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江蘇省南通市銀杏古樹資源豐富。為充分保護利用這一資源,使其在旅游產業發展中發揮名片作用,2023年開展了銀杏資源專項調查,摸清了南通市銀杏資源分布狀況和樹體生長情況,梳理總結出古樹保護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性提出了保護修復技術,為下一步南通市古樹名木保護法律法規制定、政策文件出臺、規劃設計編制和養護管理措施優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 古樹名木;銀杏;資源調查;保護修復
古樹是指樹齡百年以上的大樹,根據樹齡可分為3個等級:三級古樹是指樹齡100~299年的樹木,二級古樹是指樹齡300~499年的樹木,一級古樹是指樹齡500年及以上的樹木。名木是指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胸徑 25 cm以上的銀杏、銀杉、水杉等即屬于名木。部分樹木既年代久遠,又是稀有名貴樹種或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兼具古樹和名木的雙重特征。古樹名木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是有生命的文物,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見證了歷史變遷和生態變遷,是研究歷史文化和生態演變的稀有材料。陳芳等認為古樹名木具有八大價值,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破壞就不可逆轉。
銀杏(Ginkgo biloba L.)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是第四紀冰川運動后遺留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與它同綱的植物均已滅絕。現存活在世的野生銀杏稀少而分散,上百歲的古樹已不多見,所以銀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稱。江蘇省南通市位于北緯31°10′~32°43′、東經120°12′~121°55′之間,地處江蘇東南部,是江蘇12個地級市之一,屬北亞熱帶和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分布有一定數量的古樹名木銀杏。近年來,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古樹名木成為重要景點打造對象和游客打卡對象,各地開始重新審視和關注古樹名木的文化價值和景觀價值。2023年對南通市古樹名木銀杏進行了專項調查,摸清了資源分布和樹體生長現狀,總結了古樹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保護修復技術。
1 調查方法
南通市古樹名木銀杏調查參照《古樹名木普查技術規范》(LYT2738-2016)進行,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樹齡、保護級別、生長地點、生長環境、生長狀況等。2023年3月普查前,先調閱2015年南通市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數據,對其中的古樹名木銀杏調查檔案進行篩選。2023年3—10月在已有調查資料基礎上進行實地踏查。2023年11—12月對調查數據進行匯總分析,梳理和總結南通市古樹名木銀杏生長和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針對性保護修復技術。
2 分布和生長狀況
2.1 資源分布 南通市總計有古樹名木銀杏198株,所轄7縣(區、市)103鄉(鎮、街道)均有分布,其中崇川區、通州區、海門區、如東縣、海安市、啟東市、如皋市分布數量分別為34株、17株、25株、21株、32株、19株、28株和22株,其中一級古樹12株、二級古樹28株、三級古樹158株,分別占總數的6.06%、14.14%和79.8%。多分布在村旁、田間和地頭,以風景名勝區內、廟宇和祠堂旁分布較多,其中狼山4A級風景名勝區和濠河5A級風景名勝區分別有古樹名木銀杏8株和7株。南通市古樹名木銀杏除年代久遠外,部分植株還承載著歷史事件和歷史名人事跡,分布于廟宇和祠堂旁的古樹名木銀杏還是信眾祈福、祭拜的對象。
2.2 生長表現 南通市古樹名木銀杏整體生長狀況良好,枝繁葉茂、樹冠圓融、葉色濃綠、碩果累累,但部分植株受生命進程、自然環境變遷和人為活動干擾等影響,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衰敗和退化跡象,主要表現為樹體傾斜、枝條干枯、根系外露、樹皮受損、葉片黃化等。年輕植株生長表現優于古老植株,位于景區或有專人管護的植株生長表現優于景區外或無人管護的植株,位于城區的植株生長表現優于農村散生的植株。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人為干擾 人為干擾在所有古樹名木銀杏中普遍存在,嚴重程度不一。主要表現為在樹干上刻字涂畫,系綁祈福結、長命鎖,在樹冠下立碑、修廟、燒香、焚紙,在根系分布區取土、開溝,傾倒污水、堆放垃圾、修建固定建筑。人為干擾常造成銀杏樹皮受損、根系外露、根際土壤污染等,影響健康生長,嚴重時導致死亡。
3.2 樹體傾斜 部分樹木存在主干傾斜或一側樹枝干枯死亡,重心偏移,樹冠失衡傾倒的風險。樹干傾斜或偏冠樹在風吹或降雪情況下容易風折或劈裂,除造成樹體損傷外,還容易傷及樹下行人。
3.3 內膛空虛 部分樹木樹干心材腐爛,內膛空虛或側枝斷裂后基部腐爛形成樹洞,樹膛和樹洞內環境潮濕,適宜微生物生長繁殖,繼而進一步加速木質部腐爛。樹干木質部是地下水分向上轉運的主要通道,主干樹洞連通后內膛空虛,根部吸收的水分、礦質養分向上轉運受阻,枝葉生長受限,樹木生長勢逐漸變弱,嚴重時逐步衰亡。除此之外,樹膛空虛后機械強度降低,抗風能力降低,樹體易風折倒伏。
3.4 雷擊頂枯 銀杏樹體高大,部分植株生長在地勢較高的山丘,容易遭受雷擊。調查發現部分樹木遭受雷擊后,樹干開裂,頂端枯死,樹枝稀疏,存活樹枝生長不良,呈現出衰敗和瀕臨死亡的跡象。
3.5 病蟲危害 銀杏易發生莖腐病、薊馬和小卷葉蛾等病蟲害。莖腐病造成樹皮腐爛,樹干內膛空虛。薊馬成蟲、若蟲在葉背吸食汁液,葉片失綠,嚴重時發白干枯早落。小卷葉蛾幼蟲鉆入當年新梢為害,造成嫩枝干枯、葉片脫落、幼果停止發育。病蟲害發生嚴重的銀杏古樹逐漸走向衰亡。
4 保護修復技術
4.1 設置圍欄 對過往行人較多或承載宗教祭祀活動的銀杏古樹,為防止人們刻傷樹皮,或在樹干上系祈福結、長命鎖等掛件,或在樹干周圍燒香焚紙,可在樹干周圍設置鐵質圍欄加以保護。鐵質圍欄可設計成圓柱體或正方體,高1.5~1.8 m,距離樹干1.5 m以上,網孔小于20 cm×20 cm,以防行人、游客或朝拜者翻越、鉆入圍欄或伸手觸及樹干。圍欄一般用不銹鋼管焊接而成,要結實耐用,底部要嵌入地下或用混凝土澆筑固定,以防擠壓變形。
4.2 支撐加固 對主干傾斜,側枝干枯死亡的偏冠樹進行支撐加固。用鍍鋅鋼管或角鐵焊接長方體立柱,立柱基部用混凝土澆筑柱基,并用螺栓將其底端固定在混凝土柱基上。用鐵箍將傾斜樹干或偏冠樹干固定在立柱頂部,鐵箍固定樹干時不可緊貼樹皮,可在鐵箍內側呈“十”字形墊付10 cm×5 cm×5 cm的木塊,給樹干生長留有一定間隙,以防樹干增粗后鐵箍嵌入皮層,發生絞縊。
4.3 修補樹洞 對樹干心材腐爛出現內膛空虛或側枝腐爛后留下的樹洞要進行修補。修補前先用鋒利的鐵鏟清理樹洞內的腐爛物,并用刮刀刮除腐爛木質層,再用甲基托布津4%膏劑或3%糊劑涂抹刮痕處。藥劑涂抹完成后晾曬2~3 d,然后在樹洞內澆筑標號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振搗棒充分振動,使樹洞內每個角落填充混凝土,不留空腔。混凝土凝固后樹洞內呈封閉狀態,微生物在缺氧條件下活動受阻,減緩了心材腐爛進程,提高了樹干機械強度。
4.4 護根養根 護根養根是古樹名木銀杏保護和復壯的重要措施之一。護根養根首要措施是覆土掩埋外露的根系,對水土流失、人為取土和施工等造成的外露根系要及時覆土掩埋。覆土深度60~100 cm,覆蓋土壤要疏松、透氣、肥沃、健康(無有毒有害物質)。除覆土掩埋外露根系外,在古樹名木根系分布范圍內嚴禁修建廁所、排污溝,嚴禁堆放垃圾、工業原料。除此之外,有條件的地方可在銀杏根系分布區播種草坪草種等淺根性植物,定期澆水施肥,促進銀杏根系生長,達到護根養根目的。
4.5 防雷避雷 對地處山丘、山梁上,樹體高大的古樹名木銀杏安裝避雷裝置,以防雷擊。避雷針頂端要高出樹木頂端10~15 m,避雷裝置立柱或鋼架要結實牢固,抗風抗倒塌,導線要深入地下1.5~2 m,時常保持良好的導電性。銀杏樹干周圍20 m范圍內有高大建筑并安裝避雷裝置時,可不再安裝避雷裝置,以免重復建設和浪費資源。
4.6 防治病蟲 采用無人機噴灑80%敵百蟲晶體800~1 000倍液防治薊馬和小卷葉蛾。5月上旬、8月上旬和9月上旬各噴1次。冬季落葉后樹干涂白,涂白劑按硫酸銅、生石灰、水質量比1 ∶ 20 ∶ 60配制,現配現用,涂白高度1.2 m。樹干樹枝發生莖腐病后,先用鋒利的刮刀剔除腐爛皮層,然后用甲基托布津4%膏劑或3%糊劑涂抹傷口,并用塑料薄膜包裹,促其產生愈傷組織進行自然修復。對病枝、弱枝和干枯枝在充分保持樹體原貌的情況下作適度修剪,并對剪口和鋸口作防腐處理。
參考文獻
[1] 陳盼,譚志權,郭盛才,等.廣東省木棉古樹分布與健康及影響因子分析[J].林業與環境科學,2024,40(02):128-134.
[2] 朱秀花,謝庚根,章在華.靖安縣古樹名木分布現狀與資源特征研究[J].南方林業科學,2024,52(02):42-47.
[3] 程育民,王衛國,厲亮,等.臨安區古樹名木保護現狀分析及建議對策[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4(03):137-139.
[4] 陳勇,何峰,韓也逸.南京市古樹名木資源現狀與空間布局[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23,43(12):14-23+125.
[5] 林洪,劉斌,夏詩琪,等.基于文獻計量的古樹名木研究現狀及熱點分析[J].南方林業科學,2024,52(01):74-78.
[6] 陳芳,羅廣軍,楊佐兵.榕屬植物在廣東省古樹名木中的地位和價值研究[J].林草資源研究,2023(05):148-154.
[7] 殷平平.基于基因組重測序的銀杏種群進化歷史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9.
[8] 洪小玲,陳蜀蓉,邱智敏,等.臺州市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和特征分析[J].福建林業科技,2022,49(04):102-106+132.
[9] 白寶璋,徐仲.植物生理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10] 王騰,有祥亮,張冬梅,等.上海公園綠地植物群落骨干樹種根系分布特性[J].中國城市林業,2023,21(01):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