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博物館熱。博物館充分利用文物資源,讓文物說話,通過不同專題的展覽、網絡傳播、學術報告會、科普讀物、觀眾研學、文創作品等多種方式,激活文物信息,達到弘揚科學知識與科學理念的目的,這正是博物館越來越受到大眾喜愛的重要原因。作為開展考古學、歷史學、博物館學等學科研究的重要力量,博物館不斷加強在文物保護、展示、鑒定、教育等方面的相關研究,同時還向社會提供科研服務、開展知識傳播。
博物館不斷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以寓教于樂的方式讓更多珍貴文物甚至“國寶”走進人們的生活,使廣大觀眾在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于潛移默化中增進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同時,博物館也是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的重要渠道。近年來,許多博物館創造條件引進國外文物展覽,包括反映古代希臘、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等世界重要文明成就的專題展,受到中國觀眾歡迎。中國許多博物館的文物也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中國悠久的歷史文明,講述中外交往的友誼故事,以促進中外人文合作、智慧分享和情感交流。
素材解讀
博物館豐富的藏品包含著我國經考古發現及傳世的珍貴文物,蘊含著巨大的歷史、科學、藝術、文化等價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珍貴載體,更是增強文化認同、提升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課堂。博物館肩負著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使命,應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適用話題
文化認同、文化自信、文化交流、文化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