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移風易俗。2018年8月21日,他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要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2022年12月23日,他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講話強調:“移風易俗重在常抓不懈,找準實際推動的具體辦法,創新用好村規民約等手段,倡導性和約束性措施并舉,綿綿用力,成風化俗,堅持下去,一定能見到好的效果。”2024年3月18日,他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再次強調指出:要“大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推動移風易俗”。
移風易俗,意指改變舊的、不合時宜的風俗習慣。風俗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逐漸形成的行為方式,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流傳性。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一些傳統習俗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甚至還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越來越被認為不符合人類和社會文明的基本道德倫理,這就需要移風易俗。從當前情況看,移風易俗是創建文明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是把群眾從過重的“人情債”中解脫出來的現實需要,可以引導人們的行為方式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道德倫理標準,能夠改變社會不良風俗習慣,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
近年來,我國扎實開展移風易俗工作,社會風俗風氣大有好轉。許多地方舉辦集體婚禮,推行殯葬改革,組建紅白理事會管理婚喪喜慶事宜;不少群眾認識提高,思想轉變,自覺遵守新的村規民約,主動踐行移風易俗。然而,由于部分群眾陳舊觀念一時難以改變,綜合治理工作相對滯后,目前在廣大農村地區依然存在一些為人詬病的不良習氣和低俗之風,如婚喪嫁娶、升學、慶生等大操大辦,以顯示高貴、闊綽。凡此種種不文明習俗,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格格不入,與新時代倡導的文明新風背道而馳。
推動移風易俗,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從既有實踐看,移風易俗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抵制婚嫁惡俗,提倡喜事新辦;抵制喪葬陋習,提倡文明治喪;抵制鋪張浪費,提倡勤儉節約;抵制迷信邪教,提倡科學文明;抵制沉溺賭博,提倡健康娛樂;抵制家園臟亂,提倡清潔宜居;等等。要實現上述目標,需要著重在以下三個方面付諸努力:

崇尚科學真理。正氣充足,則邪氣難侵。科學真理是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正確認知的思想結晶,也是推動移風易俗、培育清風正氣的有力武器。提高對封建迷信、偽科學的識別能力和對舊風俗、舊習慣的抵制能力,關鍵在于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用科學真理引領行動,用清風正氣蕩滌歪風邪氣。為此,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普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行為科學等一系列科學知識,把握移風易俗的知識邏輯、實踐邏輯和歷史邏輯,更加清醒地認識移風易俗的重要意義,進而更加自覺地投入到推動移風易俗的社會實踐之中。
黨員干部帶頭。共產黨人是無神論者,從來不信奉神仙鬼怪,反對封建迷信活動。同時,我們黨一貫倡導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反對任何形式的鋪張浪費和勞民傷財;致力革故鼎新、激濁揚清,抵制一切敗壞黨風、民風和社會風氣的舊俗陋習。廣大黨員干部應當充分認識自己在移風易俗中的地位作用,不辱職責使命,敢于擔當作為,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堅決杜絕腐敗行為,帶頭抵制歪風邪氣,自覺摒棄陳規陋習,當好移風易俗的宣傳者、倡導者、傳播者、踐行者,帶頭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爭做移風易俗的先行者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帶頭人。
社會共同參與。良好風俗需要大家自覺培養,精神文明需要社會共同創造。移風易俗是一項系統工程、整體工程,涉及上上下下、方方方面,無疑需要整個社會、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和自覺行動。各級黨政機關、各個行業企業和社會各界都要緊密攜起手來、立即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建立、完善和創新村規民約,堅持倡導性和約束性措施并舉,自覺抵制愚昧落后、告別陳規陋習,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倡導清風正氣、滌除污泥濁水,共同創造和諧、文明、美好的社會環境,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在神州大地蔚然成風。
“風俗者,天下之大事也。”移風易俗既時不我待,又任重道遠,需要我們久久為功、塑造常態,堅持春風化雨、成風化俗,不斷推動移風易俗向縱深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新風尚、培樹新風俗、增添新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