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陜西延川山地蘋果試驗基地密植園管理存在諸多問題,通過3年技術改造,部分蘋果樹實現優質豐產。總結了技術改造應用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希望為蘋果密植園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 密植果園;技術改造;成效與啟示;山地蘋果
近5年來,陜西延安北部山地蘋果產區逐步進入品種更新換代階段,蘋果栽植從以往的喬化稀植向矮化密植或喬化密植轉變。但受自然環境和果農固有思維影響,密植果園管理仍存在成形慢、掛果晚、產量低等問題。筆者駐村幫扶延安市延川縣鐵卜河村期間,于2022—2024年(2021年秋季開始)包抓延川山地蘋果試驗基地,并進行了3年密植蘋果園技術改造探索與實踐,現將所得經驗與教訓總結如下。
1 基地背景
為展示各類新優蘋果品種在延安北部的表現,延安森宇良種苗木繁育有限責任公司于2018年秋至2019年春在延川縣鐵卜河村建立山地蘋果試驗基地100畝,主要栽植有煙富系列、響富、長富2號、脫毒宮崎短枝、蜜脆、愛妃、秦脆、瑞雪、脫毒維納斯黃金等20多個品種,砧木主要是八棱海棠、八棱海棠+M26中間砧和極少量的M9T377自根砧,栽植密度為1.3 m×3.5 m,畝栽植146株,目標樹形為紡錘形。為便于理解,下文中喬化密植果樹指八棱海棠+長枝富士類不易成花的果樹;矮化密植果樹指自根砧+品種、八棱海棠+M26中間砧+品種、八棱海棠+短枝型等易成花的果樹。
總體看,該基地品種多、雜,栽植密度單一,沒有根據砧木與品種組合的生長特性進行規劃。基地建成后,因為管理水平跟不上, 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1.1 樹體長勢弱 建園完成后連續2年肥料投入不足,樹勢弱、枝細長、芽子癟。2021年10月份調查,喬化密植樹的樹高2~2.2 m,側枝15~20個,零星結果。矮化密植樹的樹高1.75~2 m,側枝13~18個,初掛果,果量不足。
1.2 中干不正 栽植和管護時沒有注意個體樹形和局部枝條的培養。建園時沒有扶中干,90%的中央領導干出現不同程度傾斜,沒有確立中央領導干的絕對優勢。果樹生長整體下強上弱、枝量不足,局部競爭枝和對生枝過粗過大,枝干比失衡,中央領導干上部光禿帶普遍存在。
1.3 缺少保水設施 延川縣位于延安以北,常年降雨不均衡,春、夏季長期干旱,秋季容易出現連陰雨天氣。建園時沒有鋪設地布,沒有灌溉設施,也沒有在行間種草,果樹生長需水全靠降雨和自然生草保墑,嚴重影響幼樹期生長。
2 關鍵改造技術
筆者在3年時間內,連續應用幾項關鍵技術措施對上述山地蘋果園進行改造。
2.1 地下管理 從2021年10月起,每年10月份按時施基肥;次年3月底前完成春季追肥;6月底完成夏季追肥。連續3年足量施肥,為果樹發枝、促花提供營養保障。
1)秋施基肥。在樹行兩邊挖30~40 cm深的通壕施肥。第1年畝施2.6 m3腐熟羊糞和32 kg平衡型復合肥(20-20-20)。第2年畝施3 m3腐熟羊糞、 10 kg生物有機肥、10 kg中微量元素肥、40 kg平衡型復合肥。第3年畝施3 m3腐熟羊糞、10 kg中微量元素肥、40 kg平衡型復合肥。
2)配方施肥。第1年(2022年)3月份畝施50 kg磷酸二銨,6月份畝施1.5 kg高磷水溶肥和2 kg尿素。第2年(2023年)3月份畝施15 kg平衡型復合肥,6月份畝施5 kg高磷水溶肥。第3年(2024年) 3月份畝施15 kg平衡型復合肥,6月份畝施10 kg高磷水溶肥。
2.2 樹上管理 這3年嚴格推行蘋果幼樹“三枝一扶”(早拉枝、強拉枝、多留枝、扶中干)和刻芽技術,建立起標準化樹形(紡錘樹形),實現初掛果。
1)冬季修剪。第1年(2022年2月份)疏除中央領導干上過粗、過大的競爭枝和對生枝2~3個,結果枝組上的直立枝全部疏除,其余枝條緩放,保持單軸延伸。個別樹勢過弱的抹光干,重新定干。第2、3年對上年度未疏除的大枝進行疏除更新,其他枝條緩放,保持單軸延伸。
2)生長季管理。第1年(2022年)萌芽前,對中央領導干上的光禿帶進行刻芽或抹發枝素處理。從5月份開始對結果枝組進行撐枝或吊袋拉枝(2年生以上枝條)處理,矮化(短枝型)樹拉枝角度90°~100°,喬化樹拉枝角度110°~120°, 秋季對上翹枝進行補充性拉枝。7月份對中央領導干頂部和結果枝梢部長勢過強的2~3芽枝疏除,保持單軸延伸,并用竹竿對中央領導干進行扶正處理, 保持頂端優勢。
第2年在刻芽、拉枝等日常管理基礎上,分別于5月份和7月份對大部分喬化密植果樹噴施河北宇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優控藥劑2次,控制枝組新梢旺長;6月份對部分喬化密植樹(噴施了優控藥劑)在距離地面50~70 cm處中央領導干上環剝 1 cm寬。
第3年,沒有環剝的喬化密植樹,5月份全部環剝促花。
2.3 地面管理 針對保水措施缺乏的問題,第1年果園直接用寬1.4 m的地布雙幅鋪設,外高內低,方便接納雨水供根系吸收利用。第3年有可用水塔后,春季鋪設滴灌設施,并在株間兩側各挖1個直徑80 cm、深60 cm的坑施肥水設施,地布鋪設內高外低,方便收集雨水。果園行間自然生草效果不錯,每年可刈割2次,后期就沒有再進行人工生草覆蓋。
經過3年改造,矮化密植果樹中少量的自根砧樹由于水源條件制約,長勢不旺。中間砧苗木、短枝型品種和易成花品種第2年開始豐產豐收。喬化密植果樹光拉枝不環切或環剝成花效果不明顯。喬化密植樹整體未進入盛果期,第2年雖然噴施優控藥劑控制新梢長度,但成花效果一般;少量環剝果樹成花效果顯著,但由于相關技術措施實施過晚,無法以果壓冠,第3年喬化密植樹已經出現郁閉現象。
4 改造啟示
4.1 前期規劃合理,后期管理輕松 延安北部現階段因凍害和水源條件制約不建議栽植矮化自根砧苗木,黃河沿線有水源條件的縣區可栽植矮化自根砧苗木。
密植果園栽植前各類基礎設施如立架系統、防雹網等應提前搭建完成,栽植時同步實施坑施肥水(滴灌設施)、地布覆蓋、扶中干等技術,避免后期補建,造成果樹二次損傷。
同時,要根據品種和砧木組合的不同特性,至少分為矮化密植和喬化密植兩類管理模式,主要選擇矮化密植果樹,方便管理,提早成花掛果。如建喬化密植果園,株距應保持在2~2.5 m,防止過早郁閉。
4.2 樹形培養和促花措施很重要 密植果園幼樹期管理以樹形培養為重點。在肥水條件充足的情況下,兩年內通過扶中干、多留枝、刻芽等技術措施使結果枝組達到30個以上,完成樹形培養。矮化密植果樹實施拉枝促花,喬化密植果樹必須拉枝配合環切促花(規模經營環切用工量過大,可用環剝措施,注意后期營養補充和病害防治),實現3年掛果的目標。
4.3 喬化密植果樹管理要更細致 從產量表現看,3年喬化密植果樹改造是失敗的。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沒有做好:
一是沒有做分類管理。規模化經營過程中,若果園內有生長特性差異較大的兩類果樹,一定要分類管理。喬化密植樹比矮化密植樹用工量大,生產管理技術環節多,不能用一種模式。
二是低估了喬化樹的生長速度。喬化密植樹在肥水充足條件下,結果枝新梢生長長度1年可達50~60 cm甚至更長,拉枝促花效果不明顯,無法以果壓冠,會很快出現郁閉現象。
三是沒有做好肥水控制。 在基肥足量施入的前提下, 生長季的追肥量應根據樹勢有所增減, 尤其要控制氮肥, 避免枝條旺長, 不讓郁閉現象過早出現。
4.4 喬化密植果樹后期發展方向 在現有栽植密度下,結合喬化密植樹根系生長情況看,今后喬化密植必須走以下兩條道路:一是現有品種仍有商品價值的,冬季可以隔株間伐,打開株間光路,繼續經營;二是普通品種園地,今年冬季整行伐掉,留30~50 cm主干,明年春季高接換優(換成易成花的新優品種),重新試驗新優品種在延安北部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