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六個堅持”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其中之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是立黨之本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不僅是歷史的創造者,而且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主要力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政黨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能夠歷久彌新的政黨卻是鳳毛麟角,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心之向背。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如一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道險灘,取得一個個勝利。紅軍時期,人民群眾是黨和人民軍隊得以最終脫離險境的銅墻鐵壁;抗日戰爭時期,群眾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解放戰爭時期,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了淮海戰役的勝利,用小船劃出了渡江戰役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人民群眾鉚足干勁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時期,億萬人民群眾又主演了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偉?。恢袊厣鐣髁x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再次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的奮斗者!
正是因為始終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我們黨才能在一次次的歷史關鍵時期和重大關頭立于不敗之地。正是有了人民群眾的信任、支持和擁護,黨才能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才能無堅不摧、牢不可破。
順民心、集民智、聚民力是興黨之道
民心匯集民智,民心凝聚民力。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經受住一次次風險考驗,取得一次次偉大勝利,正是因為始終同人民群眾一道,聆聽人民心聲、匯集人民智慧、凝聚人民力量。順民心、集民智、聚民力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是我們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力量之源。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始終把為人民謀幸福放在心上,牢牢把握民心這個最大政治,深受人民擁護與愛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重視不同階級的訴求,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順應人民意愿、贏得人民支持。對工人,黨重視對工人的勞動保護和文化教育,改善工人的勞動環境和生活狀況,將工人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對農民,我們黨打土豪、分田地,廢除不合理的苛捐雜稅,沒收地主階級土地歸農民所有,實現耕者有其田,充分發揮了農民這個人口最多的群體的巨大力量;對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黨采取了一系列方式方法進行思想教育和改造,使其自食其力、各盡所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貢獻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人民一起走好新時代趕考路,交出一份份滿意的答卷。
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集民智,是興黨之源。體察民意、匯集民智,才能使我們黨的決策更加民主科學,更好把握國際、國內“兩個大局”,走好新時代“趕考”路。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夕,我們黨第一次針對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相關工作在網絡上面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廣大人民群眾在網絡上講真話、亮真招、獻良策,一句句真心話、一條條好建議彰顯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真切期盼,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出謀劃策、貢獻聰明才智。把群眾的智慧凝聚起來,融入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必將凝聚14億多人民砥礪奮進的強大力量,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不斷前進。
民齊者強,民不齊者弱。聚民力,是興黨之要。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始終與廣大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制造業規模、外匯儲備等多個方面居于世界前列。這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帶領人民、團結人民、依靠人民奮斗出來的。人民群眾的力量是我們黨走向勝利、取得成功、保持輝煌的重要支撐,是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
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是強黨之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百多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50多名黨員發展到9918萬多名,成為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就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無論時代和環境如何變化,無論面對怎樣的風險挑戰,我們黨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我們黨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相依、命運與共,黨的根基、血脈和力量都在人民。回顧黨的歷史,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到新時代取得的輝煌成就,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如一?!鞍霔l被子”“一張借據”等體現的是黨和人民休戚與共的深情厚誼,廣泛開展的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最終的勝利顯示了人民戰爭的偉力;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堅持讓人民當家作主,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油田鐵人”王進喜、“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毛主席的好工人”尉鳳英等人,用行動踐行著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積極投身國家建設,給一窮二白的中國帶來了改天換地的變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持續發展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改革的春潮從小崗村的18戶農家涌向祖國大地,鄉鎮企業、經濟特區等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從站起來向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領人民披荊斬棘、櫛風沐雨,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趕考之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就必須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就必須堅持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站在一起、走在一起、干在一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必然得到人民群眾的熱情支持和衷心擁護,未來中國共產黨將團結帶領人民群眾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將億萬群眾凝聚成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的強大力量,從而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單位:沈陽大學)
本欄編輯/肖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