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我刊舉行了“春暖四月,閱評家百”主題征文活動。活動一經發布,收到眾多關于《家庭百事通》的刊評和讀后感。這些優秀作品,體現了他們與雜志締結的親密感情和雜志的廣泛影響力。現擇優刊登如下。
初識《家庭百事通》雜志,是在圖書館的書架上,她唯美的封面,一下就從眾多雜志中脫穎而出,深深吸引了我。從封面看,《家庭百事通》是一本好雜志,翻開一看,還是好雜志。
我喜歡《家庭百事通》,始于她的顏值,但真正令我著迷的,卻是她卓爾不凡的內涵。她的所有欄目,我都了然于胸,而且鐘愛不已。
走進《人物》欄目,平凡的人物,譜寫著閃耀的詩篇,勵志與鼓舞共存,激昂與斗志共舞。輕輕翻過這幾頁,我們的心仿佛上了弦,不知不覺間,竟有種力量提醒著,只有乘風破浪勇毅前行,才會直掛云帆濟滄海。
有人說,世界上有多少盞燈,就會有多少個故事。《萬家燈火》欄目娓娓道來,細細訴說。在那些溫情的故事里,我仿佛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實實在在的身邊事,真真切切的身邊人,零距離感悟人間至情至暖,至善至美。
讀過溫情繾綣,走進親子世界。《親子苑》直抵心靈最軟處。這里的育兒方法、家教指南,我經常學習模仿,甚至照搬照抄,居然百試不爽。入情入理的親子故事,如絲絲小雨,潤物無聲,將家庭教育的思想溫潤心間,根植心底。
喜歡《家庭百事通》雜志,她品味普通人的家庭情感,服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養生保健》《用藥寶典》《家庭門診》系列欄目,是媽媽的最愛。每期雜志一到,媽媽最先讀的就是它們,并贊譽它們是“健康小錦囊”“養生小法寶”。媽媽特意從每期雜志中,整理好知識點,一條條記錄在筆記本上,形成她自己的“醫療百科全書”,時常溫故知新,活學活用。家里有時出現疾病小狀況,媽媽根據學來的經驗,進行教科書式的解決,讓一家人很受益。
《尋味人間》欄目,受到爸爸的鐘愛。爸爸喜歡給我們做美食,各種地方特色,就成了他關注的焦點。爸爸戴著老花鏡,細細研讀,然后不斷改良自己的廚藝。雜志帶領他學會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行游天下》欄目,是我們全家人都喜歡的。它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用眼睛丈量著祖國的河流山川。每期景點的變化,在我們心中種下美好,讓我們為再出發做足準備。
如果說,以上這些欄目是我們一家人津津樂道的主餐,《時見》《圈里文字》《法眼看家》欄目則成了我們的開胃小菜,不可或缺,又妙不可言。《家庭百事通》是生活好幫手,不但入眼,還入心。我不但是忠實的讀者,還曾有幸成了作者。記得我投稿《親子苑》欄目,通過QQ發送稿件,編輯總能高效回復,我反復推敲仍感不滿的稿件,編輯幾句話的點撥就讓我茅塞頓開。當我“黔驢技窮”之時,編輯的一番“獨辟蹊徑”,立刻讓我“別有洞天”和“柳暗花明”。編輯的細心指點讓我更加燃情地寫作。
《家庭百事通》雜志給了我一個舞臺,讓我盡情放歌,恣意而舞。我進入一種無拘無束的創作狀態,擁有毫無心理負擔的表達方式。我只需自由自在地回味,然后將那些親情好時光,流淌成筆尖上的文字。由此,我也從另一個角度,見證了雜志編輯的用心良苦。他們像勤勞的小蜜蜂,為了奉上絕美的精神食糧,總是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讓人萬分動容。
感謝這本我鐘愛多年的雜志,感謝辛勤的編輯們,是你們讓時光與旅程充滿馨香,讓歲月更加情誼綿長!我真心希望,她能一直陪著我,陪著那么多因為喜歡而有點離不開她的朋友們。
編輯|孫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