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一的小帛充滿著對初中學習的期待,因為他在小學的成績名列前茅,還是班級的學習委員.剛開學,小帛就非常努力,認真聽課并主動完成作業,雖然偶爾會感覺學習有些辛苦,老師布置的作業每天勉強才能做完,但想著過一段兒就適應了,期中考試小帛的成績并不理想,這讓他感到壓力很大,難以接受這個現實.看著成績優秀的同學開心的樣子,小帛回想自己過去的輝煌,暗暗發誓一定要總結經驗和教訓,重新找回那個優秀的自己.
周末,小帛和父母交流了自己的成績,但他并沒有得到自己期待的安慰,父母只是強調了初中學習的重要性.接下來,小帛更加認真地學習,但不知道為什么,每次考試都沒有大的起色,甚至感覺自己越來越不喜歡上課了,想著當初對初中學習的期待,再看看現在自己的狀態,晚上小帛開始失眠了,白天上課時也開始出現跑神兒、發愣的現象,還經常頭暈、胸悶、胃部不舒服,每天都心情沉重,不想與人溝通,直到有一天班主任把小帛叫到辦公室談話,他才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學習狀態出問題了.期末考試前,媽媽帶他做心理輔導。結果是重度焦慮和輕度抑郁.
其實,像小帛這樣進入初中后由于學習成績下降而導致的焦慮和抑郁狀態并不少見,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歸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家長和自己對學習有過高的期待,很多父母總是向孩子強調初中學習很關鍵,要在初中階段努力學習,也有的父母對孩子學習的高期待已經內化為孩子自身的高期待,過高的期待就會帶來過高的壓力.如果成績還不錯,就會每天擔心成績下滑,擔心被別人超過;如果成績一般,就會焦慮不安,異常煩躁,無法靜心學習.
二是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難以適應初中學習方式的變化,初中和小學相比,不僅科目增加。而且難度也增加了,這就要求同學們自己必須明確學習中哪些學會了,還有哪些問題,對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掌握程度要明確、負責,但能夠做到這樣的中學生可能不到30%,大多數同學在學習時,缺少計劃和反思.
三是情緒不穩定,到初中階段,同學們進入了青春期,內心容易產生各種矛盾與沖突,比如獨立與依賴的矛盾、內心開放與封閉的矛盾、成熟感與不成熟感的矛盾等.矛盾和沖突加劇了情緒的不穩定,加上前額葉這一情緒控制中樞沒有發育成熟,理性控制不足,容易沖動并陷入焦慮和抑郁狀態.這些消極情緒會瓦解認知功能,對學習的消極影響非常大.
四是缺乏抗挫折的能力,有些同學一旦遇見學習中的困難,便會出現應激反應,整個人處于消極的情緒狀態,焦慮、恐懼和煩躁不安控制著大腦,不知該如何處理、如何面對,消極情緒會帶來逃避行為,也會帶來生理反應,出現胸悶、頭暈、胃痛、發燒等癥狀而請假在家,這種逃避的模式加劇了學習的困難和壓力,進而導致越來越頻繁的逃避行為,直至輟學或者休學.
當然,進入初中后成績下滑,可能還有人際關系緊張、學習方法問題、過度沉溺網絡或者早戀等因素的影響,一旦出現成績下滑,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焦慮和回避于事無補,應該以問題為核心,具體分析自己的情況,對癥下藥,才能重新回到良好的狀態,具體來講,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初中對同學們的學習自主性要求增加,例如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課前主動預習和課后復習、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并主動詢問老師和同學等,這需要在家長和老師的引導下慢慢培養,一旦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變被動為主動,就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二是要認識考試的本質和意義,各種考試實際都是檢測,而檢測的目的是查漏補缺,檢測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中的空白點,無論考得如何,重點是要在考試后把缺漏補上,學習和掌握知識應該是愉快的,認識到這一點,堅定認為考試就是知識的檢測,如果這次成績不理想,接下來努力學習彌補就可以了.
三是把學習看成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某一次考試考得不理想,不代表自己的學習就很差,三年的初中生活,我們一定要允許成績有波動,可能有一段時間遇到了困難,搞清楚困難的原因,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繼續努力,積極面對.戰勝了這個困難后,就會得到較大的成長和成績的飛躍.
四是要有良好的自我認識和調節,青春期出現情緒波動是一種正常現象,要學會積極表達自己的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可以和父母或者家人溝通,也可以向好朋友訴說,或者通過寫作、涂鴉、運動等方式宣泄出來,表達情緒是一種合理正當的要求,如果過度壓抑情緒,就會導致創傷或者焦慮,影響學習效率.
初中是充滿幻想的懵懂歲月,也是無憂無慮的輕松年紀,但很多同學一進校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過度在意每一次考試,過度在意每一分的得失,負擔重重,面對困難,我們應該保持積極的心態,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學會放松和調整心情,讓學習變得有趣和有意義,堅持,一定會帶來圓滿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