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烏沖突即將滿1000 天。據統計,在這場血腥而漫長的沖突中,平均每天有約250 名士兵失去生命。今年8 月,澤連斯基和他的指揮官對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發動攻擊,但這沒能改變大局,只讓戰場擴大。在這近1000 天里,歐洲為烏克蘭提供了1102 億歐元的軍火,遠超美國的援助額。烏克蘭人還在戰斗,但正如一名烏克蘭軍官所說:“士兵們都累壞了,都想要回家。”近期,澤連斯基正努力讓盟友們直接參與到沖突當中,這或許是烏克蘭在戰場上獲勝的唯一方式。但考慮到俄羅斯是核大國,這無疑是一個風險極大的“終局”方案。

在布魯諾·勒塔約就任法國內政部長一天前,一具滿是傷痕的菲律賓移民尸體在巴黎布洛涅森林中被發現。這一慘劇讓人們回想起了三年前被非法移民殺死的神父馬里。在法國,內政部長又被稱為“第一警長”,是內閣中最具權勢的職位之一。上任后不久,勒塔約便宣布加強對暴力行為的懲罰力度,并全力調查菲律賓移民遇害案。“我要在這里劃下紅線。沒有正義,就不會有法治。”同時,他也主張收緊移民政策,實行嚴格的非法移民遣返措施。有評論稱,勒塔約性格直來直去,盡管他在政壇樹敵不少,“但很多法國人會喜歡他的風格”。

為什么許多國家坐擁豐富的資源,卻依然會陷入貧困?這是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達龍·阿杰姆奧盧、西蒙·約翰遜和詹姆斯·魯濱遜試圖解答的問題。三人在研究中以殖民地制度為例,強調許多歐洲殖民者在原本富饒的地區建立了“榨取性”制度。當大部分資源都掌握在極少數利益集團手中時,整個社會就會失去進行經濟活動的動力,最終走向衰落。阿杰姆奧盧在接受采訪時提出解決方案:推動社會法治,擴大經濟體系的包容性,讓所有人都有動力去參與解決社會問題,創造價值。這樣社會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經濟與技術進步。

“隨著我們一點點老去,我們會變得更醇香,更有趣,更有女人味,也更有故事。”凱特·溫斯萊特在采訪中說道。從《泰坦尼克號》中的羅絲,到《朗讀者》中的漢娜,溫斯萊特飾演了無數迷人的角色。她也有著“戰士”的名聲。剛成為演員時,她就向娛樂業中的“骨感”審美開火:“你說我‘太豐滿’?這只是正常的人類身體罷了。”今年,年近五旬的她在新片《李》中扮演著名戰地攝影師李·米勒。“在演歷史人物時,我有責任將她們人生中最善良的時刻展現出來。在我這個年齡,許多偉大的角色都在向我走來,這將是我人生的新篇章。”

《終結者》系列的創意源于導演卡梅隆1982 年的一場噩夢:他站在地獄般的戰場上,身邊是金屬色的骸骨,一個來自未來的機器人向他走來。這個噩夢在兩年后變成影史上最著名的科幻電影系列。“我想表達的是:未來不是注定的,今天掌握在我們手中。”《終結者》成就了卡梅隆,也成就了主演施瓦辛格。“我們沒為施瓦辛格設計一句臺詞,但劇本仿佛是為他量身打造的。我拍電影的理念是:想象力越天馬行空,臺詞就越要接地氣。有人說我的劇本里全是讓人難堪的大白話。我的回應是:去你的!有本事你也拍個打破票房紀錄的電影來。”

藝術史聽起來像是一個象牙塔里的專業,但對于諾阿·赫洛維茨而言,藝術象征著機遇。擁有藝術史博士學位的他如今是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的首席執行官。“2023 年,全世界舉行了359 場國際藝術展。除了紐約和巴黎等‘老牌藝術之都’外,迪拜、香港、墨西哥城和圣保羅等國際都市也成為藝術交流的中心。”赫洛維茨說,過去20 年里,藝術品買賣和流通甚至發展成了一些地區的支柱產業。近期在美國邁阿密舉行的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短短一周就實現了5 億美元的交易額,這讓赫洛維茨對藝術品市場的未來充滿信心。
編輯 鄭敖天/美編 苑立榮/編審 張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