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第七個中國醫師節,中央宣傳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向全社會公開發布了2024年“最美醫生”名單,62歲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嶺南腫瘤研究所所長林麗珠是廣東省唯一入選的個人。
8月2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最美醫生”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從醫38年、曾參與創建國內最早中醫腫瘤???、醫治患者超過10萬人次的林麗珠穿著一身粉色套裝,盡顯優雅。她談到自己對“最美醫生”的理解,認為“最美醫生要有高尚的醫德、有仁愛之心、有精湛的醫術,以仁心施仁術,以慈悲濟蒼生”,并深情勉勵廣大腫瘤患者:“生命的寬度和長度一樣重要?!?/p>
以仁心施仁術
1986年,林麗珠從廣州中醫學院畢業,進入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拔覄偖厴I的時候,學校圖書館里只有兩個書架擺有腫瘤專科的書籍,治療手段非常少,有效的藥物也非常少,大家都是‘談癌色變’?!被貞浧饎倓側胄械慕洑v,林麗珠坦言,中醫腫瘤專科完成“從0到1”的建設并不容易。1987年,林麗珠跟隨國醫大師周岱翰教授開始籌建腫瘤科,10月,腫瘤科正式開科,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也成為全國最早創辦中醫腫瘤科的醫院之一。
開科之初,等待林麗珠的不僅是繁重的案頭和診療工作,還有簡陋的診療環境、有限的醫療資源,以及大眾對中醫治療腫瘤不同程度的誤解。有的患者認為,腫瘤面前中醫可有可無,非得等到晚期腫瘤負荷過大,連手術或化療都沒轍時才想到向中醫求助;有的則是對中醫寄予厚望,總希望老中醫開劑中藥就能把腫瘤控制好,或是對某些民間偏方趨之若鶩。
面對腫瘤這一大多數人認知中的“西醫概念”,“中醫能做什么”是林麗珠常被問到的問題?!啊[瘤’這個詞確實是西醫的概念,但其實在許多中醫古籍中也記載有相似病癥,比如《黃帝內經》中就提到在腸胃中形成的各類‘積聚’,還講到其成因、癥狀、預后及診斷,兩者只是表述方式不同。中醫治療固然有其長處,西醫治療亦有其可取之處。兩者各自有看家本領,只要是能減輕患者病痛的方法,都是好方法?!边@是林麗珠的態度,也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
為了更好地對中西醫進行取舍運用,林麗珠相繼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進修,以熟悉西醫診治規范。在她看來,“中西醫結合不是一句空口號,醫生要全面系統掌握中西醫兩套治療方法,知己知彼。歸根結底,是要給病人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從醫以來,在臨床38年的摸爬滾打中,林麗珠帶領團隊逐步走出了一條西為中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新路,救治腫瘤患者累計超過10萬人次,其中危重癥患者近萬名;她主持和參與腫瘤新藥研發項目近100項,為無數患者帶去了福音;她填補國內外中醫藥治療腫瘤領域的多項空白,制定了中醫腫瘤學行業標準并在全國推廣應用;她針對肺癌老年患者化療耐受性差的特點,率先創制益氣除痰法,以中醫綜合方案替代化療,研究成果在臨床應用中被證明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
2015年首屆博鰲中國醫學高峰論壇上,林麗珠榮獲“中國腫瘤防治領域杰出科技工作者”稱號;2016年1月,由林麗珠擔任副主編的《惡性腫瘤中醫診療指南》榮膺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金獎和評委會最高獎;2022年,作為全國中醫藥領域唯一入選專家,林麗珠被評為“肺癌研究領域全國醫院及專家學術影響力排名TOP100”。
以慈悲濟蒼生
林麗珠經手的病例,大部分是中晚期難以治愈的腫瘤,其中有些人是經歷了多家醫院的治療或被多家醫院拒收后,無助又絕望之時慕名而來。對于這些患者,她不僅殫精竭慮地為他們制訂個體化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還努力將人文關懷滲透到每個人身上,反反復復地鼓勵他們:“生命的寬度和長度一樣重要,我們就是定好目標,帶瘤生存,活得更好、活得更長?!?/p>
和藹可親又有慈悲心腸,這是林麗珠留給許多患者的第一印象。林麗珠的學生、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主治醫師余玲談起自己的老師時說:“她總是教導我們,中醫看病不能看局部,而是要把患者作為一個整體看,在生活細節上留意他們的飲食起居,關心他們的喜怒哀樂,讓他們得到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持,讓他們獲得治療的信心并重拾對生活的希望。”2016年12月,林麗珠以“敬畏生命、精誠至善”為理念成立腫瘤康復俱樂部,截至目前,有9600多名病患參加了康復俱樂部的活動。
今年78歲的周伯就是經過林麗珠的治療對生活又重新充滿了信心。2010年5月,周伯被確診為(腎臟)濾泡性淋巴瘤,并在第三次化療時出現了嚴重的副作用:咳嗽、胸悶,吃不下、睡不著,還發燒,體重從125斤迅速降到108斤。他輾轉多家醫院,被病痛及化療的副作用折磨得苦不堪言、生不如死,直到找到林麗珠。周伯按照林麗珠的治療方案吃中藥調理身體后,化療的副作用明顯減輕,并堅持完成了第四次、第五次化療。此后,他定期找林麗珠復診,采用中藥治療,現在身體狀況良好。
感動不已的周伯先后寫了20封感謝信,詳細記述了自己在治療過程中感受到的點點滴滴。在他看來,林麗珠“有本事、很直爽、有愛心,對每個病人的態度都一樣好”。他特別感激林麗珠,又覺得她太忙了,反復囑咐她“千萬不要累垮了”。對于林麗珠的繁忙,她的學生、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四區副主任陳漢銳也深有體會:“每次開診,她幾乎是全病區最后一個關診的。常常是上午的門診看到下午2點才吃飯,下午的門診看到晚上9點多?!?/p>
在林麗珠看來,這些都算不上什么。對她而言,“能夠給患者帶來幫助,患者的病情能夠得到控制,甚至有奇跡出現,就是做醫生最滿足的事情了”。如今,林麗珠雖然從醫院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但仍擔任著嶺南腫瘤研究所所長,并保持著每周兩個單元門診和查房等臨床工作,加上科研、教學,她的工作日程依然安排得滿滿當當。這就是林麗珠,一位日日夜夜踐行大醫精誠理念的醫生,一位為了患者兢兢業業、付出畢生心血的醫生。她說:“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名不讓癌癥患者絕望的好醫生,讓中醫藥登上世界舞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