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延安地處陜北黃土高原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易干旱氣候區,霜凍多發,該地區現有杏面積60多萬畝。分析了延安杏產業發展現狀、優勢、存在問題,提出了杏產業高效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延安杏產業;環境條件;現狀問題;發展優勢;建議
延安地處北緯35°21′~37°31′之間,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 1 200 m左右,最高點在吳起縣五谷城鎮的白于山山頂,海拔高度1 809.6 m,最低點在宜川縣集義鄉猴兒川,海拔388.8 m。延安屬于高原大陸性季風氣候和暖溫帶半濕潤易旱氣候區,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降溫迅速,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天氣持續時間長;年平均日照2 418 h,年平均氣溫10.1~12.9 ℃,無霜期140~165 d。延安全境適宜杏樹生長,發展杏產業最大的制約因素是霜凍。
1 產業現狀
30多年來,延安林業部門堅持實施以山杏為主的荒山造林綠化和退耕還林等項目,杏樹面積不斷增加。目前,延安杏面積已發展到60萬畝以上,山杏成為保持水土、荒山綠化和發展經濟林產業的重點樹種,給延安地區生態環境改善帶來明顯效果,但經濟效益并不明顯,效益不高造成果農對杏林棄管或粗放式管理,杏果質量差、產量低而不穩。依靠科技進步,加強杏樹管理,延長杏產業鏈,提高杏產業經濟效益,用效益激勵群眾發展積極性,是延安地區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2 發展優勢
2.1 光照強,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 延安地區屬陜北黃土高原區,光照強、晝夜溫差大,生產的杏果質量優于關中平原和漢中盆地等低海拔產區。延安是高海拔較干旱地區,但土層深厚,杏樹結果較早,不易徒長,這也是低海拔地區所不及的。
2.2 溫室種植成熟更早 延安地區發展杏果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杏樹秋季落葉早,進入休眠早,完成休眠早,發展日光溫室杏只要做好夜間保溫工作,采用促早熟栽培技術,可比關中地區早上市20 d左右,加之品質優于低海拔地區,產品有明顯的早熟和質量優勢,市場競爭力強。
3 存在問題
3.1 晚春霜凍頻發,影響產業發展積極性 20世紀90年代,陜西省在白于山區實施了“百萬畝仁用杏基地建設”項目。項目完成后,白于山及其周邊的吳起、志丹、安塞、子長等地區成為山杏集中分布區,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但項目預期的經濟效益基本沒有實現,主要原因是晚春霜凍頻發,有的年份甚至多次發生,凍花凍果嚴重,白于山及其周邊地區甚至達到10年9不收的狀況,嚴重影響了群眾管理杏樹、發展杏產業的積極性。
根據10多年的調查發現,以白于山為核心的延安西北地區吳起、志丹、安塞、子長等杏產區晚霜最為嚴重,延安東南部的宜川、延長、延川等產區晚霜凍明顯較輕,尤其是沿黃河50 km以內地區晚春霜凍少見。調查還發現,延安西北地區晚春霜凍雖然頻次高,但靠近山頂地段霜凍危害明顯低于河川地段。
3.2 品種落后,存在同質化現象 延安地區和榆林地區的杏面積在陜西省并列在前,但主要是實生山杏,優良的仁用杏品種和鮮食杏良種占比很小。近10年來,延安東南部的鮮食杏良種生產效益較高,故而生產面積有所增加,主栽品種是從省內外引入的地方名優品種紅梅杏、吊干杏、華縣大接杏等。這些品種雖然品質好,但存在結果晚、見效慢、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
3.3 技術落后,管理粗放 多年來,延安地區發展的實生山杏主要是利用山杏核,因效益低,群眾基本放任生長或粗放管理。而延安近年發展的鮮食杏銷路好,有效益,群眾管理積極性高,但因農村勞動力緊缺,技術落后,管理也比較粗放,雖有效益,但效益不高。
3.4 分布零散,尚未形成發展優勢 近10年來,延安地區發展的鮮食杏良種面積有所增加,但分布零散,少有相對集中的生產基地。零散分布的杏果仍以當地零售消費為主,難以和較大的果商、超市對接進行遠距離運輸銷售。根據我們調查了解,近幾年延安多個區縣正在嫁接推廣省內外引進的一些地方名優品種,有些品種可長途運輸,貨架期長,但均為中熟品種,成熟期集中,目前尚未形成優勢產區。
4 發展建議
基于近年在延安地區開展杏優良品種試驗示范的經驗,對延安杏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幾點建議:
1)根據晚霜凍害發生規律,延安西北地區幾個區縣發展鮮食杏或仁用杏,園址必須高出河川溝底100 m,山頂建園效果更好。
2)由于沿黃地區杏樹晚霜凍害明顯較輕,前幾年發展的果農已經有了收益,所以發展鮮食杏優良品種群眾有基礎、環境有優勢,建議政府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引進新優品種、推廣先進技術,支持宜川、延長、延川等縣相對集中、規模發展鮮食杏基地,尤其是重點支持沿黃河50 km以內地區集中發展,以質量、規模、包裝宣傳打造延安紅杏品牌。
3)簡易防霜凍設施畝投資1萬元左右,管理技術簡單,投資回報率高,在霜凍嚴重的延安西北部幾個縣(區、市),可發展日光溫室促早熟杏和簡易防霜凍設施杏,建立設施杏產業基地。
4)重視支持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鮮食加工兼用型紅色杏品種,支持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李杏雜交新品種,建立優質、特色紅杏基地。因為全國人大新修改的《種子法》加大了對新品種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新法已將“收獲材料”納入保護范圍,這為我們有限授權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提供了法律保護,將有效避免新品種發展過多過濫,有利于杏產品價格穩定,極大地規避生產經營風險。
5)發展杏加工業是延長杏產業鏈、提高杏產品附加值的重要舉措。杏果加工除了可生產杏干、杏脯、杏醬、杏果丹皮等傳統產品外,還可開發生產杏醋、杏酒、杏白蘭地、杏汁復合飲料;杏仁可開發杏仁油、杏仁蛋白粉、杏仁蛋白肽、苦杏仁苷、苯甲醛等,其加工副產品杏仁皮還可作為原輔料添加到面包、餅干等食品中,實現高值化利用。
另外,杏果生長過程中疏剪下來小青果,可用于提取多酚等活性物質或制備類似烏梅的產品。建議政府支持加工企業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利用不同的原料開發多種杏加工產品,提高杏產品附加值,通過延長杏產業鏈推動延安杏產業高質量發展。
鏈接:
杏新優品種——豐園星
“豐園星”是西安豐園果業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市李杏研究所選育的杏新品種,已獲國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種權”授權。西安地區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平均單果質量66 g,果實卵圓形,縫合線淺,大小均勻;果面光亮,著色鮮紅;果肉橙黃,肉質硬,耐貯運,含可溶性固形物13%~16%,充分成熟后味濃甜。離核,仁苦。
豐園星杏自然坐果率高,栽植后第2年開始結果,第4年畝產3 000 kg左右,建園時需配置授粉品種,栽培時應注意控制產量。
(見本期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