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付賬款反映著供求雙方的經濟交易關系,是供求雙方因接受服務和支付款項的時間差而造成的負債。公立醫院應付賬款管理質效直接影響著醫院是否能為病人及社會提供高質量服務,是否能夠全面履行自身公益服務職責,是否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這凸顯了公立醫院應付賬款管理的重要性。
公立醫院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管理綜述
一、醫用耗材的界定
醫用耗材是間接或直接應用于病人體外診斷或治療、校準的各類物品,具有品類多、用量大等特點,是醫院開展醫療服務的重要基礎性要素,在醫院成本支出、業務收入中占有較高比重。醫用耗材的具體分類如表1所示。
二、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管理
醫用耗材賒銷在公立醫院乃至整個醫療領域都是極為常見的情況。走GPO采購平臺的藥品有著相對嚴格的付款周期要求,比如30天。除少量醫用耗材走集采平臺采購外,大多數醫用耗材選擇的是線下自主采購,由醫院與供應商協商付款周期。醫用耗材流動債務是包括公立醫院在內所有醫療機構負債結構中占比最高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醫用耗材財務管理的難度,供應商長期掛賬、賬實不符等情況時有發生,有時甚至需要供應商、醫用耗材會計及耗材庫三大主體聯合進行賬實核對。
過去,為數不少的公立醫院為了更好地滿足自身對流動資金的需求,將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的付款周期盡量拉長,發揮應付賬款與銀行信用額度之間的替代效應,采用銀行承兌匯票的形式結算醫用耗材應付賬款,降低資金周轉的成本。供應商則結合自身對資金的實際需求,通過到期、提前承兌匯票或抵押匯票的形式收回貨款。目前,公立醫院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的周期明顯縮短,但應收醫保賬款周期卻仍然較長,醫院職工薪酬、新型設備引進、基礎建設投入等款項支出存在短板。同時,大量的非帶量醫用耗材采購價格未能降低,醫院的付款成本明顯增加。
三、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管理的重要性
對于公立醫院而言,醫用耗材應付賬款存在鮮明的兩面性。首先,實現醫院的融資功能。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的存在,使醫院能夠在約定時間段內免費使用供應商的資金,有效降低了醫院的流動資金壓力,減少了向銀行貸款的額度,從而大幅度地降低了醫院資金管理成本。其次,關系醫院的信譽度。醫院如果不按合同約定進行醫用耗材賬款的支付,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醫院與供應商之間的良好關系,導致醫院的信譽度下降,甚至有可能影響到醫用耗材的及時足額供應,給有需要的病人及社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同時,科學管理醫用耗材應付賬款,能夠更好地利用公立醫院有限的現金流,以降低資金使用成本、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的方式創造間接的經濟效益,成為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助力之一,推動醫院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同步增長。
公立醫院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科目設置及掛賬不及時
醫用耗材涉及種類多、數量多、進銷存頻繁,采購與付款等都需層層審核審批,對應付賬款科目會計核算要求極高,但少數醫院醫用耗材入賬僅設置應付賬款一級科目,將不同品種的醫用耗材混在一起,后期核實對賬并付款的難度明顯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廉潔風險。
公立醫院大量的醫用耗材是通過賒銷的方式采購,醫用耗材送到醫院并簽收后,并不會馬上結賬,而是要等待一個較長的回款周期,這使得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的查對賬工作量極大。目前,公立醫院使用的醫療信息管理系統雖然已與物資采購系統實現了部分信息共享,但并未與財務管理系統網絡連接。醫院采供部門著手采購醫用耗材,并將相關信息錄入采供系統。一旦采購部門未及時與財務部門對接,上交醫用耗材的購買清單、發票及入庫單等原始憑證,醫院財務賬目就會與采購賬目之間出現偏差,導致應付賬款處理不及時等情況,降低醫院在供應商心中的可信度,影響雙方的良好合作。
二、內部控制不規范
公立醫院醫用耗材應付賬款形成的原因是滿足醫院自身先用后付的需求。但有些醫院內部控制不夠規范,未能明確崗位分工,醫用耗材的采購并不完全結合各科室的實際采購申請開展,采供部門結合預算成本及歷史同期醫用耗材使用情況等自行采購,使得醫院醫用耗材整體的管理不夠合理。同時,負責采購與應付賬款會計等崗位長期不輪換,內部監督、制約機制不夠完善,員工的職業道德與素養有待提高。
三、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部分公立醫院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很多環節需要手工操作,比如供求雙方都采用手工錄入的方式上傳合同信息、訂單信息及發票信息等,醫院財務系統、物流系統未能與供應商的發貨系統、開票系統等建立網絡接口,數據信息處于信息孤島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工錄入,人工按序開展銷賬的財務處理。
其次,由于耗材種類日益繁多,部分公立醫院前期對于醫用耗材集中信息化管理有限,致使未能及時篩選出到期合同耗材,報送招標采購中心進行招標,或者其他不可抗力的原因,導致付款申請單中部分耗材不在合同范圍之內,財務審核時無付款依據,大量的應付耗材款掛賬無法處理,造成往來賬管理的混亂。
公立醫院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管理的優化
一、優化應付賬款核算方法
醫用耗材會計人員應當定期開展耗材對賬工作,通過與供應商、庫房、采供部門的四方合作,降低應付賬款核算的工作量與難度。同時,構建更為科學合理的應付賬款財務管理模式,確定不同供應商的月末應付賬款金額,為后續付款工作夯實基礎。
在支付應付賬款時,必須對應付賬款科目下的當月掛賬金額進行核對,確定無誤后進行付款處理登記,由財務部門再次確認后支付對應款項。在這個過程中,要著力優化付款流程,把握好每個付款環節的最長截止時間點,建立與供應商的良好溝通體系,根據不同醫用耗材的不同付款周期,從入庫環節到清款支付環節進行合理區分,確保每筆款項的支付都是最優支付。
二、加強應付賬款的內部管理
公立醫院應加強對應付賬款會計人員素質的培養與提升,健全內部管理體系。首先,明確采購、驗收、付款等崗位的職責分工,通過各不相容崗位的嚴格執行,做好業務記錄、憑證填寫、賬賬核銷等工作。其次,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崗位工作總結及輪崗,杜絕職工利用職權謀取私利、損害醫院利益的行為出現。加強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素養培訓,防止應付賬款不實、應付賬款明細錯誤、收受賄賂等行為發生。最后,財務部門要以采供部門上交的醫用耗材采購合同、發票、入庫單等原始憑證為依據,扎實開展應付賬款的監督審核工作,整理不同供應商的應付賬款往來明細,并按付款計劃及時付款。
應加強對供應商的評價。首先,公立醫院應當扎實開展對醫用耗材供應商的評價工作,調整不同供應商的信用等級,在維護醫院合理權益、保障醫院現金流的同時,維護那些優質供應商的權益,按期及時支付他們的應付賬款。其次,將審核中發現的錯誤上傳發票信息、上傳虛假發票等情況,納入對供應商的評價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大規模醫用耗材的招標工作,通過醫院大量采購的方式提高與供應商議價的能力,降低醫用耗材的單價,減少耗材采購成本的支出,不但減輕醫院資金壓力,也減輕病人的支出。
三、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公立醫院應全面提升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盡可能地用信息化技術取代煩瑣的人工操作環節,減少因人為因素造成的錯誤或失誤,提高應付賬款管理的效率與質量。
可引進網上報銷平臺系統,實現醫用耗材往來賬目審批的網絡化。采供部門直接將醫用耗材采購及驗收入庫等原始憑證上傳到網絡系統,各級領導及財務部門按審批權限依次進行審核、審批后,自動進入應付賬款科目,生成應付賬款計劃,提高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管理的效率。
可引進合同管理網絡系統,將醫用耗材采購合同的起草、審批、結算等全部在網絡系統中實現,構建動態化合同管理體系,利用其中的結算管理功能,設置供應商應付賬款提醒,有效提高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管理的準確性及準時性。
應改進優化財務系統,將醫用耗材同品類供應商代碼統一起來,設置應付賬款輔助核算科目,實現對應付賬款等明細賬目的實時查詢,并通過時間提醒設置,及時預警那些長期掛賬未處理的應付賬款,提醒應付賬款會計人員及時關注,明確未處理原因,對于應處理未處理的應付賬款及時處理,對于確有原因未處理的則通知經辦人處理。
應打破信息孤島,將采供、庫房與財務部門的相關數據聯通起來,實現一定權限范圍內的實時共享。比如,采購部門與財務部門均能查詢到供應商開具的醫用耗材發票信息,降低財務人員對賬核實的工作量。通過對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的使用情況進行梳理,可為臨床科室提供本量利分析數據,幫助科室針對性控制不必要的耗材損耗,合理配置耗材資源,推動各臨床科室的降本增效。
總之,公立醫院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管理既關系到醫院的成本支出,也關系到醫院的信譽度,還關系到病人的支出壓力,醫院相關管理人員及工作人員一定要重視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實施具有針對性、可行性的措施解決問題。具體來看,公立醫院醫用耗材應付賬款管理的策略主要有優化應付賬款核算方法、加強應付賬款的內部管理、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等,能夠有效地提高醫院資金的使用效率及使用安全性,提高醫院醫療護理質量與水平,為公立醫院的高質量發展夯實管理基礎。(作者單位: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責任編輯:趙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