應暫停實施,并按有關程序調減財政投資并停止撥付資金,及時糾偏止損[5]。
綜上所訴,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農業投資項目是農業產業振興的長久之策,提高農業投資項目全過程績效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農業項目建設水平,為農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打牢堅實根基。
參考文獻
[1]趙成林,古曉紅,高偉,等.淺談如何提高農業投資項目資金績效管理[J].投資理財,2014(32):127-128.
[2]謝叔會.市政投資項目績效評價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20(13):93-94.
[3]錢茜.政府投資項目資金績效管理[J].財會研究,2018(9):21-24.
[4]王海春.淺析財政農業項目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J].經濟論壇,2014(1):102-104.
[5]姚和金.農業財政投資項目績效評價應注意的事項[J].現代園藝,2018(9)169.
(甘肅省農業建設項目管理站馬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