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萌多多和轉小圈游學來到了元代的大都城(今北京),只見城邊街口一位中年男子正翻看一本書,他邊看邊憤怒地說道:“豈有此理!普天之下竟還有這種事情?”轉小圈看到那人氣得捶胸頓足,便上前問個究竟。
原來,此人正是元代雜劇奠基人——關漢卿,他正在翻看《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關漢卿對轉小圈說:“這女子明明是至純至孝,卻被誣告致死,真是可惜可嘆啊!”
關漢卿悲痛萬分。一旁的萌多多和轉小圈趕緊勸慰,并鼓勵關漢卿,可以以此為素材進行劇本創作。關漢卿聽后豁然開朗,激動地說:“你們說得沒錯!通過這個故事進行劇本創作,傳唱天下,這樣就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民眾的悲苦了。”說罷,關漢卿熱情地邀請萌多多和轉小圈到家中做客。
自此,萌多多和轉小圈也成為了關漢卿家中的常客。一天,關漢卿正廢寢忘食地創作《感天動地竇娥冤》這個劇本。萌多多不忍打擾,于是便拉著轉小圈在不遠處小聲地聊起了天:“先生正在創作的劇本可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現在被大眾簡稱為《竇娥冤》,這部劇寫了一個青年女子竇娥被無賴誣陷,又被官府錯判斬刑的冤屈故事。”萌多多接著問轉小圈:“你知道故事中的竇娥在臨刑前發了以下哪幾樁誓愿嗎?”
A.血濺白練
B.六月飛雪
C.大旱三年
D.不白之冤
E.含冤莫白
轉小圈成竹在胸,回答道:“這可難不倒我,是( )。我還知道,現在的人們經常用‘我簡直比竇娥還冤’來感嘆自己被冤枉呢!”
不久,關漢卿的《感天動地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等作品相繼完成,他萬分感慨地對萌多多和轉小圈說:“我要寫出天下百姓的冤屈,為他們鼓與呼。”轉小圈不禁在心中贊嘆:“先生常懷悲憫之心,真不愧是元曲四大家之首啊!”
小講堂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四位元代雜劇作家,他們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
關漢卿的悲劇作品通過主人公敢于抗爭的剛烈品格,展現了其戰勝邪惡勢力的堅定信念,這也彰顯了關漢卿悲劇作品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