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裝配式建筑作為建筑行業的一種新型建造方式,以其高效、環保、節能的特點,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關注與應用。在我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筑行業對高效、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不斷增長,裝配式建筑自身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等優勢使其逐漸成為行業新寵,這也為裝配式建筑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但與此同時,裝配式建筑企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為此要想實現裝配式建筑企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內部控制管理尤為關鍵。本文對裝配式建筑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存在的問題及主要風險展開了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改善策略,以推動裝配式建筑企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內部控制;裝配式建筑企業;內控體系
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單位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與措施的總稱。內部控制是企業管理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確保企業合規經營、防范風險、提高經營效率具有關鍵作用,尤其是在裝配式建筑企業中,內部控制更是至關重要。一方面,良好的內部控制能夠確保裝配式建筑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得以實現,提高建筑質量;另一方面,內部控制能夠有效控制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企業競爭力。然而,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研究并解決這些問題,對于提高裝配式建筑企業的內部控制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裝配式建筑企業內控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體系不健全
第一,缺乏系統性內控管理制度。部分裝配式建筑企業內控管理制度缺失或碎片化,導致各個環節之間銜接不暢,難以形成有效的閉環管理。第二,內控管理制度完整性有待提高。部分裝配式建筑企業內控管理制度的各項要素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導致內控措施在執行過程中缺乏明確標準與流程,使得員工在執行任務時缺乏明確指導,難以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風險管理不到位
裝配式建筑企業在日常運營與項目管理中,面臨著多元化風險挑戰,這些風險不僅復雜多變,而且會對企業穩定運營、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裝配式建筑高度依賴預制構件的供應鏈,但目前許多企業缺乏完善的風險評估與預警機制,無法及時發現并應對潛在供應鏈風險[1]。裝配式建筑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采用吊裝、拼接等高風險作業方式,但是一些企業未能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應急預案,導致施工安全風險難以得到有效控制。裝配式建筑對構件精度與質量要求較高,然而一些企業缺乏完善的質量檢測與控制機制,導致質量問題頻發,給企業帶來嚴重的質量風險。
(三)數字化程度低下
在當今信息化、數字化快速發展的時代下,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擁抱新技術,以提升運營效率與競爭力。與其他行業相比,建筑行業數字化進程普遍滯后,數字化程度不足,不僅影響了企業的日常運營,更對內部控制效率及效果產生了顯著影響。許多裝配式建筑企業在信息化管理、數據收集分析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短板,它們更依賴于傳統的紙質文件,由于缺乏數字化手段支持,企業內部信息傳遞變得不暢,各部門之間溝通協作也受到嚴重阻礙,致使企業的發展出現問題。
(四)員工內控意識薄弱
在構建維護高效穩健的內部控制體系過程中,員工的內控意識較為關鍵,然而當前眾多裝配式建筑企業員工在內控意識方面普遍薄弱,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深刻認識。內控意識是員工對企業內部規章制度、操作流程以及風險防控措施的理解[2]。現階段,大多數裝配式建筑企業員工對內控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領會其背后的深層含義與重要性,內控意識的缺乏,導致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忽視內部控制的要求,致使風險滋生,一旦爆發則會對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
(五)監督機制不完善
在構建與運行內部控制體系時,監督機制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對于許多裝配式建筑企業而言,在監督機制上存在較大弊端。監督機制,本質上是對企業內部控制活動予以監督檢查,然而許多裝配式建筑企業在這一環節上存在著明顯短板,如一些企業已經建立了內部審計制度,但實際應用效果微乎其微,造成該結果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以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不足最為突出。在很多情況下,內部審計部門往往受到企業高層或其他部門影響制約,導致其難以獨立、客觀地開展審計工作。
二、裝配式建筑企業內控管理的主要風險
(一)設計風險
第一,設計階段的潛在瑕疵是項目質量的一大隱患,設計缺陷主要表現為構件之間不匹配以及連接節點、整體結構強度未滿足預定要求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對項目整體質量造成不良影響;第二,設計變更是裝配式建筑項目不可忽視的一大風險點,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于客戶需求變動、材料供應不穩定或其他因素影響,設計變更難以避免,這些變更帶來的后果較為嚴重,它們可能導致已經按照原設計的施工部分與新設計不匹配,這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可能導致項目進度延誤。
(二)供應鏈風險
由于裝配式建筑對構件依賴程度高,這些構件往往數量眾多且結構復雜,因此供應鏈的穩定性對于項目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其能否確保構件按時、按質、按量地供應到施工現場,會直接影響既定的時間表與質量標準。然而,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存在著各種潛在問題。供貨延誤就是一個常見問題,由于各種原因,如生產延誤、物流問題或供應商管理不善等,都可能導致構件無法按時到達施工現場,從而影響項目進度[3];質量問題也是一大潛在問題,若構件質量不達標,不僅會影響建筑的整體性能與安全性,還可能導致返工修復甚至重新采購等,造成額外成本及時間上的損失。
(三)財務風險
第一,項目回款風險。裝配式建筑項目特點之一為規模龐大,受項目復雜性、長期性的影響,回款周期也比較長,這種特點使得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容易面臨大額墊資和回款的風險,尤其是在市場環境不穩定或項目進展不如預期等情況下。第二,預算控制風險。供應鏈管理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如原材料與構件供應波動、價格波動等,都可能對項目預算產生影響;另外施工質量管控也是影響預算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施工質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會導致項目成本增加、進度延誤等問題,進而對預算產生負面影響。
(四)安全風險
安全風險是裝配式建筑項目必須高度重視的風險因素之一,這種風險貫穿于項目多個環節。一是預制構件生產制作及運輸過程風險。該過程中,若生產設備出現故障問題或運輸中未遵守交通規定、運輸安全要求,均會對構件使用造成嚴重影響[4]。二是施工操作風險。在施工過程中,工人需要接觸各種施工設備與工具,如果操作不當或缺乏必要安全知識,很容易引發安全事故。三是吊裝固定過程風險。在吊裝固定過程中,若操作不當或設備故障,很容易導致構件損壞或墜落,從而引發安全事故。四是施工環境風險。施工現場往往存在各種復雜環境因素,如天氣變化、地質條件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對施工安全產生影響。
(五)交付風險
交付風險在裝配式建筑項目中是一個關鍵性考量因素,它主要涉及項目進度延誤與交付質量問題兩大方面:第一,項目進度延誤。在裝配式建筑項目中,每一個構件制造、運輸、安裝都需要嚴格按照計劃進行,以確保整體項目順利進行,然而受到各種不可預見因素影響,如供應鏈中斷、施工條件變化或人為操作失誤等,都可能導致項目進度受到不同程度延誤。第二,交付質量問題。裝配式建筑項目對于構件質量及精度有著極高要求,任何細微誤差都可能對整體建筑穩定性、功能性造成嚴重影響,如果交付構件存在質量問題,不僅會導致施工返工、修復,還可能對建筑長期使用性能產生不利影響。
三、裝配式建筑企業內控管理的改善策略
(一)完善企業內控體系
在構建企業運營體系時,健全內部控制框架至關重要,該框架構建需要以財務控制制度為核心,逐步向外擴展,形成一個多層次、立體化的內部控制總體結構。這種設計旨在確保企業運營每一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效監管控制,從而提高整體運營效率,降低潛在風險。在內部控制框架搭建過程中,首要任務是明確各內部職能機構職責權限,即對企業內部各個部門職能進行清晰界定,確保每個部門都清楚自己職責范圍,避免職能交叉或缺失。同時,要防止權責過于集中,要形成一種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工作氛圍,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少因權責不清而導致決策失誤或管理混亂的情況。在明確各職能機構職責權限后,企業還需要進一步推動各部門之間相互制約與相互協調,這種制約協調機制不僅有助于保障企業內部運營公平公正,還可以促進各部門之間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從而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
(二)加強內控風險管理
第一,深入提升風險評估能力。這不僅要求企業遵守法律法規與銀保監會監管相關規定,還要對企業自身戰略目標、運營管理目標進行深入理解分析。企業要清晰認識到,任何可能導致這些目標無法合理實現的不確定性因素都是潛在風險,需通過科學的方法對這些不確定性因素進行辨識分析,更準確地把握風險本質與來源,進而制定出有效的應對策略。第二,強化內部控制管理操作。工程項目內部控制是一個復雜繁瑣的過程,涉及項目中標、實施階段、完成結果及尾款繳納等多個關鍵節點。為確保項目管理有效性、規范性,企業需要在這些關鍵節點上做好同步化內部控制工作,即明確項目內部控制的復雜性、重要性,制定詳細的內部控制流程與規范。
(三)提高內控數字化水平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建筑領域也逐漸邁入了數字化、智能化新時代,為了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提高施工效率,企業應當建立一個覆蓋設計、制造、運輸、安裝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系統。這一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統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據存儲查詢平臺,更是一個將各個環節緊密關聯集成的綜合性系統。通過該系統,設計團隊、制造部門、運輸團隊以及安裝人員可以實時共享項目信息,確保每個環節都能準確了解項目最新進展及需求。這種信息共享不僅有助于減少信息傳遞誤差,還能促進各環節之間協同工作,實現流程優化與效率提升。
(四)加強企業員工培訓
隨著裝配式建筑技術快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不斷涌現,對從業人員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企業需要對現有培訓內容與方法進行全面更新擴展,以適應行業發展需求。在培訓內容方面,企業應充分考慮到裝配式建筑特點,確保培訓內容全面深入,比如要詳細介紹裝配式建筑中常用的新材料、構件特點性能以及正確使用方法;要深入講解裝配式建筑操作流程、關鍵工藝,包括構件制造、運輸、安裝等環節,以及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在培訓方法方面,企業要采取多元化方式提高員工學習效果與實際操作能力。可進行線下實操培訓,通過實際操作培訓,使員工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裝配式建筑技術要點及操作流程,掌握實際施工中的技巧方法;也可以進行在線培訓,使員工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視頻、PPT等多媒體形式學習裝配式建筑相關知識;還可進行實踐項目駐點教學,將培訓與實際項目相結合,讓員工在實踐中學習掌握裝配式建筑技術要點。
(五)完善內控監督機制
首先,企業要細化內控崗位職責,即企業需要對現有內部控制流程進行深入剖析,明確各個崗位在內部控制中的職責權限,通過職責劃分,可以確保每個部門、每個員工都清楚自己在內部控制中的定位,從而更加有效地履行相應職責;其次,為了加強對內部控制機制實施情況監管力度,企業需設立負責審計工作專項人員,這些人員需要具備專業審計知識技能,能夠對建筑安裝期間內部控制機制實施情況進行嚴格監管評估;最后,企業要根據每個項目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績效考核制度,這種績效考核制度要綜合考慮項目規模、復雜度、風險等因素,確保內部控制體系在每個項目中都能得到有效執行。
參考文獻:
[1]周慧梅.加強財務內部控制支撐建筑企業高質量發展[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23(03):79-81.
[2]張麗霞.加強內部控制以助推供電企業高質量發展[J].大眾投資指南,2023(24):37-39.
[3]文林峰,劉美霞,武振,等.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J].建設科技,2020(03):62-65.
[4]劉青.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助推建筑企業高質量發展[J].中國中小企業,2023(06):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