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公文材料優劣,“含金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標準。有的材料長篇大論,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有的材料虛浮空泛,沒有真材實料。這樣的材料空洞乏味,令人生厭。所以,寫材料還是要堅持“以質為先”,在撈“干貨”上下功夫,給人以厚重實在、貨真價實的感受,真正起到推動實踐的作用。
深挖主題,落準壓艙石。材料的價值高度,取決于主題的挖掘深度。主題統領全篇,越是深刻鮮明,對實踐就越有指導意義。一是提維度,站在更高層面審視。從林林總總的素材中跳出來,站在政治制高點上來認識和把握材料,進而確定材料的大方向、主基調、核心點。二是拓視野,放眼更廣范圍比較。從局部的一堆一塊中跳出來,看看同系統、同類別工作的情況,以及相關行業的情況,進行充分比對考量,找出異同優劣,進而作取舍、分輕重、排先后。三是找規律,抓住核心內容定論。針對材料所涉及的工作,深入把握其內在規律,認清矛盾本質,明晰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進而作出科學研判,把握工作的本質與走向。
總結實踐,理清大盤子。材料不是空中樓閣,必須以實踐為根基。越是充分從實踐中汲取營養,就越能反作用于實踐,材料的意義價值也就更大。一是辨優劣,揚長避短。分清哪些是好的,到底好在哪;哪些是不好的,到底不好在哪。進而作出取舍,切實規避短板。二是查得失,知事明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既找直接原因,也找間接原因,既找歷史原因,也找現實原因,為實踐把脈,為行文定向。三是通往來,承前啟后。堅持歷史地對待實踐,把握工作的根源及流變,于來龍去脈中梳理寫作思路,進而使材料明確干什么,充分體現工作的連續性、穩定性。
錨定問題,提供工具箱。沖著問題去,破題開生面,既是實現材料價值量的關鍵,也是體現材料沖擊力的重點。一是在突破上出實招。圍繞材料主旨、現實任務,系統梳理政策規范,發掘存在的盲區、死角、薄弱地帶,兼顧政策的系統性、連續性、平衡性,因地制宜推出新的政策主張,做到有立有破、先立后破、破立結合。二是在好用上加力度。圍繞實用實效,提出切實管用的具體措施,鎖緊操作落實鏈條,實現閉環運行,防止脫鉤斷檔。三是在配套上下功夫。運用系統思維,提出解決問題的一攬子辦法,使之有機銜接、深度嵌入、相互鉚合,特別是昂頭、挺腰、健腿,固牢關鍵部位、重點環節,以扛住高強度外力作用。
注重風格,彰顯獨一份。套路千篇一律,個性十分難求。材料的個性風格,更能凸顯一個部門、一個領導的獨特魅力,也更為查閱者所關注。一是追求思維獨特。什么樣的思維結什么樣的果,如正向思維、逆向思維,頂層思維、底線思維,求同思維、求異思維等,從中篩選出最切合行文意圖、表現需要和個性風格的一種,來組織素材、結構內容,呈現出不一樣的內蘊與脈絡。二是體現魄力獨特。緊密圍繞表明態度、遵循規律、有所作為,來展現一個部門或領導在面對同樣問題時,那種直面矛盾、敢于擔當、從容自信的風貌,以建言獻策贏得尊重和敬佩。三是展示形象獨特。在講話、報告、經驗等材料中,以語言風格、節奏的變化,表現材料內容,讓人感受到材料間充盈著的新鮮度、節奏感、生命力,以及材料主體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