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會,同學們關注熱點容易,比如,一些熱點人物李政道、樂黛云、樊振東等,但常止于熱點,沒有自己的見解,這是短思維鏈的表現。不改變短鏈式的思維,同學就會出現蜻蜓點水復述列舉人物的經歷,或者生搬硬套,沒有自己的思考等寫作問題。針對熱點人物,我們閱讀時重點關注什么?如何運用到我們的寫作中,并讓思維鏈延長?
本期《青年文摘》,給了我們很好的范例。例如《樊振東:攀登大滿貫之巔的2862 天》《李政道:他的成就不只是一個諾貝爾獎》,作者除對事實準確列舉外,還進行精準的定性分析。在樊振東一文中,作者首先用“‘天才’也曾陷入低谷”這一小標題定性,于該人物眾多事件中重點呈現樊振東的天賦、努力,以及在備戰巴黎奧運會期間陷入低谷。文章第二部分對該人物進行特征概括,重在分析樊振東面對同樣有天賦的張本智和能夠取勝,全靠平時信念、心態、技術等方面的積累。在李政道一文中,作者首先用“戰火中走出的‘神童博士’”準確定位科學家的特殊經歷和成就,其次呈現人物為國做事、藝術人生的可愛迷人的靈魂特征。
以上是我們讀完文章,復盤作者寫作思路和匠心時,沉淀總結的閱讀重點。那么當我們閱讀后,運用素材時,如何搭建長思維鏈,寫出自己的態度和觀點呢?以下三種思維路徑,可供同學們借鑒。
模型比照,在同類別對象的比較分析中凸顯異同。例如,類似樊振東這樣有天賦且全面積累的人很多,樊振東的不同之處在哪兒?是他能吃苦,能戰勝自己,能耐得住寂寞。同樣,類似李政道這樣既有科學素養又有藝術修養的人很多,但他的胸襟更博大和境界更高遠,更為祖國的科學事業殫精竭慮。經過模型比照,對素材進行了一定加工后儲備,使用時能更好提取。
時代關照,將對象作為局部放在時代中去全局關照。這也是高考作文考查價值觀的一種方式,例如2018 年北京作文題《新時代新青年——在祖國的發展中成長》,這就要求同學們在祖國的發展中思量個體成長與責任擔當等關系,既要展現對國家發展等宏觀問題的思考,也要展現個體獨特的個性追求。同學們平時就要思考對象在現實中的意義是什么,需要進行價值認定,這是文章的生長空間。例如,當前社會有佛系、躺平之風,但樊振東卻是“別的孩子累了可能就不打了,他的練習絕對保質保量,每次上量,他都能一直往上沖”。當前社會有精致利己主義之風,李政道在31 歲就獲得了諾貝爾獎——一個科學家的終極榮耀,但他為了中國的科教事業日夜奔走。
歷史探照,探究對象的來源、存在和流傳。當我們思考問題時,在一個時空橫截面難免單薄,放在歷史的坐標和長河中去思考,文章就有了厚重感和縱深度。例如2017 年北京高考作文題《紐帶》,通過題面可知紐帶是能起到聯系作用的人或事物。李政道因為30 多年前,吳大猷教授提供的一個學習機會,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他希望“讓更多類似的機遇能光顧其他年輕人”。于是他像紐帶,歸國講學、建言獻策、創少年班、牽線搭橋、關心留學同學國外生活等方式,希望中國盡快追上世界科技發展的腳步。《“他們需要填表”》中的樂黛云亦如此,將得主是名滿天下大學者的一等獎變成特等獎,將二等獎的年輕人升級為一等獎,為后來年輕人發展鋪平道路。他們“不汲汲于名利”,舍己為人、報效家國的“有我”精神,在一代代的價值傳續中,將中國大地從貧瘠落后,變成換了人間的安康幸福。
長鏈條的思維遠不止以上三方面,以上重在思維的拓展性:從個體到群體、從過去到未來、從東方到西方、從物質到精神。思維拓展性之后,還有思維的縱深:從現象到本質、從單個到一類等,需要我們永無止境地去思考、探索、書寫。相信經過這樣長期的思維訓練,同學們下筆行文時就會見解獨到,有新意、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