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山東博物館,長相“丑萌”的“鎮館之寶”亞醜鉞格外吸引觀眾目光。“我特別喜歡它的表情,透露著一股‘清澈的愚蠢’。”大學生游客劉翊寧告訴記者,亞醜鉞在年輕群體中人氣頗高,它衍生的表情包廣為流傳,文創產品更是有名的“斷貨王”。
“丑萌”文物火爆出圈,山東博物館不是個例。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東漢擊鼓說唱陶俑、甘肅省博物館的“馬踏飛燕”、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的“無語菩薩”等文物,都曾因“反差萌”圈粉無數,被網友戲稱“丑得各有千秋。”
近年來,年輕人群體中刮起了一股“丑萌”風,從博物館文創到搞怪玩偶,從寵物無邊抱枕到黏土濾鏡,古靈精怪的“丑東西”越來越受到年輕人喜愛。相比于千篇一律的“美”,年輕人開始愛上別具一格的丑。
形狀扭曲的陶瓷杯、齜牙咧嘴的玩偶、涂鴉風格的帆布包……在位于濟南市芙蓉街的一家文創商店內,千奇百怪的“丑萌”商品吸引眾多年輕人駐足觀賞。
店長陳雨辰認為,這些“丑東西”看似沒有意義,實則別有趣味。“比如這個陶瓷玩偶,它的歪嘴斜眼其實是為了表達一種幽默和自嘲的態度,讓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獲得一絲樂趣。”
幾位正在選購“丑萌”玩偶的年輕人表示,這些商品雖然外觀不漂亮,但能帶來特別的情緒價值。“00后”女孩劉冰如說:“每次看到這個‘丑青蛙’,我都忍不住想笑。而且它們很有個性,不受傳統審美的束縛,也啟發我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不僅如此,年輕人還把“丑萌”審美帶進了寵物界。最近,養寵人士紛紛拿著自家貓狗的“丑照”定制一種無邊框的異形抱枕,“丑貓抱枕”一時風靡各大社交平臺。
“丑得一般,我不喜歡;丑得驚人,我倒要買回來看看。”秉著這樣的想法,新晉“鏟屎官”王梓涵給自己的貓定制了一款“丑貓抱枕”,盡管有心理預期,收到實物后她還是愣了一下。“它看起來就像一條風干的魚。雖然丑得出乎意料,但是我越看越喜歡。”
某電商平臺近幾年還專門舉辦“丑東西”大賽,碧綠青蛙勺子、開水壺頭盔等產品丑出風格,訂購火爆。“什么值得買”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文創消費同比增長90.24%,年輕人熱衷于為獨特、有趣的創意買單。
“年輕一代追求個性化和自我表達,‘丑萌’恰好提供了這樣一種非傳統、不拘一格的審美視角。”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李輝表示,從美學角度審視,“丑萌”并不意味著審美降級,而是一種審美多元化的體現。這種審美趨勢促使人們重新定義美的邊界,認識到丑也可以是一種獨特的美,具有其自身的藝術價值。
李輝說,年輕人的審美偏好正深刻地影響市場和文化走向。未來,“丑萌”文化可能不僅是一個短暫的時尚風潮,而是演變成一種穩定的亞文化元素,融入更廣泛的社會審美體系中。
(摘編自“鳳凰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