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蘭芳唱戲時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不管新戲舊劇,抑或是一個小小關節,他都要不厭其煩地與人研討、征詢意見,保證完美無缺。
1934年的一天,梅蘭芳在灌制唱片《審頭刺湯》時,從早上8點開始,一直忙碌到中午11點,長達3個小時。旁聽者以及工作人員在聽了灌制好的唱片后,都感到十分滿意,梅蘭芳卻覺得唱片中的一個小腔使得不夠婉轉,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于是請求技師重新灌制。那天,前來觀摩梅蘭芳灌制唱片的人中包括王鳳卿、余叔巖等諸多京劇界的名家大腕,他們在聽了梅蘭芳的唱片后,也一致認為唱得不錯,確實沒有必要再灌制第二次。能得到前輩的好評,對梅蘭芳來說,也是極大的肯定。
不過,梅蘭芳不愿草率收場,他在一一感謝了大家后,不僅又花了兩個小時重新灌制了一次《審頭刺湯》,還在灌制好后,特意派人找來當地幾個戲曲票友,當場將唱片放給他們聽,請他們提出批評意見。那幾個戲迷在聽了梅蘭芳灌制的唱片后,禁不住拍手叫好。直到這時,梅蘭芳才滿意地收工,前前后后花了近6個小時。有人不解地問梅蘭芳:“在場的有那么多名家大腕,他們一定可以為你的唱片把關,何以還要叫來幾個戲迷當評委?根本用不著多此一舉。”梅蘭芳笑著回答:“那幾位先生都是我的師長,自然有愛才惜才的想法。加上當時已經連續灌制了3個小時,他們也擔心我唱得太累,所以就勸我不必再重新灌制,他們也是出于一番好意。”
梅蘭芳停頓了一下,又鄭重地說道:“叫過來的幾個戲迷就不一定了,他們雖然沒有這幾位先生專業,但至少能從自己的角度聽出唱片的好與壞。再說,戲迷要的是自己耳朵聽得舒服,不會慣著我出差錯,他們滿意了才算真正的滿意。”眾人恍然大悟,對梅蘭芳的敬業精神敬佩有加。
一個人最令人欽佩的不是他的專業能力有多強,取得的成就有多大,而在于功成名就之后,依然能放低姿態,做小事一如做大事。這樣的人才能持續地受人尊敬。
編輯 高塬/美編 苑立榮/編審 許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