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這一優良傳統在延安時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展了全黨范圍的、聲勢浩大的、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通過調查研究,全黨掌握了正確調查研究的方法,增進了對中國國情的認識,堅定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決心,并進而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于我們今天開展正確的調查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啟示。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調查研究較之于以往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要求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從實際出發而非從本本出發,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針對黨內不注重研究現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運用的狀況,毛澤東向全黨提出要“系統地周密地研究周圍環境”的任務,要求全黨必須“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對敵友我三方的經濟、財政、政治、軍事、文化、黨務各方面的動態進行詳細的調查和研究的工作,然后引出應有的和必要的結論”。
為改變調查研究氣氛在黨內不濃的狀況,中共中央、毛澤東決定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在延安中央研究院成立大會上,毛澤東指出,要做到實事求是,就必須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必須下馬觀花,因為跑馬觀花是看不清楚的。1941年8月,中共中央專門作出了《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決定》指出:“二十年來,我黨對于中國歷史、中國社會與國際情況的研究,雖然是逐漸進步的,逐漸增加其知識的,但仍然是非常不足;粗枝大葉、不求甚解、自以為是、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的作風,仍然在黨內嚴重地存在著”,“我黨現在已是一個擔負著偉大革命任務的大政黨,必須力戒空疏,力戒膚淺,掃除主觀主義作風,采取具體辦法,加重對于歷史,對于環境,對于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具體情況的調查與研究。” 依據這一決定,中共中央、中央分局及各省委先后成立了調查研究的專門機構,毛澤東親自任中央調查研究局局長。
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號召、指導和帶動下,各中央局、中央直屬機關,以及整個延安地區,先后成立了多個調查團,對中國國情展開了廣泛、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取得了大量極具價值的調查研究成果。在調查研究過程中,陜甘寧邊區涌現出了許多注重調查研究的模范人物,如張聞天等。轟轟烈烈的整風運動使張聞天深受觸動,他積極響應黨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號召,深入實際展開細致、周密、接地氣的調查研究。通過歷時一年多的實地調查研究,張聞天不但取得了豐富翔實的第一手材料,切實增加了對中國國情的了解,而且還獲取了重要的認識成果,產生了重大的思想轉變。在《出發歸來記》中,張聞天寫道:“這次出發,從調查研究中得來的一些材料,一些具體知識,當然就是我一年來工作的結果。但更重要的,還不在這里。最重要的,還在于我最后認識到:我以后有向著接觸實際、聯系群眾的方向不斷努力的必要……其次,還在于我實際開始使用了馬列主義的方法,來研究了一下中國的實際。”通過實地調查,張聞天切身體會到調查研究的極端重要性,指出“調查研究是從實際出發的中心一環”,“沒有這一基本工作,一切關于從實際出發,要認識實際一類的話,仍然只是毫無意義的空話”。張聞天注重調查研究的認識和實踐,充分展現了一個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堅持實事求是、執著追求真理、勇于自我革命的高貴品質。
調查研究是實現實事求是的基礎性一環,這是因為,要做到實事求是,就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而不能從主觀愿望、外國經驗和本本出發;而要從實際出發,就必須深入了解實際;而要深入了解實際,就必須做調查研究,而且還必須做正確的調查研究,正確的調查研究是正確認識“實事”并科學“求是”、成功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國情密切結合的橋梁和中介。毛澤東指出:“要了解情況,唯一的方法就是向社會作調查”,“一切實際工作者必須向下作調查。對于只懂得理論不懂得實際情況的人,這種調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則他們就不能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毛澤東認為,調查研究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也是正確認識“實事”并科學“求是”的關鍵一招。毛澤東強調,只有通過廣泛、深入、細致的調查獲得大量的、第一手的材料,并進行“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外及內”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才能將這一結論作為決策的參考和依據。《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強調:“系統的周密的社會調查,是決定政策的基礎”。毛澤東有句名言:“一,不做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二,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強調不但要做調查,而且還要做正確的調查,并在正確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研究,否則,就要剝奪他的發言權,就不能將調查結果作為決策的依據和參考。
毛澤東不僅是調查研究的積極倡導者,也是調查研究的身體力行者。在其革命生涯中,毛澤東一貫重視調查研究。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先后完成了《〈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關于農村調查》、《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光輝著作。這些著作系統地闡述了調查研究的意義、目的、態度和方法,極大創新了黨的調查研究理論。在實際工作中,毛澤東更是處處注重調查研究的楷模。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出臺的所有重大方針政策,如精兵簡政運動、減租減息運動、“擁政愛民”運動、開門發展黨員等,都是在多次艱苦、細致調查研究基礎上作出的正確決策。
1941年和1942年是陜甘寧邊區最困難的時期。為應對嚴重的財政經濟困難,邊區政府不得不降低公糧的起征點,向農民征了過頭的糧食,從而引起了農民的不滿。毛澤東為此專門召開邊區政府會議,決定減輕農民負擔。后來,中共中央不但減少了當年公糧征收任務,而且還下決心親自動手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和財政問題,在全根據地范圍內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延安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傳家寶,也是我們黨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的戰略階段、戰略任務、戰略要求、戰略環境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迫切要求全黨必須通過深入、細致、周密的調查研究,切實增進對新時代中國國情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深刻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真正找到破解難題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和路徑。
在延安時期,調查研究為中國共產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正確道路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時代,調查研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致勝法寶。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強調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共中央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全黨、全國各地必須切實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共中央提出的這些要求,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注重調查研究的堅定決心。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調查研究理論系統化和廣泛應用的一個時期。深入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共中央提出的“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決定,要求全黨必須大力發揚延安時期注重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廣泛深入實際做正確的調查研究。而要做正確的調查研究,就必須堅決做到調查研究的“三為”戰略方向,即“為科學決策服務,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服務,為完成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服務”,而不能犯政治方向性錯誤;必須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大膽解放思想,銳意開拓創新;必須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堅持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必須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切實踐行宗旨初心;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正確處理好事關發展和安全的各種重大關系問題;必須堅持在正確調查的基礎上深入探究事物的真相和內在規律,堅決防止調而不研、調而少研、研不對調等情況的發生;必須大力發揚斗爭精神,既要通過頑強斗爭開創調查研究的新局面,又要通過頑強斗爭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戰勝困難的實際成效,著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