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7日早晨6:00,哈馬斯利用跳傘、滑翔機等“山寨技術”發動代號為“阿克薩洪水”的襲擊行動,造成以色列900多人死亡,包括18名泰國人、11名美國人、10名尼泊爾人、7名阿根廷人、2名法國人、2名烏克蘭人、1名英國人等。對于人口只有900余萬的以色列來說,損失不可謂不慘重。
突襲行動組織籌劃嚴密
哈馬斯此次行動的籌劃工作限定在高層和指揮決策者,其組織實施相當嚴密,高層的職責就是籌劃組織,下級根據命令去執行,按照目標完成任務。其保密等級為絕密級,以至于連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英國軍情六處都一無所知,被稱為世界四大情報機構之一的以色列摩薩德也毫無反應。哈馬斯還精心研究以色列在邊境墻布置的大量觀察哨,針對邊境墻觀察哨設有各種全天候監控設備和遙控武器站,而且隨時對靠近的人員進行擊殺和攔截的難題,哈馬斯就如何破毀觀察哨上威脅最大的遙控武器站挖空心思、尋找克敵制勝對策。


大量使用火箭彈、導彈、無人機等裝備
一直藏于地下的哈馬斯一邊從市場上購買大量民間無人機改裝成偵察型無人機和具備投擲小型炸彈或手榴彈的無人機,一邊從伊朗引進火箭彈、導彈等武器,對以軍能夠全天候監控的指揮所、觀察哨實施無人機攻擊,有的使用火箭彈、導彈打擊。此次無人機、火箭彈、導彈突襲不宣而戰,猶如代號“阿薩克洪水”一般傾瀉到以色列人頭上。短短半個小時內,哈馬斯在加沙多個地區共向以色列南部區域特拉維夫、耶路撒冷和海法等多個城市發射5000余枚火箭彈,對以色列一些機場、軍事陣地和鐵穹系統造成飽和性打擊,同時也為掩護地面部隊炸毀邊境墻起到關鍵作用。以色列民眾四處逃命,未及躲避的居民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目標協同有序展開
哈馬斯在向以色列發射大量火箭彈的同時,從空中、陸地和海上發起協調一致的攻擊。一方面,派遣武裝人員利用越野車、摩托車和皮卡等機動性強的交通工具,從陸上7個方向滲透到以色列境內突然發動襲擊。另一方面,參戰人員攜帶輕武器通過動力滑翔機,從空中進入以色列境內與以軍進行交火。空中滲透的動力滑翔機,雖然無法與運輸機、直升機等攜帶重武器的空中滲透相提并論,但還是帶有特種作戰的色彩。突然襲擊多個基地也證明這種民間游擊戰術的有效性。再一方面,哈馬斯還派出“海軍陸戰隊”依靠橡皮艇和蛙人繞過以軍海上封鎖,對齊基姆軍事基地實施精確有效打擊。雖然以軍摧毀部分橡皮艇,但仍有部分人員從海上完成兩棲登陸,給以軍造成巨大沖擊和恐慌。哈馬斯陸海空多面出擊、立體滲透、協同有序地配合,使以軍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利用地道網絡神出鬼沒
哈馬斯近些年建設錯綜復雜的地道網絡,其網絡區域幾乎遍布整個市區地下,盡管以軍目前找到并摧毀整個地下通道系統的30%,但辛瓦爾等領袖人物還安全地出入避難所。這些地道不僅配備獨立的通信設施,保證哈馬斯在戰斗中信息暢通,靈活應變指揮,而且其戰斗隊員也會出其不意地從地下通道鉆出,肩扛火箭彈近距離打擊以軍坦克戰車,有時在街巷中發揮短兵相接優勢,與以軍士兵進行纏斗。
襲擊平民,游行示威
哈馬斯軍事指揮官穆罕默德·德伊夫曾對外宣稱,此次行動旨在報復以色列位于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呼吁阿拉伯人民“解放阿克薩清真寺”。不僅如此,哈馬斯武裝組織還襲擊一個音樂廳,造成260多名平民傷亡。之后,武裝組織利用奪取的以色列軍用車輛和裝備在加沙地帶進行游行示威,抗議以色列多年占領巴勒斯坦的罪行(根據聯合國提供的數據,2008~2023年,以軍空襲造成6407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期間,以色列也有308人死亡) 。并聲言:“這次襲擊將是結束以色列占領巴勒斯坦領土的開始,猶太人肆意橫行而不被追究責任的時代從此刻起已經徹底結束了。”

以色列當局針對哈馬斯的突然襲擊,立刻展開“鐵劍行動”,宣布全國進入全面戰爭。
空中打擊
以色列當局的作戰對手是哈馬斯,作戰區域是整個加沙地區,以及可能藏匿哈馬斯頭目的黎巴嫩南部地區。
一是無差別大規模炮擊和空襲 為了消滅哈馬斯,以軍渴望采取“點穴式”打擊, 然而“點穴式”精確打擊的前提是衛星定位或利用偵察機和地面引導相結合方式實施空地一體化打擊,但現實中哈馬斯與巴勒斯坦民眾混為一體,使得以軍難以區分誰是敵人,誰是民眾?哪些是軍事目標,哪些是民用目標?在難以區分的情況下,以軍對整個加沙地區進行無差別襲擊。第一周內向加沙的學校、平民生活的住房及公共設施等共發射導彈6000枚,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二是狂轟亂炸救治場所 以軍認為哈馬斯的指揮所利用醫院做掩護隱蔽指揮,于是將醫院作為轟炸的主要目標。2023年10月16日,以色列命令加沙的20多家醫院,包括阿赫利浸信會醫院等進行撤離,然而多數醫院屬于超負荷救治狀態,難以組織撤離。以軍不顧當時的醫治環境,竟然于17日下令對加沙地帶的浸信會醫院等進行導彈襲擊,當日造成約700人死亡。多家醫院在以軍的空襲下出現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三是對重要目標密集空襲 2024年6月6日,以軍對加沙地帶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的武器倉庫、地道豎井等數十個目標和基礎設施實施空襲,其中加沙地帶中部努賽賴特難民營一所學校遭受導彈襲擊,造成30人死亡。
地面進攻
在哈馬斯2023年10月7日實施突襲行動后,以軍雖迅速做出反應,出動戰機對加沙地帶進行大規模空襲,卻未在第一時間派出地面軍事力量實施進攻。直到10月23日,以軍小規模的特種部隊和偵察分隊才開始對加沙進行滲透。主要軍事行動從25日開始,其成建制的裝甲部隊推倒自己建起來的邊境墻,正式發起針對哈馬斯的地面進攻。

一是確立穩扎穩打的指導思想 以軍“鐵劍行動”的重點是徹底消滅加沙的哈馬斯武裝,集中擴編后占總兵力的1/4,即10萬人,編為10個旅作為地面進攻部隊。在行動指導上,為了避免遭受大規模傷亡以及裝備損失,地面部隊采取穩扎穩打的指導思想。
二是中間切斷,形成鐵桶式包圍 以軍將10個旅分成3個集群,分別從加沙地區的中部、西北部和東北部3個方向突入。
中部突入的以軍地面部隊直插西部內陸地區,直達地中海海岸,將加沙地帶切割為南北兩個部分。進攻途中,中部地面部隊利用裝甲工程機械構筑的據點,集中力量試圖摧毀連通南北的哈馬斯地道網絡,切斷哈馬斯武器彈藥的供應補給通道。
從西北部突入的以軍地面部隊沿海岸線南下,擔負最重要的城市攻堅任務,之后與加沙地區中部的地面部隊會師,完成對加沙北部地區西面和南面的封鎖。
從東北部突入的以軍地面部隊,一邊向西進攻,與西北部突入的友軍會合,一邊向南進攻,與中部突入的友軍會合。
由此,以軍完成對加沙北部地區東面和北面的封鎖,從而真正形成一個鐵桶式的合圍圈。

三是倚重裝甲,展開城市巷戰 近年來,以軍多次對加沙發起地面進攻,為城市巷戰積累了經驗。一方面,針對哈馬斯穿梭在城市廢墟間“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游擊戰,特別是對于攜帶自動步槍、狙擊步槍或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導彈所組成三五成群的戰斗小組,以軍依托裝甲車輛,包括“納格瑪喬恩”裝甲車、“梅卡瓦4”坦克及D9R裝甲推土機等,在保護自己、提高戰場生存能力的同時,打擊對方。
另一方面,針對加沙地區復雜的岔道、狹窄曲折的街道,以及哈馬斯預設的狙擊點、埋放的燃氣罐、陷阱房屋和簡易爆炸裝置,以軍采用一種新的“穿墻術”進行破解。即采取有限爆破或利用重型錘擊打方法,在墻上打出供人穿過的洞口,從打出的洞口或房屋窗戶穿行而過,以房屋走廊為戰術行進區域,盡量避免走公路和街巷,避開大量埋伏的狙擊手和預設地雷,大幅降低軍隊的傷亡概率。
定點清除
以軍將定點清除戰術發揮到極致。
一是制作撲克牌通緝針對哈馬斯高官實施的突襲和反擊行動,以色列效仿美國入侵伊拉克戰爭時的撲克牌通緝令。一方面,展示了以色列高層清除哈馬斯的決心,此次戰爭的目的就是消滅哈馬斯。同時,執行任務的士兵在戰斗間隙玩牌消遣時能夠有效認知,避免執行具體清除任務時讓哈馬斯頭目蒙混過關。另一方面,以色列玩起心理戰,通過撲克牌通緝令的照片,及時公布已清除的人員,不僅震懾哈馬斯頭目及其骨干分子,而且提振以軍軍威和士氣。


二是監聽鎖定獵殺目標以軍利用太空、空中、地面等多種監視手段,對清除目標經常出沒的地區進行定點偵察,獲取其活動規律和活動范圍。一方面,建立“黑鷹眼”手機監聽系統,對哈馬斯重要頭目、骨干分子實行24小時監聽監視,力求確定獵殺目標的精確位置信息。另一方面,使用載有紅外夜視儀、激光夜視器和攝像機的無人機,及人工偵察和電子偵察系統。同時,編織龐大的眼線隊伍滲透到加沙地帶各個角落。當鎖定目標后,利用精確識別的殺傷性武器系統和火箭發射器的特殊傳感器傳送到掛載精度更高、殺傷力更大的精確制導系統或執行轟炸任務的戰機,執行定點清除任務。
三是清除效果戰績顯赫以色列先是將撲克牌的通緝對象作為清除重點,52張撲克牌上的人物已有11人被清除,其中哈馬斯創始人之一謝赫·阿卜杜勒·法塔赫·杜汗、政治局副主席薩利赫·阿魯里、卡桑旅副指揮官馬爾萬·伊薩、哈馬斯國家關系辦公室主任扎卡里亞·阿布·穆阿邁爾、經濟部長賈瓦德·阿布·沙馬拉、“納賽爾·薩拉赫丁”旅指揮官希拉爾、卡桑旅高級指揮官塔拉勒·欣迪、哈馬斯高級領導人艾曼·尤尼斯等先后被清除。同時,將獵殺目標擴展至支持哈馬斯的伊朗指揮官和黎巴嫩真主黨。2023年12月,以色列戰機擊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駐敘利亞的高級顧問穆薩維;2024年1月,以色列戰機又在黎巴嫩南部擊殺親伊朗的真主黨指揮官塔維爾;4月1日,以色列出動戰機使用6枚導彈襲擊伊朗駐敘利亞領事館,擊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圣城旅”副司令拉希米、伊朗軍事顧問扎赫迪等7名軍事人員。
解救人質
自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將130~150人劫持作為人質后,以色列將解救人質作為一重要軍事目標。2024年6月8日上午,以色列在加沙中部展開一次特別軍事行動,成功解救出4名被扣押人質。
一是掌握情況制定方案以色列國防軍、國防安全總局和警察部門根據美國駐以色列情報小組提供的情報,先是對營救對象的看押條件進行偵察,了解到諾亞·阿卡瑪尼被安排在努賽賴特難民營一所樓房住戶家中,看押條件比較寬松(她可以穿著阿拉伯人的衣服出門放風),另3人藏匿在附近建筑物200m外的一棟住戶家中,看押條件稍嚴,以色列反恐特警隊(Yaman)和辛貝特特工迅速制定營救方案,打造類似場地反復模擬研究,進行針對性營救訓練,最終確定登陸碼頭、營救路線、合作與分工、撤離路線等。外圍配合由以色列第669特種戰術救援隊、海軍第13突Jmfyg/CLtN8U0qcR6mQtCQ==擊隊和空軍翠鳥突擊隊擔負。
二是解救力量神速營救聯合行動利用浮動碼頭登陸,迅速對加沙地帶2處關押人質處發動突然襲擊。行動中,以色列參戰力量一路部隊假扮成從拉法而來的難民,乘坐一輛裝有白色床墊的汽車來到關押人質的區域,租用一處臨時住房,事先到位;一路特種兵裝扮成運輸人道主義物資的人員乘坐卡車進入難民營,還有的裝扮成哈馬斯戰士,但在鋼盔上配有徽章,以區分敵我。各戰斗小組找到具體位置后,突然將2處關押人質的目標包圍,隨后各戰斗小組相互配合、交替掩護,擊斃看護人員,救出人質。行動中,營救諾亞的過程相對輕松,另一營救小組因與哈馬斯發生激烈戰斗,以色列1名反恐特警隊指揮官阿農·薩莫拉死亡。解救出人質后,參戰力量立即將他們護送到浮動碼頭南側海灘上的2架直升機中,火速撤退。為了防止哈馬斯對回撤力量造成威脅,以色列武裝直升機、空軍戰機、第98師向附近區域投射大規模火力,以掩護主要行動。
三是傷及無辜,并不可取為了配合營救行動,以軍還在加沙地帶大范圍內進行無差別空襲,特別是對布雷吉難民營以及拉法南部多個區域予以空襲和炮擊,以給對方造成全面襲擊的假象,使對方摸不清情況。據巴勒斯坦加沙地區衛生部門報告,此次營救行動造成難民營274人死亡、698人受傷。這種為救出4人而死傷多人的營救行動在軍事上并不可取。盡管4人已救出,但仍有被劫持的100多人下落不明,以色列營救人質之路還很漫長。(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