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氣象預警信息系統是現代科技在氣象學領域的重要應用,其通過收集、處理和分析大量的氣象數據,提供準確、及時的氣象預警信息,對防災減災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因此,如何有效地運用氣象預警信息系統,提高防災減災的能力,成為當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闡述了我國氣象災害的特點,分析了氣象預警信息系統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提出了氣象預警信息系統的建設目標,探討了氣象預警信息系統在防災減災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氣象預警;防災減災;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P42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8–0-03
氣象預警信息系統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處理、云計算等技術,將各類氣象觀測設備收集到的信息數據實時傳輸至中央系統,進行分析處理,結合實際場景將氣象要素進行堆疊展示,便于實時觀測氣象變化。同時,氣象預警信息系統還應與自然資源、交通管理、應急管理等相關部門進行數據融合,建立應急指揮流程,綜合各部門情況推進相應的應急處置方案,對減災防災工作進行統籌指揮,合理調度,實現綜合治理。
1 我國氣象災害的特點
我國疆域遼闊,海陸兼備,東西跨度和南北跨度都很大,氣候類型多樣,氣象災害問題嚴重。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全球溫度不斷上升,氣候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各地極端天氣增多,增加了氣象災害的發生頻率、提高了嚴重程度,給社會造成嚴重威脅,影響日常生活,危害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
氣象災害是我國最常見的自然災害類型,具有類型多樣、發生頻率高、影響范圍廣等特點,給人類社會造成嚴重的損失。氣象災害包括常見的暴雨、暴雪、凍雨、冰雹、雷電、高溫、干旱等,還包括在氣象因素影響下產生的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為了減少氣象災害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關鍵是要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并結合氣象、水文等信息與災害預警,做到早期預警、高效反應,及時在正確地點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從而提高對災害的抵御能力[1]。
15117663ef04a503876c57b15cef86050cd613b40e6b2aff6ae1705bb1a69916當前,氣象預警已成為防災減災工作的重點內容,具有“第一道防線”的作用。及時、準確的氣象信息預警,能夠給人們留出充足的準備和應對時間,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給人類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其他不利影響,為各項社會事業的正常發展提供保障。
2 氣象預警信息系統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2.1 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
氣象變化對人類生活具有重要的影響,許多行業領域的運行發展與氣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包括交通、電力、農業、漁牧業、生態保護等,一旦發生氣象災害,行業將受到嚴重的打擊,導致無法正常運行,繼而產生巨大損失[2]。氣象預警信息系統的建設與完善,有助于構建更加現代化的防災減災體系,為氣象災害的預測、防護、處理等工作提供及時、準確的預警信息,提高各項防護措施的科學性和及時性,從而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氣象預警是指通過對各類氣象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全面分析評估各區域氣象情況,預測其未來發展趨勢,在氣象災害發生前作出預警,為人們爭取足夠的時間進行防護工作,提高人類社會對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建設氣象預警信息系統,能夠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提高相關信息收集、分析、傳遞的效率和質量,提高氣象預警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使各地政府能夠及時接收到預警信息,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響應機制,提醒群眾注意預防氣象災害,并組織人員和資源開展相關防護工作,減少突發性災害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
2.2 完善氣象預警服務
氣象預警工作需要由氣象部門對氣象信息進行監測、分析,預測氣象災害風險,然后發布預警信息,通過一定的渠道將預警信息傳遞給政府和社會民眾,提醒人們注意防護。氣象預警信息系統的建立能夠極大地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傳遞的效率,通過短信、微信公眾號、電視等各種媒體方式傳播預警信息,可完善氣象預警服務。
同時,通過在預警信息中增加一些具體內容,包括災害程度、危害方式、預防措施等信息,可使民眾獲得預警信息后能夠有針對性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3]。通過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可在部門之間搭建良好的溝通橋梁,實現信息協調與共享,使災害來臨之前的氣象預警信息能夠快速被傳達至各個相關部門。
此外,通過與各部門共同應對災害,并采取相應的防災減災行動,可有效完善氣象預警服務。例如,聯合交通運輸部門及時采取相應的交通管理應急措施,提前做好出行提醒、交通警示等工作,有利于增強人們出行時的安全意識,降低交通事故發生風險。完善氣象預警信息系統建設,有助于加強各部門協調合作,形成更加系統、完善的預警服務體系,給予民眾多樣化的氣象預警服務,提高社會防災減災管理的質量。
2.3 增強防災減災意識
氣象災害通常影響范圍較大,僅僅依靠政府組織人員進行防災減災工作并不能滿足公眾需求。氣象預警信息系統可充分調動群眾的力量,增強人們對于災害防護的意識和能力,使其共同參與防災減災,減少社會損失。氣象預警信息系統的建立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體系,加快預警信息傳播速度,擴大傳播范圍,讓更多人及時接收預警信息,獲取災害防護相關知識,從而不斷增強廣大群眾防災減災的意識,使其學會主動采取防護措施,減少自身及周圍人在災害中遭受的損失。長此以往,人們能夠逐漸形成對氣象災害的正確認識,在日常生活、生產、出行等活動中更加關注氣象變化,并了解各類災害的正確防護手段。政府也可以借助氣象預警信息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和整合,從而更全面地掌握區域內的氣象變化趨勢和特點,并有針對性地開展防災減災管理工作,增強社會整體的災害防護意識。
3 氣象預警信息系統的建設目標
氣象預警信息系統的建設目標主要是提高氣象信息監測與預警的綜合性和系統性,將監測空間由平面發展為立體,監測的氣象災害種類也從單一轉變為綜合,實現對氣象數據的全面監測、綜合分析,對災害預警進行綜合指揮,提高氣象災害預警及防護的效率[4]。具體來說,建設目標包括以下4個方面。
(1)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以及信息展示的多元性。將氣象衛星、雷達、觀測站等各類氣象觀測設施收集到的信息快速集中到一起,結合地理信息系統進行堆疊顯示,從而充分挖掘氣象數據中所蘊含的信息,發揮其服務價值。(2)提升指揮調度的系統性和有序性。氣象預警的主要目的是在災害來臨之前制定準確預防措施,減少社會效益的損失,而這需要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從而做好綜合指揮調度。(3)提高氣象預警服務水平。分析廣大民眾對氣象觀測數據的需求,優化和拓展氣象預警服務,擴充預警信息內容,豐富氣象數據展示形式,拓寬氣象預警信息傳播渠道,滿足民眾對氣象預警服務的多樣化需求,為防災減災管理提供支持。(4)提高氣象信息數據的利用效率。建立信息系統能夠更好地實現氣象信息的管理和整合,通過數據查詢系統,可選擇多條件檢索,快速收集所需要的觀測數據,同時可通過柱狀圖、折線圖、扇形圖、表格等形式對數據進行多元化展示,使人們能夠清晰、直觀地看到氣象數據的變化,了解其變化規律,為天氣預警服務、氣象科研工作等提供數據支持[5]。
4 氣象預警信息系統在防災減災中的具體運用
4.1 加快監測系統現代化建設
要想充分發揮氣象預警的作用,關鍵在于預警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獲取信息、分析信息的速度快,才能及時發現氣象災害風險,從而發布預警信息。氣象信息變化莫測,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更,并不會完全按照某種規律發展,因此,氣象預警需要做到實時觀測并及時更新預警信息,為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信息參考。
氣象信息收集與監測是氣象預警信息系統中的重要部分。我國疆域遼闊,氣象災害類型也多種多樣,各區域常見災害類型也不同。各地區要加強氣象監測與預警系統的現代化建設,積極利用先進的各類傳感設備、氣象觀測設備收集氣象信息,綜合考慮地區自然環境、地理條件、氣候特點等實際情況,并與現代化的通信科技、氣象衛星等先進技術手段相結合,建立符合本地發展需求的氣象監測網絡系統。通過建設全面且高效的現代化監測系統,能夠有效提高氣象災害預警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為精細化的氣象預警服務提供豐富、準確的信息數據。
4.2 完善氣象預警信息系統功能設計
氣象預警信息系統要實現對氣象數據的綜合分析、氣象災害的綜合監測以及災害防護的綜合調度,需要依據當地實際情況,并結合GIS地理信息系統以及自然資源、應急管理、交通等部門的應急數據,開發出綜合、完善的功能系統,實現多渠道的信息數據采集、分析、處理、傳遞等操作,并在多部門信息共享的前提下添加信息更新、新增、刪除以及數據審核、分類管理、信息檢索等方面的功能[6]。
第一,要建立多源異構綜合數據庫,將當地的林業數據、水文數據、氣象數據、交通數據等信息數據整合在一起,并將氣象預警信息與地理信息系統相結合,在系統上標出具體的坐標點,將各方面數據進行堆疊展示,便于觀測人員進行綜合分析。第二,要建立氣象實況監測和預警子系統,整合常規觀測站、氣象衛星等氣象監測設施的實時數據,并考慮當地地理環境、居民分布等情況,在容易出現災害隱患的區域設置重點監測區域,如河流水庫區域、山區旅游景區、地理位置特殊的村寨等。將地理位置坐標、氣象監測數據、交通情況、水文信息等數據綜合疊加在一起,并結合衛星云圖進行綜合分析,研判關鍵區域內的天氣趨勢,做出及時、準確的預警。第三,完善資料查詢功能。分類收集歷史氣象資料,建立數據庫。當需要查詢相關信息數據時,可在檢索欄通過自定義檢索條件的方式進行搜索和查詢,并自動統計數據,使用統計圖表等方式直觀地展示出來。
4.3 開發多樣性氣象預警服務
極端的天氣變化是造成自然災害的常見原因,而不同行業領域在災害中受到的影響及受損方式有所不同,對于氣象預警信息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日常生活中,不同群體對氣象預警信息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氣象預警信息系統中要建立多樣化的氣象服務產品模塊,全面分析民眾對氣象預警信息的需求,設置不同的服務產品,如公共服務模塊、決策服務模塊、農業服務模塊、專項服務模塊等。為了氣/UmUcTbzcO7v41eOqQSfoRmC3M7DsgmV2Syij77PSP0=象預警信息系統能夠更好地輔助防災減災工作,需要積極開發多樣性的氣象預警服務,針對不同行業領域、不同社會群體的實際需求,提供對應的氣象預警信息,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提供災害防護指導。例如,面對暴雨災害,城市居民面臨的主要是城市內澇、交通癱瘓、電力設施漏電等方面的風險,氣象部門可聯合交通管理部門發布氣象預警信息,提醒人們注意出行安全,注意避開電線桿、變壓器等區域等;而農村居民面臨的主要是暴雨帶來的農牧業方面的損失以及洪澇、泥石流等衍生災害的風險。由此可見,需要依據不同行業的特點和人們的實際需求進行氣象預警,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
4.4 完善氣象信息網建設
在氣象預警中,“快”是影響防災減災工作效果的關鍵。氣象部門必須將預警信息及時傳達至政府相關部門及基層人民群眾中,從而真正發揮氣象預警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新媒體得到蓬勃發展,氣象預警信息可借助各類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做到線上、線下相結合,拓寬氣象預警信息傳播渠道,減少疏漏。各地區政府可通過短信發布氣象預警信息,也可在學校、車站、醫院等人流密集的區域,通過廣播、黑板提示、大屏展示的方式傳播預警信息,建立全區域覆蓋的信息網絡,為民眾提供指導。
此外,要合理利用鄉村廣播系統,通過廣播播報的方式將氣象預警信息有效傳播給農民。農業生產過程中,農作物對氣象變化極為敏感,更容易受到氣象災害的影響。農村區域經常在氣象災害中遭到嚴重損失,是防災減災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做好農村地區的氣象預警信息傳播工作非常重要。但現階段社會環境下,農村以留守老人和兒童為主,通常對各類新媒體平臺的了解和接觸較少,加上農務繁忙,通常難以及時接收到氣象預警信息。因此,要加強農村地區的鄉村廣播建設,及時更新高音喇叭設備和系統,合理設置喇叭數量及位置。當氣象部門發布氣象災害預警后,通過內部機制自動開啟高音喇叭系統,全方位播報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包括時間、災害損害方式、嚴重程度、預防措施等,使全村村民都能及時聽到預警,及時對農業設施進行加固,加強農作物保護等,從而減少損失。
完善的氣象信息網是氣象預警信息得以快速、高效、廣泛傳播的重要條件,采用新舊媒體聯合、線上線下兼顧的方式,將預警信息全面覆蓋至災害可能影響到的所有區域,可使人民群眾能夠及時接收信息并做好災害防護。
5 結束語
氣象預警信息系統在社會防災減災管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提前預測氣象災害發生時間、類型、程度等,為人們開展災害防護工作提供足夠的準備時間和有效的信息指導,同時還能夠加強多部門聯合,對防災減災工作進行綜合性指揮和調度,加快各部門應急反應速度,減少災害中的社會效益損失。應用氣象預警信息系統需要充分結合現代通訊科技、信息技術、氣象衛星等先進技術,提高氣象信息監測、分析的準確性,同時整合相關部門的信息數據,實現信息協調共享,合作開展氣象災害預警及防護工作。此外,還要重視預警信息的傳播效率,完善社會上的氣象信息網建設,通過新媒體平臺、傳統電視平臺、短信、廣播等各種方式實現信息全區域覆蓋,增強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維護穩定的生產、生活秩序,減少災害對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龔雪鵬,帥龍,張仁寶,等.畢節市氣象防災減災決策支持系統設計[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21(8):104-106.
[2] 彭勃.氣象預警信息系統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2023,52(4):178-179.
[3] 劉志宏.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3(1):102-104.
[4] 楊繼國.早預警,早行動,氣象信息助力防災減災[J].民主與科學,2022(2):31-33.
[5] 李明.氣象預警信息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及發展對策[J].農家參謀,2019(23):119.
[6] 孫治貴,王元勝,張祿,等.北方設施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智能服務系統設計與實現[J].農業工程學報,2018,34 (23):14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