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科學家、工程師、宇航員、戰斗英雄、勞動模范”多種身份于一身,康斯坦丁·費奧克蒂斯托夫堪稱“奇男子”。
1926年,他出生于蘇聯沃羅涅日。二戰期間,當家鄉被納粹德軍占領時,年僅16歲的他加入蘇聯紅軍,開始擔任偵察兵。一次,他不慎被納粹黨衛軍巡邏隊俘虜,并被判處槍決。幸運的是,子彈雖然擊中了他的下巴和脖子,但未傷及要害。他設法裝死,騙過敵人,然后從死人堆里逃了出來,最終回到蘇聯防線內。因作戰英勇,他獲得了兩枚一級衛國戰爭勛章。
二戰后,費奧克蒂斯托夫繼續學業,1949年畢業后在一家工廠擔任工程師。6年后,他拿到物理學博士學位,并獲得加入實驗設計局(OKB)的機會——該設計局由蘇聯著名航天專家領導,致力于太空探索事業。
在OKB工作期間,費奧克蒂斯托夫開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職業生涯: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發射成功,他是幕后功臣之一,被授予勞動紅旗勛章。1961年,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世界上首次載人航天。作為研發設計該宇宙飛船的“二號人物”,費奧克蒂斯托夫再次獲得勞動紅旗勛章。
1963年,蘇聯航天計劃的創始人謝爾蓋·科羅廖夫提議改進系統,以實現雙人機組。大約同一時間,美國也在實施“雙子星座”計劃,研究如何一次將2名宇航員送入太空。由于擔心在這場競賽中落后,蘇聯方面決定研究能一次搭載3名宇航員的航天飛行器。費奧克蒂斯托夫起初對此提出異議,擔心有安全隱患。然而,在科羅廖夫提出將推舉他成為宇航員候選人后,他反對這一計劃的念頭立即被打消了。多年后,費奧克蒂斯托夫坦言:“那個提議對我太有吸引力了。”
成為一名宇航員,是費奧克蒂斯托夫從小的夢想。他始終記得童年時,他的哥哥曾帶回家一本書,書名是《星際旅行》。兄弟倆一起讀這本書,討論著飛往月球、火星和進行星際旅行的夢想。
1964年,費奧克蒂斯托夫正式加入蘇聯宇航員隊伍,一邊進行宇航員訓練,一邊設計能將自己和另外兩人送上太空的宇宙飛船——上升1號。
時間緊、任務重,設計師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開發發射逃生系統,后又為了容納3名宇航員而拆除了彈射座椅,這意味著如果在發射期間或發射后不久出現問題,宇航員將沒有機會逃離飛船。但這還是無法完全解決太空艙空間太小帶來的麻煩,于是他們干脆讓宇航員不穿宇航服。這也意味著,如果宇宙飛船在太空中出現微小泄漏,宇航員將會必死無疑。
上升1號是獨特的,也是危險的。1964年10月4日,蘇聯最終選定了執行這次飛行任務的3名人選:空軍飛行員弗拉基米爾·科馬羅夫、醫生鮑里斯·葉戈羅夫和科學家費奧克蒂斯托夫。

8天后,上升1號載著3人發射升空。經歷24小時17分鐘的飛行任務,上升1號在哈薩克斯坦科斯塔奈市東北部著陸。飛船使用降落傘減速并緩慢降落地面——這和之前的東方號相比有所改進,東方號著陸需要宇航員從高空彈射出來,然后自己跳傘降落。
這次飛行創造了許多紀錄,不僅首次將多人一起送入太空,還因為冒險省去了發射逃生系統、彈射座椅和宇航服,減輕了宇宙飛船的質量,使得上升1號在太空中進入了更高的軌道。3名宇航員中,葉戈羅夫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醫生,費奧克蒂斯托夫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科學家。
飛行結束后,費奧克蒂斯托夫獲得了“蘇聯英雄”稱號。不久,他又想爭取成為聯盟號系列飛船的宇航員,再上太空,但遭到宇航員訓練部門負責人的阻撓,后者表示他不符合宇航員的身體健康標準。
此后,費奧克蒂斯托夫繼續在蘇聯航天設計局局長的職位上發光發熱,將注意力轉向開發太空站。他開始設計禮炮號空間站,目標是親自登上空間站。起初,他申請當宇航員還是遭拒絕,直到1980年,終于被分配到聯盟號T—3任務和禮炮6號空間站第十三次探險隊。可惜,在發射前不久,他因為健康問題被禁飛。宇航員夢碎,他決定回到母校任教,擔任教授。
2001年,75歲的費奧克蒂斯托夫接受采訪時,依然充滿遺憾:“上升1號任務打開了我通往外太空的大門,我希望能再次走進那扇門,執行一次嚴肅而漫長的太空任務。然而,生活改寫了我的計劃。”
2009年11月21日,他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3歲。他的面孔被印在了郵票上,月球背面的一個小隕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在訃告中說:“關于費奧克蒂斯托夫的回憶將永遠存留在我們的心中。”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編輯 許曄 / 美編 徐雪梅 / 編審 張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