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持續完善,民營企業發展獲得了更多的機遇和動力,但競爭也日益激烈。為了更好地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民營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亟待優化。資金管理是民營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環節,做好此項工作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產生直接影響。然而目前,部分民企在開展資金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主要包括流動資金頻繁短缺、資金存量變動過大、資金結構不合理、未建立資金管理績效考核機制等。本文從民營企業資金管理的重要性出發,在梳理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引入財務分析、加強資金管理、合理優化資金結構、建立健全資金管理績效考評機制等對策,期望為民營企業維持流動資金良性循環、保障資金存量合理、充分利用資金實現高質量發展賦能。
關鍵詞:民營企業;資金管理;資金配置
資金是民營企業生產經營不可或缺的“血液”,一旦出現資金閑置、短缺等問題,將會導致企業運營發展陷入困境。為了促進民營企業經濟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民營企業扶持和福利政策。但是,現階段很多民營企業生產運營仍然存在資金供求失衡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其內部欠缺完善的資金管理機制。為此,要想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標,民營企業必須緊跟市場和時代步伐,及時改進資金管理工作的薄弱之處,依據自身實際,采取相應措施,實現針對性優化,提高資金管理水平。
一、民營企業開展資金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資金配置成效
民營企業擁有的資金數量有限,通過加強資金管理,合理配置有限資金,才能保障用有限的資金獲取預期效益。資金管理工作通常會對不同部門的資金運營狀況進行綜合分析,以期最大限度地保障內部資金得到合理利用,協助和約束所有部門以既定預算為前提,科學合理地分配資金,充分提升資金實際效用。民營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受業務特征的限制,存在較多的閑置和短期資金[1]。通過加強資金管理,根據收支存在的時間差,能夠使資金規劃更加合理,例如使用閑置的短期資金購置理財產品,能夠大幅度提升民企資金的配置成效以及收益。
(二)保障資金安全
民營企業強化資金管理,有助于相關管理人員及時掌握和細致了解不同部門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而為內部資金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具體而言,在資金管理工作的支撐下,民營企業相關管理人員動態化掌握不同部門資金流入、流出以及結存情況,能夠及時明確資金流通過程的漏洞,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進而保障資金安全流通[2]。另外,企業通過加強資金管理還可以強化收支管控,協助相關管理人員第一時間糾正資金使用不規范行為,全面降低資金被挪用、濫用等問題的發生概率。
二、民營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流動資金經常性短缺
第一,很多經營規模比較小的民營企業,同時其信用水平也有待提升,在銀行貸款申請方面,與其他企業相比會存在更多困難,通常來看很難通過銀行獲得和日常經營活動實際需求款項相匹配的資金,阻礙諸多經濟業務活動的順利開展。另外,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在融資時以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為主,在實際融資工作中無論是融資成本還是企業資質都應當滿足對應要求。民企不僅沒有較多的融資選擇機會,還需要承擔較高的成本[3]。由此可見,民企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大多需要依靠投資者投資,但是有限的資金投入量,再加上貸款受限,使其難以獲取足夠數額的貸款。部分非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也難以滿足實際需求,同時還伴隨著高成本的問題。第二,有的民營企業選擇通過不斷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增加自身銷售額來提高經濟效益,進而提升自身經營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并且很多民營企業在售賣產品或提供勞務的過程中,想要促進銷售額穩步快速增長目標的實現,會采取賒銷方式。然而,大多數民企是直接通過供應商購買原材料,賒欠或延期付款的想法很難實現。因為銷售應收賬款數額呈現大幅度增長趨勢,致使民企內部能夠利用的流動資金不斷減少,企業要面對的資金壓力逐漸增大。隨著這一問題的逐漸加劇,還會導致民營企業資金回收風險日益增加,同時還需要高度關注如何做好處理壞賬問題的準備工作。
(二)資金存量變動過大
依據民營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可知,其一般包含多元化的經營活動,無論何種經營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支撐,因此一定要做好資金預測和資金計劃。但是,部分民營企業具有業務穩定性差和經營靈活性強的突出特點,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往往會跟隨市場變化進行調整,對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產生了顯著影響。在變動性極強的發展環境中,民營企業內部發展環境也會呈現動態變化的特征,導致企業資金具有較強的不可預測性,在預測資金需求時也有較大難度,常出現預測不準確、不全面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融資等工作的開展,不利于企業規模的壯大[4]。此外,還有部分民營企業資金管理理念和技術明顯滯后,過度依賴以往經驗制定應急管理方案,這種方法難以更好地防范存在的財務風險,再加上盲目擴張,一旦行業環境和經濟形勢惡化,企業現金流就會顯著減少,若此時再出現數額較大的到期債務,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與正常運營。
(三)資金結構合理性不足
大部分民營企業對資金使用的合理配置不夠重視,很難實現不同種類的資金有效協調,使得資金結構整體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現階段,多數民營企業資金管理更加側重于資金安全管理,確保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可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撐,合理控制資金被占用的情況,基本上很少涉及資金結構的優化,因資金結構不合理引發的問題值得關注。
(四)決策失誤以及績效考核缺失
第一,大多數民營企業實施資金管理,除了確保生產經營有充足的資金作為支持外,往往還會大力探尋新項目,不斷擴大經營規模。企業在面對新項目時,一般需要評估投資價值,但是這一工作有較高的難度,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具有極強的市場敏銳度。此外,民企的經營決策通常只有管理者來負責,這樣制定的經營決策主觀性較強,難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一旦出現問題將會嚴重影響企業發展,甚至使企業陷入倒閉的困境。第二,部分民營企業即便在資金管理方面采取了績效評價措施,但是考核機制往往不健全,無法充分發揮資金管理的作用。除此之外,對企業所轄控股公司、分支機構等往往也缺乏相應的獎懲機制,從而使資金管理成效明顯削弱。
三、民營企業強化資金管理的優化對策
(一)引入財務分析,維持流動資金良性循環
為了精準預估自身資金需求,確保流動資金保持良性循環狀態,民營企業應當將財務分析合理融入資金管理中,具體可以依據企業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各項財務比率等,有效分析企業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發展能力,更好地控制現金流動。首先,為優化流動資金循環狀態,民營企業應重視自身償債能力、運營資金周轉、現金流量狀況等財務分析工作。以償債能力分析為例,要重點分析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等。在分析運營資金周轉能力時,需要重視應收賬款、凈營運資金、流動資產等指標。其次,企業在現金支出管理時,要重點分析歷史支付記錄,同時還需要綜合統計不同階段的現金支出情況,在明確收支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評估企業實際的資金結余情況。若是結余相對較多,可通過投資進一步促進資金增值;若發現資金短缺問題,應合理調度資金。通過開展財務分析工作,發現企業面對資金不足問題,及時安排資金籌集,最大限度地規避資金鏈斷裂風險。最后,為了優化財務分析效果,企業應當重視對財務信息系統的有效應用,以此來統一分析處理資金支出管控、投資計劃制定、項目設計規劃等工作,增強財務數據的完整性以及全面性,確保各項財務分析工作的開展獲得更為可靠的財務數據支撐。民營企業可依靠c55616e9aa4233279eb107350b47acd59428942fedf4594fc4e6ee12bbd9924b財務分析結果,統一調配和集中管理資金,保障資金利用、回收、融資等工作規范開展,進而為資金流入、流出的合理化調整提供助力,有效防范流動資金及非流動資金失調的問題。此外,民營企業在加強流動資金管理時,還應當在全面調查評估客戶信息的基礎上對其劃分出相應的信用等級,優先考慮和選擇信用狀況優良的客戶。在與客戶簽約時,針對不同信用等級的客戶,采取差異化賒銷額度,并嚴格依據合同催繳應收賬款。對于規模相對較小的民營企業,應注重對企業形象的持續優化,提升自身信用等級,進而從銀行處爭取更多的貸款資金。
(二)加強資金管理,保障資金存量處于合理水平
第一,民營企業應當站在整體層面,科學、精準地預測自身資金需求量,同時在這一基礎上結合實際明確現金持有量。在開展存貨管理工作時,應當重視先進管理理念以及經驗的引入,不斷增強存貨管理的合理性。另外,民營企業在構建存貨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應當有機融入零庫存管理理念以及實踐經驗,促進存貨資金流動性的提升。第二,民營企業還需優化預算編制和執行,為資金有序使用提供保障,增強自身資金結構的合理性。為了有效落實預算事項,民營企業財務部門應與其他職能部門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以企業發展規劃為依據,有效編制各類經營活動資金預算。在具體工作中,應當加大現金預算管理力度,將預算作為重要標準,有機結合實際業務需求,綜合分析資金預算編制基本方向以及側重點,增強資金預算編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比如,企業在分析和編制預算時,可將月度或者季度作為一周期,充分分析周期內現金收支、結余、投融資等指標,據此加強現金預算編制,保障企業后續制定資金計劃有更加可靠的依據。
(三)合理優化資金結構
在優化資金結構時,民營企業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民營企業資金管理工作應優先滿足各項日常活動實際的資金需求,在這一前提下,需要將相關流動資產占比盡量控制在最低區間,以此來增強成本控制有效性,促進企業資金營運價值全面提升。其次,民營企業應當重點改進以往資金安排工作中存在的薄弱之處,如在購入固定資產和開展長期投資時,盡可能減少或者逐漸停止應用流動負債。最后,為了將流動資產存置引發的損失控制在合理范圍,民營企業要明晰借入和權益資金、流動與長期負債之間的比例,從而增強調控流動負債的靈活性,使自身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流動資產環境[5]。
(四)不斷完善資金管理績效考評制度
為了不斷提升資金管理的有效性,民營企業必須重視評估與激勵機制的構建,并且還應結合資金管理工作實際需求進行動態化更新。首先,在具體的資金管理工作中,企業需要立足宏觀視角,充分探究投資方案的可實施性,綜合評價所有的投資項目,為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幫助企業有效規避可能發生的資金風險。其次,民營企業還應重視籌資方案評估體系的構建,根據工作實際,構建針對性評估方案,據此細化各類評價指標,同時對各個方案進行細致、合理的評分,為企業篩選最佳籌資方案提供保障。最后,民營企業投資后同樣需要推進相關的管理工作,定期評價以及不定期檢查投資實際效果,以便及時解決投資問題。為了進一步提升投資資金應用效果,民營企業可以構建相應的激勵機制,重點獎勵、鼓勵回報相對較高的業務,為促進資金高效運轉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資金管理工作還要求民營企業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為實現這一目標,民營企業需綜合評價資金管理績效,具體可以應用聚類分析、AHP等方法,科學分析投資回報、利潤收益、成本控制等。在這一基礎上,同樣需要構建與項目管理層個人薪酬直接關聯的獎懲機制,對相關人員共同努力實現資金管理目標起到督促作用。
參考文獻:
[1]陳靜.中小民營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3(09):88-91.
[2]陳苗苗.民營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陸橋視野,2023(09):96-98.
[3]樊小妹.民營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質量與市場,2023(05):163-165.
[4]王錦飛.民營房地產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風險及應對舉措[J].質量與市場,2023(17):139-141.
[5]劉金宏.民營科技型企業資金管理相關探討[J].現代營銷(上旬刊),2023(0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