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蔬菜種植產業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占據重要地位,蔬菜種植模式直接影響蔬菜產量和品質。將生態農業技術應用于有機蔬菜種植,可顯著提高有機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基于此,概述了有機蔬菜種植相關概念、特點及發展前景,分析了有機蔬菜種植方法,提出了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策略,以對傳統種植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實現有機蔬菜的高產。
關鍵詞:有機蔬菜;種植模式;生態農業技術
中圖分類號:S6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7–00-03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人們逐漸開始追求生活品質,對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機蔬菜是天然健康的綠色食品,其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有機蔬菜對種植環境、種植人員的要求較高,需要從生產源頭進行管控。當前,農業技術推廣,有助于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預防農作物病害蟲等,同時有機蔬菜生產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使得消費者能夠更加放心地選擇食品,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1]。此外,有機蔬菜的種植模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很小,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因此,有機蔬菜的需求增長既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趨勢,又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
1 有機蔬菜種植的概述
1.1 基本概念和特點
有機蔬菜種植主要是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提供營養健康食品為目的的生產方式。相較于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有機蔬菜種植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
首先,有機蔬菜的種植有利于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有機蔬菜種植是將生態學作為基礎的農業系統,重點強調農業生態系統間的自然平衡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在種植有機蔬菜時,會選擇生物防治、有機肥料、生物農藥等技術手段,通過減少使用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將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促進農業生態系統可持續健康發展。
其次,有機蔬菜種植關注農產品安全。在種植有機蔬菜時,通過減少或避免施用對人體健康產生潛在危害的化學農藥和化肥,可避免化學物質殘留問題的出現。此外,有機蔬菜種植會優先選用優質種苗、科學有效的施肥管理等手段,可確保優質、高產蔬菜的形成,為消費者提供安全、高效、健康的農產品。
最后,有機蔬菜種植中關注營養健康食品的供給。因為有機蔬菜種植選擇的花生態學農業系統,可防止化學物質對土壤和植物產生污染,有利于豐富和均衡蔬菜內的營養物質。此外,有機蔬菜種植強調選擇適合自然生長條件的蔬菜品種,可有效避免基因改造對蔬菜品質的影響,使得蔬菜口感更加鮮美、自然[2]。
1.2 有機蔬菜種植的發展前景
1.2.1 蔬菜市場需求量大
近年來,國外比較關注有機農產品,使得該產業快速發展,且急劇擴張,有機蔬菜也得到了國外民眾的認同和喜愛,需求量日益增加,銷售額也不斷上升,遠比同品類的普通蔬菜高。結合我國實際,對應的有機蔬菜市場發育程度偏低、規模小,現有的有機認證產品大都被銷售至國際市場,我國有機產品市場占據的份額較少。因此,我國的有機蔬菜市場還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和拓展空間,加強研究和推廣國內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對我國大批量生產和銷售有機蔬菜較為有利,還能得到群眾的認可和喜愛。未來,有機蔬菜也極易成為新型食品支柱產業,擁有極為可觀的發展前景。
1.2.2 栽培農業發展速度快
在栽培中,將不同地區的地質和生態條件結合起來,可實現不同種類有機蔬菜的培育。因此,可大范圍有效栽培有機蔬菜,結合所在地區選擇合適的栽培技術,以提高有機蔬菜產量。同時,當前我國在培育有機蔬菜的過程中研究出批量栽培技術和增量產出手段,可確保優質、高產有機蔬菜的形成。在培育有機蔬菜時,還可以適當增加有機蔬菜的營養物質,為人們提供充足的營養,進而加快農產品發展速度。隨著有機蔬菜栽培規模不斷擴大,其品質也在提升,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銷售有機蔬菜,有利于加快農業發展速度,提高人們對有機蔬菜的信任度,擴大市場[3]。
1.2.3 有利于提高經濟水平
有機蔬菜具有較高的品質和食用價值,這會增強消費者的購買欲。因此,擴大有機蔬菜市場,能提高農產品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栽培有機蔬菜涉及多種栽培技術,需要技術人員結合地區特殊性和有機蔬菜栽培條件進行全面分析。通過研究有機蔬菜培育技術,提高栽培效率和品質,可提高有機蔬菜的營養價值,進而促進有機蔬菜市場的擴大。此外,隨著有機蔬菜種植技術的成熟,有機蔬菜生長周期將會縮短,產量也會大大提高,可顯著提高我國經濟收益,加快農業經濟穩定增長速度。
1.2.4 提升人們生活水平
現階段,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更加青睞綠色健康食品,而有機蔬菜種植可滿足對人們對綠色無污染的需求,還可以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營養物質,從而提高生活水平。隨著有機蔬菜的普及,人們對有機蔬菜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栽培有機蔬菜的農民也會增多,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增強農民幸福感,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
2 有機蔬菜種植方法
2.1 選擇種植基地
有機蔬菜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高,應保證高質量的土壤環境條件,并確保地下水源安全,防止種植區內出現污染物質,避免影響有機蔬菜品質。在對種植基地進行規劃時,需在區域內種植單一品類的有機蔬菜,禁止在同一區域內混合種植多種蔬菜和其他農作物。若包含其他作物種植計劃,種植人員需要合理劃分種植區,并將標記設置在不同區域內,利用隔離帶做好區域間的隔離。同時,要做好土地輪換工作。種植基地要有兩年常規作物種植歷史,輪換后做好有機蔬菜的種植。此外,嚴格管理種植基地周邊環境。種植基地優先選用周邊植被條件良好的區域,保證周邊的植被數量較多。還要采取措施確保周邊生物的多樣性,從而保護自然環境。種植基地遠離城市、村鎮,禁止在種植區內設置交通干線、醫院、化工廠等場所[4]。
2.2 選擇合適品種
有機蔬菜品種直接關系到有機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在選種前,種植人員需要檢測有機蔬菜種子或種苗是否與認定資質相符,一旦檢測發現有機蔬菜種子或種苗沒有經過權威認證,與有機蔬菜種植要求不相符,在銷售過程中禁止將其劃分成有機蔬菜。此外,在選擇有機蔬菜品種時,需要考慮當地氣候環境和土壤條件,保證選擇的種子或種苗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避免影響蔬菜品種,以提高有機蔬菜種植產量。需要注意的是,需謹慎選擇轉基因品種。
2.3 施加有機肥料
種植人員禁止通過化學藥品來培育有機蔬菜,可選擇有機肥替代化學肥料,并根據計劃和有關標準要求施肥。若有機肥是自制的,需提前做好有機肥的腐熟處理,達到在田塊內施用。由于有機肥需要較長時間的緩釋,可結合經過權威認證的芽孢桿菌和根瘤菌補施有機蔬菜肥料,為有機蔬菜補充解鉀和固氮等成分,保證有機蔬菜的養分充足,切實提高有機蔬菜吸收養分的速率[5]。
此外,需嚴格控制肥量??蓪⒕G肥與有機肥相結合對有機蔬菜進行培肥。綠肥具有突出的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內的有機物含量,加快有機蔬菜生長速度。因此,植人員大都選用蘭花子、紫云英等綠肥培育有機蔬菜。在蔬菜施肥中,可提前加水與肥料混合均勻,然后施肥。在施肥前,可在蔬菜旁挖窩,注意要控制好窩的深度,并清理干凈雜物,避免影響蔬菜吸收。在完成施肥后,要在施加肥料的土壤表面覆蓋一層薄膜,加速微生物發酵,從而充分發揮有機肥的作用。
2.4 生物防治病蟲害
在種植有機蔬菜時,種植人員可選擇生物防治技術做好病蟲害防治,在確保蔬菜品質的同時,還能達到消滅病蟲害的目的。在應用生物防治技術對病蟲害進行防治時,種植人員需要合理安排時間,以2~3年為一個周期,從而徹底清除病蟲害,并預防有害生物入侵。
使用頻率較高的生物防治技術有以下幾種:(1)天敵防治法。種植人員可將病蟲害的天敵引入種植區域,例如,赤眼蜂和瓢蟲等益蟲被用于防治鱗翅目害蟲;如果在較大區域內種植有機蔬菜,為了防治粉虱和蚜蟲,可在種植區域內引入草蛉。(2)噴灑生物農藥。蘇云金桿菌可用于防治菜青蟲等害蟲;如果是感染細菌導致有機黃瓜和番茄等有機蔬菜發生病害,則可以使用鏈菌素進行防治,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6]。
2.5 精細化管理
在有機蔬菜種植中,可選擇植保技術開展精細化管理。例如,可通過地膜覆蓋的方式種植有機蔬菜,一旦發現蔬菜萌芽,須及時掀開地膜,并處理干凈廢舊地膜,避免污染土壤環境,不斷增強病蟲害防治效果。此外,在有機蔬菜種植前期,須密切關注其生長情況和生產規律,記錄數據,積極總結出對有機蔬菜生長最有利的環境和方法。在有機蔬菜種植中,為有效預防蔬菜生長中的不利因素,相關人員還需要積極探索,加強對先進技術的研發,及時找出病蟲害出現的原因,為改進植保技術提供有效支撐。
3 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策略
3.1 加大宣傳力度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對食品安全和衛生問題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在此背景下,有機蔬菜的種植與生產得到了大眾的關注。因此,為提升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成效,需加大對有關技術和有機蔬菜的宣傳力度。當前,雖然社會對有機蔬菜的關注度較高,但是各個地區對有機蔬菜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積極性也不高。這主要是由于相關部門對有機蔬菜的宣傳不足,且工作人員未充分了解有機蔬菜的優勢,導致對有機蔬菜和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力度不夠。
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有機蔬菜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讓工作人員到基層進行生態農業技術和有機蔬菜的推廣,加深人大眾對有機蔬菜的了解。相關部門還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合理分工,保證每位基層人員專門管理本地的有機蔬菜種植,以保證有機蔬菜種植中都有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撐。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言傳身教的方法,向農民開展宣傳教育,使其了解有機蔬菜良好的發展前景,進而轉變蔬菜種植方式,以達到最佳的推廣成效[7]。
3.2 重視市場營銷和消費者教育
第一,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是確保有機和生態農產品走向市場的關鍵步驟。通過專業的包裝設計、廣告推廣和社交媒體活動,可以提高農產品知名度和吸引力。特別是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廣泛使用的現代社會,通過數字營銷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場影響力。第二,消費者教育同樣至關重要。一些消費者可能對有機和生態農業產品益處了解不足,通過教育和宣傳可幫助他們更準確地理解這些產品對健康和環境的積極影響??赏ㄟ^各種途徑來實現,包括研討會、公開講座、信息手冊、在線內容等。第三,與零售商和分銷商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通過優惠政策或共享營銷資源,有機和生態農產品更容易進入主流市場,從而觸達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8]。第四,透明度和信任是贏得消費者支持的關鍵。因此,建立和維護全鏈條可追溯系統和質量保證機制很有必要。
3.3 積極培養技術人才
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效率和效果。因此,各地政府除了要關注如何監管技術推廣中的效率因素,還要加強對專業技術推廣隊伍的培訓,確保推廣人員熟練掌握生態農業技術原理和應用標準,向農民傳授專業的生態農業技術應用知識,以指導其正確選用生態農業技術對有機蔬菜進行培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做好推廣人員專業培訓,提高推廣人員專業水平。推廣人員應全面掌握生態農業技術方面的知識,并認識到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和應用的重要性,積極投入技術推廣工作,并向農民耐心講解生態農業技術知識。第二,結合推廣工作需求,完善外部引進機制。做好人才引進,通過與高校建立起合作關系,定向培養技術推廣人才,同時結合不同渠道引進人才,為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人才支撐;第三,建立專業培訓常態化機制。推廣人員須加強對新型生態農業技術的學習,并及時更新現有的知識體系,保證后期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9]。
4 結束語
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應始終堅持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保持一致的原則,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地方政府需嚴格把控有機蔬菜種植地的各種條件,并為農戶提供專業化的種植技術指導,使農民保質保量地種植有機蔬菜。同時,應加大宣傳力度、重視市場營銷和消費者教育工作,以從整體上拓寬生態農業技術推廣范圍,確保地方有機蔬菜種植與生態農業技術發展的協同性,實現有機蔬菜種植的規范化和生態農業技術科學化的目標,為未來生態農業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申,薛方偉.探析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3(6):19-21.
[2] 劉訓立,陳云濤.探析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J].吉林蔬菜, 2023(4):56-57.
[3] 石振紅.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分析[J].種子科技,2020,38(19):71-72.
[4] 楊華.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20(26):77.
[5] 劉威,耿明建,秦自果,等.種植綠肥與稻秸協同還田對單季稻田土壤有機碳庫和酶活性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 2020,36(7):125-133.
[6] 劉鳳艷.農業技術在溫室大棚蔬菜生產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7(24):100.
[7] 陳江萍.臺州市蔬菜安全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5.
[8] 欒玉霞.淺析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的選擇及其種植技術[J].南方農業,2017,11(5):14,16.
[9] 宋元園,李國華.上海地區有機蔬菜上黃曲條跳甲的生物學特性及綜合防治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9(6):128-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