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一文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決守好人民的心。
站穩人民立場守好民心。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百余年來,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所做的一切、所付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不論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些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歷史性變化,都是黨的人民立場的生動實踐。人民是我們黨打江山、守江山的目的所在。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以百姓心為心,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厚植人民情懷,在推動人的全面發展、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贏得民心、守好民心。
辦好關鍵小事守好民心。滴水映太陽,小事見真章。增進民生福祉不是一句空洞口號,必須落實到具體行動中。背街小巷治理、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廁所革命、老樓加裝電梯……這些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事關群眾生產生活,關系千家萬戶幸福安康。讓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國之大者”,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績。黨員干部要及時敏銳地洞察群眾所思、所憂、所盼,把心思用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上,把功夫下在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制度機制上,用真抓實干贏得百姓口碑。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想群眾之所想、行群眾之所求,既從群眾中發現問題,又從群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里去,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在發展中守好民心。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人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和憧憬。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高質量發展與保障和改善民生相互促進、相輔相成,高質量發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礎和前提。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厚積民生改善的物質基礎。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繼續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提高公共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不斷把高質量發展的成果轉化為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新的偉大征程上,不斷增進民生福祉,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情懷所在,更是使命所系。始終以人民福祉為念,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斷把人民的期待變成現實,不棄微末、久久為功,定能讓老百姓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