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氣象災害是影響人們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會對群眾的正常生活、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構成威脅。而我國氣象災害發生頻率、種類及造成的損失均排在世界前列,因此如何防御氣象災害已經成為我國高速發展、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重點研究內容之一。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解讀及發布,是相關部門應對突發氣象災害的重要工作環節,可以為人們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是對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障機制。將對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解讀及發布開展探討,力求提高我國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解讀及發布工作有效性。
關鍵詞: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保障機制
中圖分類號:P4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7–0-03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解讀及發布已經成為各級氣象站最核心的工作內容。向社會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是各級氣象臺站的重要職責,也是氣象站幫助各地有效開展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主要手段[1]。當前,各地區氣象部門針對預警信號進行了探討,但研究方向更多偏重氣象預警信號的發布和傳播。實際上,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解讀和及時發布工作是復雜的過程,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差異性較大,在實際預警信號解讀與發布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
1 我國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種類與級別
當前,我國對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種類與級別已經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預警信號主要由災害名稱、災害圖標、災害標準及防御手段構成,災害的種類主要為臺風、暴雨、暴雪、寒潮、大風、沙塵暴、高溫、干旱、雷電、冰雹、霜凍、大霧、霾、道路結冰等,預警信號氣象等級分為一般、較重、嚴重、特別嚴重4個等級,依次使用藍、黃、橙、紅4種顏色表示,同時為了擴大預警信號適用范圍,要求在實際發布中采取中英文標識[2-3]。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預警信號對氣象災害進行判斷,并針對其進行應對。
2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級別和發布時間的選擇
在一般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解讀及發布工作中,預警信號的級別和發布時間的選擇范圍把握困難,主要氣象災害可能會導致的災害問題嚴重程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且由于不同級別的災害存在數據與時間上的重疊,預警信號的級別與發布時間的選擇至關重要,這關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降低民眾損失。
根據信號解讀與發布標準來看,預警信號的主要發布時間為12 h內、6 h內、3 h內、2 h內,但如何更加精確地確認氣象災害發生的時間,成為預警信號的解讀難題[4]。
以雷電預警信號為例,雷電預警信號主要為較重、嚴重、特別嚴重3個等級,分別用黃、橙、紅顏色表示。雷電預警信號的發生時間以2 h和6 h 2個時間界限為基準,較重級別的預警信號是指在6 h內可能會出現雷電災害,用黃色表示,橙色和紅色則指在2 h內可能出現雷電災害。其中,橙色表示概率較高,而紅色表示概率極高。同時也需要根據當地實際的情況判斷可能會出現的災害,森林地區可能會由于雷電出現森林火災,具體如表1所示。
以上,并且持續降水,則要發布特別嚴重暴雨預警信號。而對于低洼地區而言強降雨的自然災害程度更大,因此應適當調高預警等級,或者對民眾進行避難提醒,如表2所示。
以高溫預警信號為例,高溫預警信號分為較重、嚴重、特別嚴重3個等級,高溫災害較重為35~37 ℃,高溫災害嚴重為37~40 ℃,高溫災害特別嚴重為40 ℃以上。從時間上解讀高溫災害較重為連續3 d最高溫度都達到35~37 ℃,而嚴重和特別嚴重主要為24 h內氣溫可能會達到37 ℃或40 ℃以上。在顏色的表示上較重為黃色,嚴重為橙色,特別嚴重為紅色,如表3所示。
以臺風預警信號為例,其分為藍、黃、橙、紅4個級別。氣象部門根據預測到的臺風情況發布預警,其中,當發布藍色預警時,表明在24 h內,該地可能受到熱帶氣旋的影響,平均風力在6級之上,或者出現可能持續的8級以上陣風;當發布黃色預警時,表明在24 h內,該地可能受到熱帶氣旋的影響,平均風力在8級以上,或者出現可能持續的10級以上陣風;當發布橙色預警時,表明12 h內,該地可能受到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在10級以上,或者出現可能持續的12級以上陣風;當發布紅色預警時,表明6 h內,該地可能受到熱帶氣旋的影響,平均風力在12級以上,或者出現可能持續的14級以上陣風。而發布臺風預警時往往還會發布暴雨、雷電、大風等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具體見表4。
不同的氣象災害種類數據解讀和發布雖然有一定的共同點,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氣象工作人員需要結合氣象災害的程度、可能發生災害的時間、持續長短頻率和當地地理環境等問題,綜合解讀和發布氣象災害預警。而相關部門也會根據不同的預警信號級別提出不同的應急響應措施。
3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發布
當前,我國氣象預警信息實行的是統一發布制度,各地氣象部門均有專門的機構或部門,負責對氣象預警信息的發布進行集中管理,利用各種手段及時向社會發布氣象預警信息[5-6]。
以天津市為例,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已實現一鍵式發布,錄入人員登錄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點擊新增預警,選擇預警類型、預警等級、發布范圍、發布手段,填寫好發布內容,上傳附件以便備份,點擊提交審核。此時,該預警信息就被上傳至審核簽發環節,簽發人員要仔細核對預警信息標題、預警等級、發布時間、發布范圍和發布手段是否正確,確認無誤后,點擊簽發,該信息可通過短信、網站、電視、手機軟件等渠道進行即時發布。
預警信息發布的主要特點是快速性和及時性。信息的準確性及有效性能夠有效彌補預告的短板,且能夠讓民眾提前做好準備,進而最大限度降低各種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和減少人員傷亡[7-8]。
氣象災害會受到多種自然現象的影響,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也需要擁有變更和解除系統。在預警界面找到相關的首發預警文件。當需要變更其中內容時可直接操作相關內容,當需要解除預警時,則需要記錄相關信息,包括解除時間、信號類別、氣象災害等級等。需要發布同種類、不同等級的氣象災害預警,則應在相關首發預警中進行變更。在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工作中做好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發布記錄和錄入簽發人員登記。
4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的注意事項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變更、解除前,上下級氣象臺站應加強預報會商和信息溝通,確保各級氣象臺站預警信號發布的協調一致。根據國家氣象總局的文件規定各地方氣象站在進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時應同時上報給中國氣象局、省氣象局和地方氣象局部門,保證數據的同步傳輸[9-10]。在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后,也需要針對氣象災害的實際情況進行長時期觀測,氣象災害持續發生則每天只需要確認一次預警信號,不需要在當天重復多次發布相同預警信號。但為了加快預警信號的傳播速度和擴大傳播范圍可以同時通過互聯網、家庭電視、廣播等媒體部門進行滾動公告,尤其是注重當前新媒體平臺的傳播途徑[11-12]。在發布的同時也需要對媒體部門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公告進行監督,以防止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中斷而預警信息得不到有效傳播。在預警信號發布變更解除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如需記錄完整預警信號的信息,尤其是發布人員姓名,若出現預警信號發布錯誤的情況,可以直接找到相關負責人,從而增強氣象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
5 結束語
我國每年遭受的暴雨、臺風等災害多,國民經濟損失嚴重,且相關損失每年都在上升,對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想要減少氣象災害的損失,就要加強對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解讀和發布工作,當前各地區氣象部門正積極研究分區預警發布策略及精準靶向發布策略,使預警信息發布更加精準有效,讓廣大民眾有效應對氣象災害,防止出現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 田光輝,沈小蕓,吳俞.海南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有效性評價系統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與現代化,2023(5):75-79,85.
[2] 寧波市司法局.《寧波市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解讀[M].寧波:寧波日報出版社,2019.
[3] 劉新彥,孫小麗,王華,等.2015—2016年濟陽縣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質量檢驗[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12):48-50, 68.
[4] 彭興德,王彪,何周見,等.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解讀及發布問題探討:以暴雨為例[J].中低緯山地氣象,2018,42(6):78-82.
[5] 張亞,江春,陳浩,等.氣象預警信息一鍵式發布系統研究與應用[J].氣象科技,2016,44(1):41-46.
[6] 劉振元,金波,趙然,等.氣象預警大喇叭發展現狀及建議:以天津市薊州區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21(10):161-163.
[7] 王慕華,王天岳,李雁鵬,等.基于通用事件表示模型(SEM)的暴雨預警事件圖譜研究[J].災害學,2021,36(4):74-78.
[8] 陳瑾,郭俊萍,王佳禾,等.從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數據看災害性天氣下城市居民出行行為變化規律[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11(30):60-63.
[9] 王秀麗,孫翠風,高學芹.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應注意的問題[J].農業氣象,2016(2):150-151.
[10] 溫進利,李婷,王林.山西省農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圖書情報導刊,2021,6(9):25-30.
[11] 孫治貴,王元勝,張祿,等.北方設施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智能服務系統設計與實現[J].農業工程學報,2018, 34(23):149-156.
[12] 袁翔.基于衛星遙感及數據庫同步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設計[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23,31(7):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