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航空兵軍佐制度 1912年6月,南京陸軍第三師交通團成立,交通團下編飛行、鐵道、電訊3個營。其中,飛行營裝備“鴿”式單翼機2架,這是中華民國第一次組建航空隊。
北洋政府在創辦軍事航空初期,尚無專門的航空行政領導機關,各航空隊、南苑航空學校、修理廠等,均隸屬于參謀本部。業務主管則為參謀本部第四局(主管軍事效能)所屬第三科(專管航空事務),一切有關航空教育、參戰等方面的事宜,均由參謀本部負責。
1919年11月11日,設立航空事務處,直屬于國務院。由陸軍部部長兼任處長,陸軍部次長任副處長,下設三科9股,掌管全國一切航空事務。
1920年8月,航空事務處改隸屬于陸軍邊防督辦,并頒布《航空事務處條例》。按條例規定,航空事務處設六科15股,其組織系統包括:總務科(文書、庶務、醫藥、執法)、軍事科(謀略、航站、編查)、訓練科(育才、軍校)、機械科(審檢、保管)、經理科(出納、采辦)、輔業科(制圖、運輸)。其中總務科所屬的醫藥股和執法股,經理科所屬的出納股和采辦股專業人員均由軍佐擔任。
1921年1月,航空事務處升格為航空署。2月9日公布的《航空署組織條例》規定:“航空署直隸于國務院,管理全國航空一切事務,監督所轄機關。”航空署設督辦1人、署長1人。航空署設置總務處、軍事廳、機械廳、航運廳、經理廳,各廳設廳長1人,在廳以下設各科,并配屬僉事10人、技正4人、主事24人、技士12人等職官。航空署還設直屬航空學校(南苑航校)、清河航空工廠、航空署技術委員會和航空署翻譯委員會等。
航空署是中國首次建立的主管全國航空事宜的航空管理領導機關,其隸屬陸軍部邊防督辦,從署長到一般工作人員基本來自軍隊。根據航空署各廳、處、科的職能,在總務處設醫務科,以職掌診斷航空人員體格及醫務人員指揮、監督事項。醫務科科長、科員等均為軍醫科軍佐。
經理廳職掌航空經費預算、決算,稽核航空進出款目及帳冊,航空用地,以及物品、材料購辦、分配事項。經理廳下轄綜核、出納、采辦3科。綜核科掌管預算、決算、稽核經費及航空用地事項,出納科掌管收支款目及帳冊事項,采辦科掌管物品、材料采購、分配事項。經理廳所屬廳長、科長、僉事、主事等基本上由軍佐擔任。
北洋政府雖然在中央機構內設立航空管理部門,但是航空部隊并未獨立成軍,沒有成立統一的空軍部隊和指揮機構,尤其是各軍閥部隊,不服從中央統一領導和管理,所以航空署只是名義上的全國航空軍政領導機構。
1920年以后,控制北京政府的軍閥,以及東三省和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省的軍閥,陸續組建航空部隊。1923年,在陸軍部下設航空司令部,管轄當時僅有的一個航空隊。
1924年4月5日,中央航空司令部在北京成立,它是中國最早的航空司令部組織,也是中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支航空部隊,下轄第一、第二、第三航空隊。中央航空司令部除司令部機關、3個航空隊外,還轄1個航空教練所、1個修理廠和1個技術連。
無論是從規模還是組織形式,中央航空司令部都不同于以往的“航空隊”,在編制員額上大大超過以往的航空隊。其最高首長為司令,并編配一名副司令,協助司令處理一切事務。設參謀長和參謀人員,平時對部隊進行教育訓練和實施行政管理,戰時組織指揮戰斗,基本上具備了軍令機關的性質和特征。
同時,中央航空司令部編配軍需官、軍醫官和機械官,分別負責軍需給養、被裝油料、醫療衛生和航空彈藥等后勤保障。還編配教練所和修理廠,分別負責飛行員的培養和飛機修理。
中央航空司令部的成立,在編制體制上不僅有了遂行作戰任務的航空部隊,而且還有了相應的指揮機關和配套的軍需、油料、航彈、醫療等方面的勤務保障機構。所以中央航空司令部編制員額中也包括軍佐,其中司令部機關編制軍需官1人、軍醫官1人、機械官1人、儲藏員1人、司事員1人、司書6人、繪圖生1人、照相生1人,多由軍佐或軍屬擔任。各飛行隊編制員額中,不設軍佐,有技工若干名,不占編制。
中央航空司令部軍需官掌管預算、決算的編制、審查,薪金公餉及一切經常、臨時各費用的承領、發放,簿記登載及保管,給養補充事項,以及被服、軍械購辦、承領、發放及保管登記等事項。
軍醫官掌管全隊平時、戰時衛生計劃,醫院設備及診斷、病傷治療,各隊衛生檢查及考核,衛生材料器具支配補充及保管登記等事項。
機械官掌管飛機機槍、炸彈、火藥、槍彈及航空應用器械、一切附屬物品的補充、分配、保管、整理等事項。同時設儲藏員,專任機械材料、器具、油料的保管、收發及登記事項。
北洋政府時期空軍并未獨立成軍,規模也不大。根據《航空署組織條例》第七條規定:“航空署之職員,得以相當之軍人充任之。”所以航空署具有非常濃厚的軍事色彩,其中的武職、文職人員基本上由軍官、軍佐或軍屬擔任。航空隊飛行員基本由陸海軍機關及部隊、艦隊挑選陸海軍學校畢業、官階為中尉至少校的青年軍官選拔保送至各航空學校,故此,飛行員又稱為飛行官(飛官)。
航空署機械、航運、經理各廳專業職官和航空隊機械師(技正)等屬于技術軍人,大部分授予軍佐銜。軍佐主要分置在總務處的醫務科(軍醫官)、機械廳的制造科(軍械官),經理廳的綜核和采辦兩科(軍需官)。
依照1921年5月1日批準的《航空服制》規定,航空官員分為職官和雇員兩類,其中職官分武職和文職,武職官包括飛行員和航空機械師等,文職官包括官署的各級行政官員、技術員佐等。雇員則屬于軍屬(軍用文官)。
航空職官分上等三級、中等三級、初等四級。按照北洋政府任官等級制度,各部部長為特任官,航空署雖然級別比較低,但督辦(最高長官)由陸軍部長兼任,所以航空督辦為特任官,相當于上將。
由于航空職官負責國內一切航空事務,故航空職官的等級和陸、海軍軍官軍銜等級對應一致,其互相比照為:上等第一級等同上將(特任),上等第二級等同中將(簡任一階),上等第三級等同少將(簡任二階);中等第一級等同上校(薦任三階)、中等第二級等同中校(薦任四階)、中等第三級等同少校(薦任五階)。初等第一級等同上尉(委任六階)、初等第二級等同中尉(委任七階)、初等第三級等同少尉(委任八階)、初等第四級等同準尉(委任九階)。
這里的特任、簡任、薦任、委任是民國時期文官的任用方式。特任官是最高級文官,由大總統特令任命。簡任官由大總統就合格人員中簡任,薦任官由所屬長官呈請大總統任命,委任官的任免,由所屬長官執行。
在航空文職官中,軍佐職任技監的等同少將級,職任技正官的等同上校級,職任技副官的等同中、少校級,職任技佐官的等同上、中、少尉級。職任技士官的,等同準佐級,屬準尉官。
除編制有軍佐外,另有負責設計及行政業務的軍事技術人員,其中既有軍佐也有軍屬(軍用文官),故此軍隊技術人員在銜職上與軍佐、軍屬既有區別又有關聯,其銜職分為技正(薦任三階)、技副(薦任四、五階)、技佐(委任六、七、八階)和技士(委任九階)。
根據航空署頒布的《航空服制》規定,航空官佐在制服上佩戴領章、袖章和肩章。以雙飛翼型領章區別官佐職務,文職(軍佐科)為紅色,武職(航空科)為綠色,在使用白色常服時不綴領章。以袖章的橫道數量標示官佐職員的官級,上等官綴3條金色橫道,中等官綴2條金色橫道,初等官綴1條金色橫道。并以袖章橫道上方綴釘的標志數量標示官佐職員的等級,上等官第一級綴3枚金色五角星,第二級綴2枚,第三級綴1枚。中等官第一級綴3條金色人字型角線符號,第二級綴2條,第三級綴1條。初等官第一級綴3條金色直線符號,第二級綴2條,第三級綴1條,第四級不綴符號。
1926年11月20日公布《航空軍官軍佐官等官俸條例》,對航空官佐的等級做了相應調整,各官等主要如下:上等第一級(上將級)為特任官,上等第二、三級(中將、少將級)為簡任官;中等第一級(上校級)為簡任官,中等第二、三級(中校、少校級)為薦任官;初等第一、二、三級(上尉、中尉、少尉)為薦任官。
可以看出,航空官佐上等官的等級不變,中等第一級升為簡任,比照少將。中等官仍比照校級軍官,初等官全部升格為薦任官,不再是委任官。這時期飛行官佐任官等級都是中級以上,薦任官的等級相等于各部科長、各省縣長,這就是民國時期空軍軍銜比陸軍軍銜高3級的原因所在。
張作霖北京政府時期的軍佐制度
1927年6月,奉系軍閥張作霖于北京就任陸海軍大元帥(安國軍政府)。這一時期,是北洋軍閥中央軍事統御機構變動最大的時期,軍、政都由大元帥直接掌握。同時于6月公布《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令》,軍政府設立國務院,以國務總理輔佐大元帥執行軍、政事務,但國務總理形同虛設;軍事方面,將陸軍部、海軍部、參謀本部和航空署合并為軍事部,下設署長4人,分掌各署事務。這時期把軍政和軍令系統合二為一,已在形式上將軍事獨裁明朗化。
安國軍政府時期的軍事部編制情況如下:設總長1人(特任),次長4人(分別兼任署長),軍事部設1廳4署,即總務廳、參謀署、陸軍署、海軍署、航空署。參謀署設6個司,司下設科。陸軍署設軍衡、軍務、軍學、軍需、軍械、軍法、軍醫7個司。海軍署設軍衡、軍務、軍械、軍學、軍需、軍法6個司。航空署設機械、管理2個司。
陸軍署的軍需、軍械、軍法、軍醫4司,海軍署的軍械、軍需、軍法3司,航空署機械司的各科長、科員、技正、技士均由相應軍佐擔任。這時期軍佐銜稱和分類并未改變,依同前例。
1928年2月4日,安國軍政府公布《海軍總司令公署條例》,原因是1927年3月14日海軍總司令楊樹莊歸附于國民革命軍,軍政府重新任命了新的海軍總司令。規定海軍總司令(上、中將)直屬于大元帥,公署內除設參謀長、輪機長和輪機官外,還設軍需長、醫官,軍需員、電報員等軍佐和技士。
1928年4月,安國軍政府又頒布《修正軍事部官制》,將軍事部改為1廳2署,即總務廳、參謀署及軍政署。撤銷合并陸、海軍及航空署的相關職能,使整個人員有所縮減,并將原陸、海、空3署業MflAm+nwcFUX9dzmquV4kwhgmvBzv/6MBkpXtaxohRQ=務統一于軍政署。各司科所屬軍佐未有改變。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奉軍退回關外,北洋軍閥政府消亡。
1927年9月13日,軍事部頒布施行《陸海軍大元帥服制并修正陸軍服制》,陸軍服裝修改為以灰色為主(奉系款式),軍官增加夏季白色常服。陸軍常服領章做了修改,領章外形、大小等未改變,但顏色更換為與服裝相同的灰底色。規定上等官不佩戴領章,中等以下官佐士兵均佩戴領章,在領章上釘綴金色數字團號(或獨立營/連號數)。特種職務者左領章綴團號,右領章綴特種符號。領章鑲綴寬6mm的兵種色框,軍需為絳紫色,軍醫為深綠色,獸醫為淺綠色,測量為銀灰色,軍樂為杏黃色,航空為淺紫色。
1926年北伐開始后,廣東革命政府組建國民革命軍,設立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作為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由總司令統帥各軍、師等部隊。司令部設參謀長,管理司令部各處,包括軍需處、軍醫處、軍法處、軍械處及航空處等。此時的國民革命軍軍銜并未統一授予,各處處長為少將級,處下設科,各專業科長一般為上校級同等官,科員為中校至中尉級軍官或軍佐。
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國家統一,以軍事委員會為軍事最高指揮機構。國民黨政府將軍事職官按出身和任職種類區分為軍官、軍佐和軍屬(軍用文職人員)3類。此時陸海軍都設有軍佐,如軍需、軍醫、軍樂等,測量科則在陸軍和海軍中設立,獸醫、司藥、司號屬于陸軍軍佐,造械官、造艦官、航務官和電信官則屬于海軍軍佐,機械官、測候官屬于空軍軍佐。陸海軍各科軍佐區分如下。
軍需軍佐是國民黨政府時期陸海空軍中負責軍需保障的業科軍事職官名稱。軍需科軍佐等級分為三等8級,上等軍佐:軍需總監、軍需監(相當于中將、少將);中等軍佐:一、二、三等軍需正(相當于上、中、少校);初等軍佐:一、二、三等軍需佐(相當于上、中、少尉)。空軍軍需軍佐最高為軍需監,其他等級銜級設立均等同于陸、海軍。并在銜稱前分別冠以軍種字樣以示區分,如陸軍軍需總監、海軍一等軍需正、空軍二等軍需佐等。
軍醫軍佐是國民黨政府時期陸海空軍中負責軍事醫療事務的業科軍事職官名稱。軍醫科軍佐等級分為三等8級,上等軍佐:軍醫總監、軍醫監(相當于中將、少將);中等軍佐:一、二、三等軍醫正(相當于上、中、少校);初等軍佐:一、二、三等軍醫佐(相當于上、中、少尉)。海軍銜級名稱改為與陸軍一致,空軍軍醫軍佐最高為空軍軍醫監,其他等級銜級設立均等同于陸、海軍。
司藥軍佐是國民黨政府時期陸海空軍中負責軍隊藥房司藥業務的業科軍事職官名稱。司藥軍佐在陸海空軍部隊、機關和軍事學校各級醫院(衛生所)、衛生隊中均有設置。司藥軍佐分為二等6級,包括一、二、三等司藥正(相當于上、中、少校),一、二、三等司藥佐(相當于上、中、少尉)。司藥科不設上等官佐,以一等司藥正為最高軍銜。
獸醫軍佐是國民黨政府時期陸軍中負責軍馬醫療等保障勤務,以及役獸衛生防疫勤務的職官名稱。獸醫軍佐分為二等6級,其銜稱前冠以陸軍字樣。包括陸軍一、二、三等獸醫正(相當于上、中、少校),陸軍一、二、三等獸醫佐(相當于上、中、少尉)。獸醫科不設上等官佐,以陸軍一等獸醫正為最高軍銜。
測量軍佐是國民黨政府時期陸、海軍中負責測量的職官名稱。包括陸、海軍測量總監、測量監,一、二、三等測量正(相當于上、中、少校),一、二、三等測量佐(相當于上、中、少尉)。在銜稱前冠以各軍種字樣,如:陸軍一等測量正、海軍二等測量佐等。
軍樂軍佐是國民黨政府時期負責管理軍樂事項及管教軍樂士兵、督導軍樂工作及負責軍樂保障勤務的職官名稱。軍樂官設二等6級,第一等為中等軍佐,包括一、二、三等軍樂正,等同于校官;第二等為初等軍佐,包括一、二、三等軍樂佐,等同于尉官;軍樂準佐等同于準尉。軍樂科以一等軍樂正為最高軍銜,并在銜稱前冠以各軍種字樣,如:陸軍一等軍樂正、海軍二等軍樂佐、空軍軍樂準佐等。
司號軍佐是國民黨政府時期陸軍中負責督導所屬號兵并負責訓練號兵的職官名稱。司號軍佐設一等2級,分別為司號官(相當于少尉)、司號長(相當于準尉)。司號官設于師級司令部,司號長一般設于團(旅)級司令部,營設號目(軍士),連設號兵。
海軍造械軍佐是國民黨政府時期海軍中負責造械業務的職官名稱。海軍造械官分為三等8級,上等軍佐包括海軍造械總監、海軍造械監(等同于海軍中將、少將),中等軍佐包括海軍一、二、三等造械正(等同于海軍上、中、少校),初等軍佐包括海軍一、二、三等造械佐(等同于海軍上、中、少尉)。
海軍造艦軍佐是國民政府時期海軍中負責造艦艇業務的職官名稱。海軍造艦官分為三等8級,上等軍佐包括海軍造艦總監、海軍造艦監(等同于海軍中將、少將),中等軍佐包括海軍一、二、三等造艦正(等同于海軍上、中、少校),初等軍佐包括海軍一、二、三等造艦佐(等同于海軍上、中、少尉)。
海軍航務軍佐是國民黨政府時期海軍中負責航務的職官名稱。海軍航務官分為二等6級,包括海軍一、二、三等航務正(等同于海軍上、中、少校),海軍一、二、三等航務佐(等同于海軍上、中、少尉)。航務官最高銜級為一等航務正。
海軍電信軍佐是國民黨政府時期海軍艦艇上掌理無線電通信業務的職官名稱。海軍電信官分為二等7級,包括海軍一、二、三等電信正(等同于海軍上、中、少校),海軍一、二、三等電信佐(等同于海軍上、中、少尉)以及海軍電信準佐。電信科不設上等官佐,以一等電信正為最高軍銜。
空軍機械軍佐是國民黨政府時期空軍中負責飛機機械業務及機械勤務保障的職官名稱。空軍機械官分為三等8級,上等軍佐分為機械總監、機械監(等同于空軍中將和空軍少將);中等軍佐包括一、二、三等機械正(等同于空軍上、中、少校);初等軍佐包括一、二、三等機械佐(等同于空軍上、中、少尉)。
空軍電信軍佐是國民黨政府時期空軍中負責軍隊電信業務和電信保障勤務的職官名稱。空軍電信官分為二等6級,中等軍佐包括空軍一、二、三等電信正(等同于空軍上、中、少校);初等軍佐包括空軍一、二、三等電信佐(等同于空軍上、中、少尉)。該科不設上等官佐,以空軍一等電信正為最高軍銜。
空軍測候軍佐是國民黨政府時期空軍中負責測候氣象勤務保障的職官名稱。空軍測候官分為二等6級,中等軍佐包括空軍一、二、三等測候正(等同于空軍上、中、少校);初等軍佐包括空軍一、二、三等測候佐(等同于空軍上、中、少尉)。該科不設上等官佐,以空軍一等測候正為最高軍銜。(待續)
編輯/魏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