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曾說:“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推陳出新”就是創新。人們只有不斷創造新的事物,科技才會進步,社會才會發展,生活才會豐富多彩。
廣東番禺中學附屬學校初三學生李雨澤就是這樣一位熱愛創新、善于創新的少年。在媽媽眼中,李雨澤最大的特質就是專注。他閱讀廣泛、喜歡科學,不斷探索和學習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實現腦海中的各種奇思妙想。他知道,唯有創新才能引領未來,于是便立下“創新報國”的遠大志向。在一次次實踐中,他將所學知識轉化為一個個生動的創新作品,取得了優異成績。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吧!
記者:你是怎么愛上創新的?
李雨澤: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學校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優秀的老師培養了我科學嚴謹的思維方法,造就了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開拓進取的創新意識。我用所學的Python、Arduino、3D One、Solidworks等編程知識參加了各項創新實踐活動,取得了一些成績,進一步激發了我對創新的興趣,同學們稱我為“創新小達人”。
記者:你認為創新需要具備哪些品質?
李雨澤:創新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想象力和耐心,需要勝不驕、敗不餒,更需要艱辛的付出。
記者:你的作品有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作品?
李雨澤:印象最深的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做的幾個作品。
那段時間,爸爸經常叮囑我,手機“很臟”,用完后一定要洗手,手機也要定期消毒。網上甚至有研究指出手機屏幕比馬桶蓋還臟。于是我想做一個實驗,看看手機屏幕到底有多臟。
我通過實驗對手機消毒前后和洗手前后的微生物量進行計數,證明手機消毒和洗手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少用手機、勤洗手。最終,研究小論文《手機消毒前后微生物量的計數》獲得番禺區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創新活動項目三等獎。
我還制作了一個關于新冠病毒知識宣傳與預防的編程作品——《勇斗病毒》,以及一款無接觸的智能搬運機。這些都是在那段特殊時期為提高人們的防護意識而創作的,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記者: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你遇到過困難嗎?又是如何解決的?
李雨澤:困難是無處不在的。我記得第二次參加廣東省創意機器人大賽時,主題是“陪伴機器人”。我和小伙伴們討論后決定做一個留守兒童陪伴機器人。它既要長得好看,能跟小朋友互動,又要具備唱歌、預報天氣等功能。
想法很完美,但實現時遇到了很多困難。設計外觀時,由于設計圖的尺寸不夠精確,導致做出來的成品縫隙明顯。這讓我們懂得:做事要沉得下心,細致認真。在為顯示的文字編程時,一開始我們只是沿用大賽組織方提供的代碼,但達不到想要的效果。譬如想要顯示“我最帥”三個字,我們將這三個字的代碼替換后,屏幕上原有的“機器人”三個字還是沒變。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相互鼓勵,認真學習了點陣LED字模生成工具,重新檢查代碼,一步步邏輯推導后找出了錯誤的程序并更改。成功的那一刻,我們體會到了不懈努力帶來的快樂。
記者:在實踐過程中,你更喜歡“單打獨斗”,還是“團隊合作”?
李雨澤:我更喜歡團隊合作。
一是因為團隊合作可以集思廣益,有利于產生創意點子。比如在參加一場關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比賽時,針對做什么選題,剛開始我和何雨宸、梁楚騰等小伙伴們都毫無頭緒。我們先分頭找資料,然后集中交流和討論,最后在“自釀糯米酒中甲醇含量變化”“市場豆芽是否加了生長素”“真假蜂蜜”“真假黑枸杞”等多個選題中,確定了“黑枸杞之孰真孰假”這一研究方向。團隊合作使得大家在解決問題時能從多個角度思考,找到一種較好的方案。
二是因為團隊合作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在做“黑枸杞之孰真孰假”這個研究時,我們根據小組成員的特長進行了明確的分工,使得每個成員都能發揮各自優勢,更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我負責組織活動以及設計實驗、撰寫論文,何雨宸負責準備實驗試劑并記錄實驗結果,梁楚騰負責準備實驗器材和拍攝。為實現共同目標,團隊成員有效分工和合作,提高了彼此間的默契,還增強了團隊凝聚力。
記者:參加創新實踐活動,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李雨澤: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很多“專業技能”。比如:通過《手機消毒前后微生物量的計數》的實驗,我學會了微生物培養技術;通過《探究DNA粗提取簡易方法與適宜材料》,我學會了DNA粗提取技術和鑒定方法;等等。
除了“專業技能”,這些創新實踐活動也培養了我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的求實精神、團結合作的協同精神。它們使我明白:要學會獨立思考,勇于突破,敢于創新,為自己插上一雙創新的翅膀,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記者:除了參加創新實踐活動,你還喜歡做什么?
李雨澤:我喜歡看書,如《平凡的世界》《三體》《福爾摩斯探案集》等。我喜歡畫畫,我用自己的美術作品裝點教室,受到同學們的好評。我還喜歡書法,每年春節都會為家里寫春聯,書法作品也多次在各級比賽中獲獎。業余時間我還樂于參加志愿者服務,例如參加給老者送飯活動。
記者:你獲得過很多獎項,你是如何看待這些榮譽的?
李雨澤:榮譽是我努力過的痕跡。相比榮譽,我更珍惜奮斗過程中的鍛煉、收獲與成長。未來我會繼續前進,不斷提升自己、開闊眼界。
(欄目編輯" 田春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