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羅姆·凱根(Jerome Kagan,1929-2021年)美國心理學家,1964年以后執教于哈佛大學心理系,后來曾任哈佛大學腦行為系的系主任。在哈佛期間,他致力于兒童氣質類型的研究,尤其是0-10歲兒童發展的相關問題。他以跨文化和縱向研究的形式探究兒童內在氣質和外在文化環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其中他對嬰兒和兒童認知與情緒發展,特別是對氣質形成根源的研究十分著名。他的研究表明:個體氣質的差異既受環境又受基因的制約。
20世紀80年代凱根根據實驗將兒童的氣質分為抑制型(inhibited,或羞怯的)和非抑制型(uninhibited,或粗放的)兩類。在面臨陌生情境的最初很短時間內(大約10-15分鐘),兒童所表現出的敏感、退縮、膽怯的行為,就是抑制行為。如果在其他類似情況下也穩定地表現出這些行為,該類兒童就是行為抑制型兒童。相反,如果兒童在這個時間內表現出不怕生、善于交際、主動接近情境的行為,就是非抑制行為,而在類似情況下穩定地表現這些行為的兒童即非抑制型兒童。他還指出:“人格既不是生物性決定的固定氣質,也不完全在社會性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如果抑制型兒童的父母能夠觀察到兒童對陌生情境的不適應表現并進行適當引導,對兒童克服氣質中的羞怯會有很大的幫助。凱根的這一觀點在現代的幼教領域有極其重要的指導
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