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仲,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家在線》簽約作家。他熱愛文學,勤于筆耕,有詩歌、散文、隨筆、雜文、評論、短篇小說等諸多作品散見于國家級、省市級報紙、期刊和新媒體網絡平臺。
我從小在姥姥家長大。姥姥家對中秋節這個傳統節日非常重視,節日當天不僅會準備很多好吃的食物,晚上還會安排全家賞月。
賞月可是要準備月餅和時令瓜果的。當時的交通和生活條件還不像現在這樣便捷,姥爺每次都會提前到山里采些山梨、山葡萄等,并把菜園里最大、最好的西瓜放到地窖里進行保鮮,節前再買些月餅、蘋果和糖塊兒,賞月的吃食就置辦齊了。
中秋節那天,早上姥姥會烙南瓜餅;中午全家人聚在一起美美地吃上一頓餃子;太陽落山后,姥姥就在院子中間擺上飯桌,我幫著她把月餅、糖塊兒、西瓜、蘋果、山梨、山葡萄,還有泡好了茶的茶壺、茶碗擺在上面,為賞月做準備。
沒過多長時間,有些發紅的月亮帶著金邊兒冒出地平線,然后慢慢地向上升起,其間月色會由淡紅逐漸變得雪白。當升到一定高度時,天上的“白月盤”就會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晝一般,賞月的時刻也就到了。
姥爺和姥姥每次都會先對著月亮說一些祈福的話,然后大家便開始一邊賞月,一邊享用起桌上的美食來。我一會兒吃點兒這個,一會兒又嘗嘗那個,感覺什么都好吃!其間,姥爺還給我講了嫦娥奔月的傳說,引起我無限的遐想……
匆匆歲月,如今我已步入暮年,過往的許多事情都變得模糊,可偶爾回憶起童年過中秋節時的情景卻記憶猶新,依然是那樣的溫馨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