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日本自民黨新總裁石破茂在臨時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進行的首相指名選舉中,均獲得超過半數選票,正式當選日本第102任首相。
然而,這個以“鷙鳥不群”為座右銘的日本政壇“老人”,卻遭遇了“天崩開局”。石破茂內閣就職后的首次民調顯示,石破茂內閣的支持率僅為51%,不僅遠低于前任岸田文雄就職時的支持率59%,也創下了2002年進行相關民調以來的最低值。
隨后,他曾擔任代表的自民黨政治團體“水月會”被檢舉涉嫌違反《政治資金規正法》。要知道,岸田文雄下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黑金”丑聞而失去民眾的信任。就任伊始即遭遇類似檢舉,石破茂的回應是“不應該出現文書錯誤”,會嚴肅對待。在這樣的背景下,10月9日上午,日本政府召開臨時內閣會議,決定解散眾議院。此時,距離石破茂就任日本首相僅過去8天,創下二戰后的“最快紀錄”。
“鷙鳥不群”出自屈原的《楚辭·離騷》,“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常用來比喻忠正剛強的人不合于世俗。石破茂將此作為座右銘,頗有在政壇中表明心志的意味。
與大部分日本政客一樣,石破茂出身政治家族,其父石破二朗曾任日本鳥取縣知事、參議院議員、自治大臣等職。石破二朗還有個重要的友人,是日本第64任、第65任首相田中角榮。正是在田中角榮的引路下,本來在銀行工作的石破茂最終選擇投身政治,并很快在1986年當選鳥取縣眾議員,成為當時日本最年輕的議員,并被視為田中角榮“最后的弟子”,儼然一顆冉冉升起的政壇新星。
然而,對于這邁入政壇的第一步,石破茂有著清醒的認識,他曾坦言這一步走得輕松,是“占了姓氏的便宜”。1984年,石破茂在其父忌日當天參觀了鳥取縣政府,并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參加下一屆眾議員選舉。第二天,當地報紙的頭條就刊登了“前知事石破二朗長子將出馬眾議員選舉”的消息。“就這樣,我一分錢都沒花,就向鳥取縣所有人傳達了我要競選公職的意圖。”
作為世襲政治的既得利益者,石破茂還表示世襲政治一定要改革。“沒有姓氏的人,哪怕花費幾千萬日元,也只能達到我的起點,無論他比我出色多少。如果那些有才華,但沒背景也沒錢的人一直無法參與政治,日本最后會發瘋的。政治制度和選舉制度一定要改革。”
在石破茂從政不久,日本官商勾結的“利庫路特事件”曝光,掀起軒然大波。此案簡單來說,是日本房地產公司“利庫路特公司”會長江副浩正向日本政界人士贈送其子公司“利庫路特Cosmos”未上市股票,待公司上市后,受贈官員再在市場上高價拋售股票,以避人耳目。這起賄賂案引起民眾極大的憤怒,在輿論壓力下,日本檢察當局查明有7000余人卷入案件,其中包括40多名國會議員。
事件發酵下,大批官員或辭職或被批捕、起訴,從時任首相竹下登,到時任自民黨干事長安倍晉太郎,都未能幸免。面對驚人的腐敗,十余名年輕的日本自ca197a21e7db0ec84fb405d2ecb16dd2民黨議員以“政治與金錢”和“我們如何才能實現沒有腐敗的政治”等為議題,組成了烏托邦政治研究會,帶頭公開自己的薪水和辦公室秘書費用。石破茂就在其中,他也由此獲得了“與黨內野黨”(執政黨中的在野黨)的名聲。后來,石破茂甚至一度脫離自民黨,重返黨內后,他曾表示,“我似乎有一種想要與多數相悖的DNA”。這大概是“鷙鳥不群”的另一種表達。
首相之路,石破茂走得并不順利。在過去,他曾四次向自民黨總裁之位發起沖擊,但由于自民黨總裁并不由民眾普選產生,而是由黨內投票選出,在民眾中口碑不錯的石破茂,沒能獲得“自己人”的支持。也許這就是標榜“鷙鳥不群”、與黨內主流相悖帶來的負面效應。而在此次當選自民黨總裁,進而當選日本首相后,石破茂面臨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有媒體曾分析,從日本首相支持率民調的歷史數據走勢看,幾乎都是上任時最高,然后逐步走低。而石破茂甫一上任就創下了2002年進行相關民調以來的最低值(51%),能否打破一路走低的規律,實現“觸底反彈”,極其考驗其執政手段。

作為應對,石破茂創下了另一個紀錄,即在就任8天后解散眾議院、提前舉行大選——他的前任岸田文雄曾在2021年10月就職10天后解散眾議院。在日本,首相選擇在對現任政府有利的時機解散眾議院是普遍操作,眾議院解散權也被日本政壇稱為“傳家寶刀”,而石破茂此舉就是想在新內閣的“蜜月期”內迅速贏得更多的支持。《日本經濟新聞》就認為,“在當前自民黨擁有較高支持率的情況下提前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既對自民黨本身有利,也有助于提升石破茂的向心力,是擺在石破政權面前為數不多的機會。”
自1986年當選鳥取縣眾議員起,石破茂從政38年,素以務實、穩健著稱,在這次內閣的組建上,也能一窺其風格。
10月1日,石破茂內閣成員名單公布,共計19人。其中,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國土交通大臣齊藤鐵夫繼續留任,13人為首次入閣,包括2名女性。從派系來看,他盡量平衡黨內不同派系的利益。比如,保留林芳正的內閣官房長官職務,以獲得岸田派的支持;加藤勝信任財務大臣,體現出對菅義偉集團的重視;接受素有嫌隙的麻生太郎的舉薦,任命武藤容治為經濟產業大臣。當然,他也沒有讓自己處在孤立無援的境地,提拔了巖屋毅、平將明、赤澤亮正等親信。此外,他也多起用無派閥的技術型官僚。
值得注意的是,與“黑金”丑聞相關的原安倍派成員均無任職,這在某種程度上向外界表明了石破茂對于“黑金”丑聞的態度。但內閣的表現是否能如石破茂預想的那樣,“踐行謙遜、誠實且溫暖的政治”,實現“理解與共鳴”,顯然還需要接受不少考驗。
實際上,自民黨歷史上每次有丑聞被曝光,都會出現解散派閥的言論,如自民黨曾于1994年宣布解散派閥,但沒過多久各派閥就以“政策集團”名義死灰復燃,重回政治中心。“‘偽政權交替’是為了維持執政權力。”在岸田文雄解散派閥、決定放棄自民黨總裁選舉后,東京廣播公司新聞評論員松原耕二表示,這樣的“政權交替”并非真正意義的政權交替,而是自民黨慣用的手段——一旦有內閣陷入腐敗丑聞難以脫身,就推出一個有清廉形象的候選人。
在過去,田中角榮因洛克希德公司行賄事件辭去首相和自民黨總裁職務后,自民黨副總裁椎名悅三郎便指定三木武夫為后繼的自民黨總裁和首相。后者專注于凈化政界和政治改革,其政治姿態被人稱為“綠色三木”,不過,他上臺僅兩年,就因為治理腐敗損害到黨內大派系利益,最終被迫下臺。
有日本學者認為,候選人能否當選并不完全取決于實力,政壇“大佬”的謀算、決勝輪對手的情況等都成為左右結果的因素,而日本民眾的意見幾乎不會對選舉產生影響。同樣的,絕非黨內主流的石破茂大概很難躲過派閥博弈,是否能坐穩首相寶座,很大程度上也仰仗黨內“大佬”的支持。他既要回應民眾對妥善處理“黑金”丑聞的強烈期待,挽回自民黨失去的民眾信任,也要避免損害黨內大多數派系的利益,這自然成為他施政的掣肘,在內外政策上難以作出實質性的重大調整。
石破茂的改變也印證了這一點。競選時他承諾,先與在野黨就政治“黑金”及政治改革問題進行辯論探討,然后再解散議會進行大選。結果,他上臺后就光速解散議會,讓在野黨來不及反應,只能在尚未妥善準備的情況下匆匆迎戰。類似出爾反爾的言行不一而足。政治漩渦中,“鷙鳥”群或不群,似乎都是難題,石破茂能否走穩、走遠,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