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蘋果產業是陜西延安的農業支柱產業,蘋果種植大戶在推動蘋果產業規?;l展、提升技術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融合以及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谏钊胝{查,梳理了延安市針對蘋果種植大戶的支持政策,政策措施實施成效、存在問題、相關建議,以期為加快蘋果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蘋果;種植大戶;政策;延安
蘋果產業是陜西延安的特色優勢產業。2023年,全市蘋果種植面積332.8萬畝,產量464.4萬t,一產產值259.1億元。蘋果產業對全市GDP的貢獻率達到6.6%,全市農民人均蘋果純收入4 627元,在農民經營凈收入中的比重提升到61.2%,專業縣、鎮、村90%以上的收入來自蘋果。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方向,種植大戶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深入了解延安市對蘋果種植大戶發展的政策支持情況,對全市13個市(縣、區)101個鎮(鄉、街道辦事處)的 6 824戶種植大戶進行了調研分析。
1 基本情況
1.1 延安蘋果產業發展概況 2023年,延安市種植蘋果面積332.8萬畝,從栽培模式看,喬化栽培251.4萬畝,矮化栽培81.4萬畝;從類型上看,塬地果園199.7萬畝,山地果園133.1萬畝;從樹齡看,0~5年果園46.5萬畝,6~25年果園227.5萬畝,26年及以上果園58.8萬畝,掛果園面積271.7萬畝;從品種來看,富士面積277.3萬畝、嘎拉26.5萬畝、秦冠3.6萬畝、元帥系5.2萬畝、千秋3.4萬畝、瑞陽0.6萬畝、瑞雪2.1萬畝、秦脆1.1萬畝、瑞香紅 0.7萬畝、其他品種12.3萬畝;從成熟期看,早熟面積26.6萬畝、中熟21.7萬畝、晚熟284.5萬畝。
延安蘋果總產量464.4萬t,產值259.1億元,建成綠色、有機、良好農業生產基地94.3萬畝,智慧果園20個0.8萬畝,洛川縣、富縣、寶塔區實現了整縣區認證。豆菜輪茬、坑施肥水、坑式防凍等“延安式”新技術成為全省樣板,以延安為核心的黃土高原蘋果無支架密植高效“3332”栽培模式在全省推廣。延安蘋果產業綜合生產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1.2 種植大戶基本情況 全市蘋果大戶6 824戶,占蘋果戶總數的3.3%;大戶種植總面積45.9萬畝,占全市總面積的13.8%。銷售方式主要有3種:一是同普通果農一樣賣給果商;二是入庫貯藏,待價格上升后擇機賣給企業(合作社);三是自己通過電商銷售。粗略統計,線下銷售約占70%,網上銷售約占30%。
從縣區看:寶塔區61戶,種植面積0.5萬畝;安塞區542戶、2.4萬畝;子長市2 813戶、20.6萬畝;吳起縣193戶、1萬畝;志丹縣1 509戶、8.6萬畝;延長縣181戶、0.9萬畝;延川縣601戶、5.8萬畝;甘泉縣143戶、1萬畝;富縣59戶、0.3萬畝;洛川縣134戶、2萬畝;宜川縣308戶、1.5萬畝;黃龍縣250戶、1萬畝;黃陵縣30戶、0.3萬畝。
從種植規??矗?0~50畝的2 972戶,11.6萬畝;50~100畝的2 936戶,19.1萬畝;100~200畝的 1 916戶,15.2萬畝。
2 支持政策
2.1 市級支持政策 延安市主要出臺以下支持蘋果大戶的政策措施:
2007年,出臺《關于加快以蘋果為主綠色產業發展的決定》,每新建1畝蘋果園,市級財政補貼100元,主要用于苗木購買、土地整理、生產道路建設等方面。
2012—2016年,市財政投入3 000萬元用于蘋果提質增效工程。重點支持良種苗木繁育基地、現代果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防災減災、科技研究推廣、品牌建設、市場開發、宣傳推介及重點龍頭企業。
2016—2020年,出臺《延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蘋果產業提質增效工程的意見》和苗木購置補貼政策,新建園購買合格矮化(短枝型)苗木,由市財政每株補貼1元。
2023年,出臺延安蘋果高質量發展信貸貼息補貼政策,對支持對象實施蘋果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農資農機購買等方面貸款,實行差額補貼利息,補貼年利率為3%。
2.2 縣區支持政策
1)苗木補助。寶塔區購買1級以上優質蘋果苗木,售價在5元/株以下(含5元)、5~10元/株(含10元)、10~20元/株(含20元)、20元/株以上的,分別補助1元/株、2元/株、3元/株、5元/株;安塞區對新建、補植果園,苗木費用由財政全額補貼。子長市對新建標準山地蘋果園,每畝一次性補助200元(含苗木費),脫貧戶和“三類”監測戶每畝補助1 000元,2~5年幼園達到標準化管理的每畝補助500元,連續補助3年。吳起縣對采用普通苗建園的果園第2、3年每畝各補助200元,第4、5年每畝各補助300元;對3年生大苗建園的果園第2、3年每畝各補助300元。洛川縣對矮化密植果園每畝補貼500元物資,集中連片百畝以上每畝補貼1 000元物資。
2)土地流轉補助。寶塔區流轉土地新建園,集中連片50~100畝一次性補助2萬元,100~200畝補助5萬元,200畝以上補助12萬元;新建矮化密植園支架系統每畝補助1 000元。黃陵縣建設“五新果園”財政補貼3 800元/畝(苗木土壤改良2 000元/畝、新技術推廣500元/畝、新模式示范500元/畝、綜合獎補800元/畝)。
3)灌水系統補助。寶塔區對日出水20 m3以上的機井,每口補助2萬元,1個集中連片區補助1口井;對山上建有50 m3以上蓄水池且水源充足,引水管道直徑大于5 cm且管道長度小于500 m(含500 m)的一次性補助2萬元,引水管道直徑大于5 cm且管道長度大于500 m的一次性補助3萬元;對新建園簡易滴灌系統齊全的,每建10 m3以上蓄水池且水源充足的,每個補助1 000元;每建100 m3以上的商砼鋼筋網混凝土蓄水池且水源充足的,每個補助3萬元;對配套簡易滴灌設施的,每畝補助300元;配套智慧滴灌設施的,30畝以內每畝補助1 000元,超過30畝的部分每畝補助300元。
4)防災減災補助。寶塔區新建平頂式防雹網每畝獎補1 000元,半自動防雹網每畝補助2 000元,全自動防雹網每畝補助3 500元。新挖建容積3 m3以上的防凍窖每個獎補50元。蘋果花期防凍新材料研發推廣每年獎補85萬元。安塞區果農自建防雹網每畝以獎代補2 000元;對已經使用超過 5年,不能繼續使用的防雹網重新搭建后每畝補貼400元;掛果園每畝建造5~8個土坑式熏煙防凍窖(含防凍物質)的,以獎代補每畝150元。子長市新安裝防雹網木質柱子每畝補助800元,鋼架和混泥柱每畝補助1 000元。脫貧戶和“三類”監測戶新建防雹網每畝補助2 000~3 000元,具有聯農帶農作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安裝防雹網獎補資金不超15萬元。甘泉縣新建防雹網每畝補助2 000元,花期防凍每畝補助400元,2018年以前搭建更換新網每畝補助800元。志丹、吳起每畝防雹網補貼 3 000元,延川縣、黃龍縣、延長縣補貼2 000元,洛川、黃陵、富縣和宜川縣分別補貼1 000元、1 000元、700元和600元。
5)關鍵技術補助。寶塔區幼園在有機肥源、覆膜、病蟲防治等方面每畝獎補100元,有機蘋果生產每畝獎補肥料100元,驗收合格的每畝獎補200元。安塞區對“百千萬”核心區蘋果園每畝補助有機肥3袋、黑色地布330 m2、拉枝繩5 kg,連續補助3年。延長縣對老果園大樹高接授粉枝每畝補助40元。延川縣、黃龍縣統一熬制石硫合劑、配制波爾多液防控病蟲害。洛川縣果園二次間伐每畝補貼500元物資,區域輻射及帶動貧困戶建成100畝以上的沃土增肥示范基地每畝補貼500元物資。甘泉縣美麗果園每個補助5萬元。
6)冷庫建設補助。安塞區新建冷藏庫100 t補助10萬元;子長市對新建冷庫的庫容在10~30 t、30~90 t、90~150 t、150~300 t、300 t以上的,分別一次性補助1 500元/t、1 000元/t、800元/t、500元/t。
7)循環利用補助。延長縣以行政村為單位利用枝干粉碎機粉碎果樹枝條,統一收購,果農可按收購價兌換等價肥料或直接出售。每年粉碎果樹枝條 1 200 t,補助200元/t。其他縣區無補貼政策。
3 效果分析
通過多年的政策措施支持,蘋果種植大戶在諸多方面表現突出。
從建園面積看,大戶栽植面積均在30畝以上。在防止耕地非糧化政策出臺前,全市每年增加蘋果面積約10萬畝,其中大戶建園4.5萬畝,占45%;在防止耕地非糧化政策之后,仍以大戶建園為主,占比50%以上,為推動延安蘋果產業適度規?;洜I奠定了基礎。
從栽植模式看,大戶建園大多為喬化栽培矮化管理和矮化寬行密植栽培,便于機械化操作,農機裝備利用率較普通農戶高30%左右,成為蘋果產業向科學化、現代化、省力化和高效化轉變的助推器。
從品種方面看,大戶栽植以響富、秦脆、維納斯黃金、瑞雪等新優品種為主,合理調整蘋果品種、色系、成熟期等布局,形成優勢互補的品種結構,錯峰上市,增強了延安蘋果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
從技術普及看,大戶文化層次相對較高,比普通果農經營理念更先進,接受新技術能力更強,能夠更加精準地將防災減災、水肥管理、精細化修剪等各項集成技術落地實施,果園新技術普及率比普通果農高30%左右。
從示范引領看,涌現出寶塔區馬文昌、黃龍縣周銀武、安塞區汪成虎等一批果園收益高、示范引領強的果農大戶,種植大戶果園占全市畝均效益冠軍園的26.7%,為探索散戶小規模經營向集約化管理邁進開辟了新路徑。
從整體效果看,全市果業大戶人數占從事蘋果生產總人數的3%,種植面積占總面積的6.9%,大戶人均種植面積較大,不論是在政策支持方面,還是在果園標準化管理方面相對小戶來說具有更大優勢。在“小戶—產業大戶—合作社—企業”發展過程中,產業大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土地流轉、 果園托管等方式,小戶變大戶,大戶帶小戶,對推動果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4 存在問題
1)配套政策不足。梳理近10年來的獎補政策文件,支持年限1年的有24個文件、2年的有3個文件、3年的有8個文件、4年的有5個文件、5年的有1個文件。受財政資金限制,不能連續性投入產業建設,多數為1年的普惠性政策,對種植大戶并無專項支持或傾斜。另外,還存在資金補貼不及時問題,兌付時間無法確定,影響果農積極性。
2)資金支持不等。從市級層面看,針對果業種植大戶的政策與環節較少,且支持力度也較??;從縣級層面看,各縣區的支持政策、方向各有側重且支持力度差異較大。在補貼總量方面,最高的是黃陵縣,財政補貼高達4 800元/畝(苗木土壤改良補貼2 000元/畝、新技術推廣補貼500元/畝、新模式示范補貼500元/畝、綜合獎補800元/畝、防雹網補貼1 000元/畝),最低的是宜川縣,只有600元/畝的財政補貼;在補貼單環節方面,寶塔區全自動防雹網建設財政補貼3 500元/畝,志丹縣、吳起縣防雹網建設財政補貼3 000元/畝,財政補貼低的(如富縣、宜川縣)防雹網建設只有700元/畝、600元/畝;在補貼環節方面,多的有4~5個環節,少的如宜川只有1個環節有補貼。
3)融資渠道不暢。種植大戶想要擴大經營規?;蚣哟笸顿Y,同樣會受到資金力量不足、產業化發展單一、生產收益不穩定等因素限制,承擔與一般果農等同的經營風險。尤其是資金方面,因為缺乏信用擔保,金融機構貸款意愿不足,渠道不暢。
4)抗風險能力不強。蘋果生長周期長,且制約因素較多,尤其是在防病蟲害和防災減災方面需要種植戶的大量投入,但即便如此,在遭受較大的自然災害時,依然會損失慘重,收入驟減,抗風險能力不強。
5)精細化管理不到位。蘋果屬勞動密集型產業,1畝果園一個生產周期需30~35個工,尤其在施肥、修剪、疏花、定果、套袋、卸袋、采收、銷售等環節用工相對集中,大戶生產常年存在用工慌、用工貴的問題,加之有機肥、農藥、果袋等生產資料成本不斷增加,生產成本逐年上升,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果園標準化、精細化管理。
5 幾點建議
1)強化政策引領。政策措施制定實施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種植大戶所發揮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土地流轉、物資供應、改造提升、基礎設施、市場營銷等環節的支持力度上予以傾斜。
2)完善基礎設施。加大對種植大戶果園配套基礎設施的完善力度,尤其在交通道路、水力電力方面的建設力度要加大,促進果業朝著規?;?、機械化方向發展。例如子長市對于達到規?;蟮挠讏@新修道路給予2萬元/km的補助,極大地帶動了大戶生產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后續機械化的發展。
3)優化融資渠道。采取“金融扶持一點、政府補貼一點、自行承擔一點”的辦法,多方籌措資金,購置生產資料,解決大戶在落實生產管理措施過程中資金緊缺的問題。持續加大對蘋果產業的信貸支持,采取短期、中期流動資金和長期固定資產項目貸款結合方式,最大限度實現果業生產周期及生產經營模式和貸款期限的適配。
4)創新管理模式。針對種植大戶新建果園或老園改造需求,大力引入社會化服務,解決部分勞動力問題??梢栽谠耘嗄J缴线M行創新,例如推廣“3332”模式,推行“十四五”延安蘋果主推技術等,選派專人、定點跟蹤管理效果。在示范園創建方面,可以在技術、物資方面給與支持,將種植大戶作為各類示范園創建的依據,重點抓種植大戶,以標準化、現代化果園建設助力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