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2年加入光山縣審計局以來,李曉星從初出茅廬的審計新兵,成長為身經百戰的業務骨干。12年間,她一步一個腳印,始終懷著對審計事業的滿腔熱忱和執著追求,將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烙印在每一個審計項目、每一個審計環節。由于工作業績突出,她多次獲得“全市審計信息宣傳先進個人”、縣“巾幗建功標兵”“三八紅旗手”……一項項榮譽的背后,凝結著她無悔的堅守、執著的付出。
履職盡責,做財政資金的“守護人”
李曉星常說,作為審計人員,“打鐵還需自身硬”。她不僅這樣說,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
同事們常說,她是個對工作十分嚴謹的人。在工作中,李曉星始終牢記審計機關的政治屬性,把“講政治”作為自身建設的“壓艙石”,樹立以廉為本、以廉為榮的意識,嚴格遵守審計紀律。在組織實施審計項目時,她則始終堅持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對每一個審計項目都按照“精品工程”的要求進行。為了質量,她不斷在審計中學,在學習中構想審,為審計項目提質增效。
李曉星所在的公共投資審計辦公室,主要對本級財政資金科學使用情況、國家有關重大政策措施和省、市、區有關重要工作部署貫徹落實情況進行審計。10多年間,她參與了保障房審計、環保審計、農業農田審計等眾多審計項目。她和同事們腳踏實地、認真負責,在審計中敢于動真碰硬、不懼流言惡語,以審計助力政策落地、資金見效,兜牢了民生底線。
心系群眾,筑牢群眾利益堤壩
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始終是審計的根本目標。無數次審計實踐,在推動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都發揮了建設性作用,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有效履行了監督職責,也贏得了群眾信任。
工作中,李曉星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忠實地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為了惠民政策的更好落實,每次審計她都帶領審計組認真學習相關政策法規,實地走訪、調查,針對問題抽絲剝繭,切實維護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縣征收拆遷安置項目審計調查中,她細致細心,深挖拆遷安置背后的問題和成因;在教育周轉房專項審計中,她心系教師,走訪鄉村各中小學校,摸清鄉村教師與周轉房供需情況;在高標準農田審計中,她堅持現場勘察,實地查看工程建設質量和績效情況……
勇挑重擔,爭做“多面手”
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法》第十二條規定,審計機關應當建設信念堅定、為民服務、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審計隊伍。“能查、能說、能寫”是新時代對審計干部的新要求。
擔任局信息宣傳工作人員,李曉星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多方傳遞審計好聲音、傳播審計好故事。擔負宣傳工作三年間,工作卓有成效,連續三年被市審計局表彰為“全市審計信息宣傳先進個人”、2021年獲市主題征文大賽一等獎,推動該局審計信息宣傳工作在市評比中名列前茅。
2020—2021年,她投身審計整改工作,幫助規范各單位審計整改行為,建立整改臺賬,提高整改成效,抓實做好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李曉星還連續多年堅持下鄉扶貧。多年來,她積極為群眾做實事、辦好事,急群眾之所急,真正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去做。多年下來,她已和鄉親們打成一片,不是親人更勝親人。
不想當復合型審計干部的干部不是好干部。“審計人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李曉星常用這句話來告誡自己,也用實際行動,實現了在不同的崗位中踐行審計人的初心和使命。
心懷熱愛,奔山赴海
12年如一日,無須揚鞭自奮蹄。李曉星取得的成績和榮譽,既源于她對審計事業的執著追求,也源于她的勤于實踐和勇于擔當。
有時,站在稻田的泥水里,她會忘了自己是一名女同志;有時,奔赴在長途中,她會忘了自己是一個女兒;有時,沐浴在星光下,她會忘了自己是一位媽媽。常年奔赴在審計一線,她把女兒一直托與母親照顧。而年邁的父母知道閨女工作忙,選擇了理解與默默支持,讓她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面對“小家”的愧疚,她選擇了執著和奉獻,把愧疚化作動力,用行動交出滿意答卷,也為孩子樹立起成長的榜樣。
青春無問西東,歲月自成芳華。一路走來,李曉星用嚴謹細致、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堅守了審計的初心與使命。事實上,在審計一線,還有許許多多的“李曉星”。她們雖然是“審計女將”,但卻柔肩擔重任,用愛崗敬業、舍家為公、無私奉獻的執著,為審計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作者單位:光山縣審計局 )
(責任編輯:白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