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漢字的可變設計為傳統文化品牌的視覺識別帶來了基于傳統文化符號的創新設計機會?;趥鹘y文化品牌的傳承與創新設計需求,本文提出漢字可變字體介入其品牌視覺識別設計的解決辦法。在分析了漢字可變字體介入傳統文化品牌視覺識別設計的優勢后,以宋韻文化研究傳承中心的項目實踐為例,總結出由漢字可變字體驅動的品牌視覺識別設計策略:提煉品牌動態化主題,在漢字標志的基礎框架中融入動態敘事,系統化延展標志的可變邏輯,為漢字可變字體在品牌視覺中的系統化應用與創意延展提供參考思路。
關鍵詞:可變字體;品牌視覺識別;漢字圖形化;動態文字;設計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一般課題“基于宋韻文化傳播的城市街區視覺環境營造策略研究”(23NDJC092YB)階段性研究成果。
可變字體的全稱是OpenType Variable Fonts,是一種利用參數化允許用戶對字形進行插值無級變換的字體技術[1]。自2016年在ATypI(Association Typographique Internationale,國際文字設計協會)年會被發布以來,可變字體成為字體設計的新趨勢之一。由于其無級可變的特性,可變字體也被越來越多的品牌用來表達文字的動態效果。目前國內外品牌視覺識別應用案例中,使用的可變字體大都為西文,漢字可變字體的運用十分少見。漢字由于結構復雜、字符集龐大的原因,難以開發為可變字庫供品牌進行系統化的創意表達,但考慮到可變字體在文字動態表現上的優勢,以及漢字與一些傳統品牌文化的相契性,為品牌設計滿足使用需求的、數量較少的漢字可變字體的方式,才適用于大多數想要應用漢字可變字體的品牌。長期以來,許多傳統文化品牌選擇以漢字標志展示其源遠流長的歷史傳承,然而,在數字傳播時代,靜態的漢字在面向多元傳播媒介時顯現出一定的局限性。傳統文化品牌需要展示他們適應新時代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勺冏煮w技術的引入使得原本靜態的品牌形象被賦予動態性,同時具備參數可調節的多種變體。通過將可變字體技術應用于漢字標志設計,不僅豐富了靜態標志的內涵,還滿足了新興媒體環境中的傳播需求。
一、可變字體概述與傳統文化品牌設計需求
(一)可變字體特性與其在品牌視覺識別上的應用趨勢
1.無級可變與自由的軸設計空間設置
OpenType可變字體是一種可在單個字體文件中緊湊打包多個獨立字體的字體格式,其核心概念是可變軸(Variationaxis):一條可變軸描述了字形從一種狀態變化到另一種狀態的允許范圍,其中,字形的一種狀態被稱為母版(Master),這段變化范圍內所有的字形由計算機插值(Interpolation)形成子樣(Instance),補足了傳統家族字體的各種變體之間的空間[2]??勺冏煮w在用戶端為使用者提供了一條滑動軸,通過隨意拖動滑塊,字體使用者可以無級調整字體的樣式,獲取自己想要的字形。無級變化的特性使得可變字體通過與CSS和JavaScript技術相結合,可以在網絡上實現字體的動畫效果,且能夠借助一些傳感技術而與用戶發生有趣互動。一套可變字體可以設定多條可變軸,由單軸或多軸所定義的字形變化范圍構成了軸設計空間。除了官方規定的注冊軸外,字體設計師還可以創造獨特的自定義軸,比如襯線形狀的改變、文字陰影、紋理疏密等,可變字體為設計師提供了自由的軸設計空間。
2.可變字體在品牌視覺識別上的應用趨勢
總地來說,可變字體為字體使用者提供了字形選擇的靈活性,只需要一種字體就可以完成整個頁面的排版工作;字形的無級變化恰好支持了字形的動態演繹,自定義軸又為設計師們提供了更多的設計表達空間。在品牌視覺識別設計領域,可變字體的出現為動態視覺識別帶來新的機遇。Mathieu Triay指出,對于一個大型品牌而言,應用可變字體可以讓品牌有一個統一的主形象的同時,還能對不同應用環境做出適應性變化,實現品牌的個性化體驗[3]。Plau Design也強調應用可變字體為傳統單一的品牌形象提供了可變性,傳遞了更豐富的品牌內容[4]。2018年Fontsmith和荷蘭品牌代理機構VBAT為阿姆斯特丹的WPP新園區所設計的動態標志是可變字體應用在品牌標識上的首個案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品牌在視覺識別中應用可變字體,用可變的字體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
/x2yfJokMduvZoDyA2Qynw==(二)傳統文化品牌的傳承與創新設計需求
1.基于傳統文化符號的傳承設計需求
當下,品牌傳達給消費者的不僅是產品的功能屬性與利益,更重要的是品牌的精神、個性和文化特征的傳遞,品牌已經成為特定文化的象征和傳播媒介[5]。對品牌文化進行視覺塑造的根基在于對符號的把握[6],包括對與品牌相關的文化符號進行提取與視覺轉譯。傳統文化品牌以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為使命,對其視覺識別進行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視覺轉譯設計,以視覺的方式傳承了文化內容。視覺轉譯包括對文化符號的提取、再設計,對當代用戶行為的解碼,以及對傳統文化精神和情感價值的傳承與創新,其不僅是文化符號本身的表征直敘,也包含了其背后的文化內涵與價值[7]。通過歸納、總結、抽象等方式,文化符號的外在表征和內在含義得以進行歸納總結。將傳統的概念和美學內涵轉化為現代社會能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借由表層的、消費者面前的視覺符號,如品牌標志、字體、圖形、色彩等,將表層信息中蘊涵的深層文化進行傳達,傳統文化可以實現在現代的可持續發展。
2.依托現代數字技術的創新設計需求
作為信息時代的新生產力,數字化已經成為傳統文化在信息時代傳承和發展的基礎性條件[8]。用戶視角和技術賦能被視為進行傳統文化創新表達的前提,二者決定了傳統文化能否實現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實現創新性的表達[9]?,F代數字技術為設計師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創意空間,視覺表現的時間維度被擴展。數字動畫演繹能夠表達更豐富的敘事內容,傳達傳統文化的內涵;參與式、共享式的用戶接收信息的行為,也影響了文化傳播的形式,作出更適應數字交互環境的改變。傳統文化品牌的視覺識別設計需要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對視覺形象中具體視覺內容進行可動態、可交互的設計,通過網絡平臺與用戶建立溝通,促進與用戶的視覺互動、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使得傳統文化品牌以更直觀、更立體的方式呈現給公眾,從而達到推廣傳統文化的目的。
二、漢字可變字體介入傳統文化品牌 視覺識別設計的優勢
(一)漢字圖形繼承傳統文化內涵
將漢字進行圖形化的處理是傳統文化品牌視覺識別設計的常見手段。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征,漢字從構字方法到語法上,都做到了遞進式的傳承,漢字不僅在信息傳遞中扮演符號的角色,同時也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存在于漢文化的傳承之中[10]4-7。作為表意文字,漢字中的每一個字形都代表著具體的概念或意義。漢字的結構融合了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等表意要素,具備直觀的表達效果。讀者可以通過漢字的筆畫、部首和整體形態直接理解其含義,無需依賴音標或發音。這種表意性賦予了漢字一種獨特的視覺表現力,使其在書寫和閱讀中具備圖形化、直觀和易記的特點。漢字的表意性和其內部復雜緊湊的筆畫,以及單個漢字方正穩定的結構,使其更容易與圖形符號結合,在有限的空間內表達復雜的信息,傳遞出除漢字本身含義之外的內容,形成具有象征意義的圖形設計。
(二)動態表達承載品牌復雜語義
動態視覺識別(Dynamic Visual Identity)是指通過在品牌傳播過程中引入動態元素和可變性,使品牌標識、色彩、字體、排版等視覺元素能夠更加靈活、個性化地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和受眾需求[11]。品牌視覺識別通過圖像敘事的方式傳遞品牌內涵與故事,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品牌傳播媒介從印刷品轉向數字熒幕,傳統的視覺敘事突破了時間、空間上的限制,這種動態的視覺敘事方式賦予品牌更多的表達空間而將“故事”演繹得更生動??勺冏煮w的軸設計空間為設計師提供了字形變化的視覺敘述過程,引入可變的漢字元素,為傳統文化品牌賦予了承載復雜語義的視覺設計優勢。例如,設計機構Another Design為新式原葉茶飲空間品牌T2O設計的品牌視CNexJg1V6VG17f8m0G+59h2BK4rk5QYN30w9Y+tMVLg=覺識別以“融合”為概念,通過文字粗細的動態變化來傳達茶飲間的交融意味。該項目對品牌標志和品牌下的所有產品名稱的中英文字形都進行了粗細可變的設計,完全從圖形表現的角度設計了字形的變粗效果,構成怪異但自洽的整體視覺識別形象,用數字技術表達傳統茶文化在當下環境的新語義(如圖1)。
(三)參數可變適應多維場景應用
當下,品牌傳播的場景呈現多維發展的趨勢,不僅在時間與空間上多維化,還在媒介與形式上呈現多維變化,這也對品牌的視覺識別提出響應性設計的要求。通過事先制定規則,調節參數屬性、改變參數變量及其關系,輸出大量復雜的差異化結果[12],可變字體背后是參數化設計的原理,體現出不同于傳統的動態文字的參數可控優勢。針對品牌而設計的漢字可變字體,字形的變化方式受限于基于品牌主題而設計的可變軸的參數設定,其變化范圍也被控制在一段參數值的范圍內以適應品牌的使用。參數可控的特性不僅能夠讓文字對不同尺寸的印刷品、數字界面作出適應性地調整,還能夠通過將參數設置的權利交由客戶的方式,實現品牌文字的客戶定制,以設計共享的方式增強受眾對品牌文化的認知與共鳴。對于傳統文化品牌而言,漢字可變字體所賦予的品牌視覺識別對多維應用場景的高度適應性,擴展了其品牌傳播的緯度,更有利于文化的傳承推廣。
三、漢字可變字體驅動的傳統文化品牌 視覺識別設計策略
由漢字可變字體驅動的品牌視覺識別是指將可變的漢字字體作為品牌標志,由此展開整個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標志字體可變的邏輯同時也指導著品牌標準字、圖形的可變設計。與之類似的實踐有西文可變字體驅動的品牌視覺識別設計,通過深入探析品牌內部組織或外部環境,探索其具備變化性質的內涵,產生一個“主題”或是“理念”,成為西文可變標志的變化動機,并指導視覺系統的整體推導。例如挪威的博物館基金會品牌Viti以旋轉的字體標志“Viti”模擬木頭堆燃燒的動態。在古代,當地用燃燒木頭進行遠距離通信?!癡iti”同時也是挪威語“了解”的意思,以此表達品牌指引方向、傳播文化的主題。旋轉的主題同時也指導了該品牌系統字體的設計——定制可變字體“Viti Monument Variable”擁有一條與旋轉的標志呼應的字形旋轉軸,所有的字符都在各自的軸線上旋轉。不同旋轉角度的標志與字體排版樣式構成該品牌動態的視覺識別系統(如圖2)。
與西文不同的是,漢字的字符集龐大,筆畫結構復雜,基于漢字可變標志的品牌可變漢字系統設計需要較大的時間成本與金錢成本。因此,設計少量品牌宣傳所需的可變漢字或是利用漢字圖形化的特性,在輔助圖形設計上對可變的漢字標志進行圖形化拓展是較為容易實行的方案。本研究在宋韻文化研究與傳承中心的品牌視覺識別設計實踐中,利用漢字可變標志與一系列延展應用實現了對傳統文化品牌的傳承與創新設計,其中總結出的設計策略可為漢字可變字體介入傳統文化品牌的視覺識別設計提供參考。
(一)提煉品牌動態化主題
可變不是附加在靜態字體上的可有可無的效果,而是應該結合品牌的敘事需要進行設計。首先需要對品牌敘事內容進行挖掘,提煉出具備流動性、可變性性質的主題以指導標志的可變設計以及整個視覺識別系統的推導??紤]到字體從一種狀態變化到另一種狀態的過程是一種運動發生的過程,品牌的流動主題可以從事件運作的動作中提煉。例如前文提到的T2O品牌的主題是“融合”,博物館基金會品牌Viti的主題是“旋轉”。宋韻文化研究傳承中心是由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共建的針對宋韻文化進行學術研究與文化推廣的組織機構,文化的傳播與推廣是其主要的品牌使命。本項目將“傳播”作為指導視覺識別設計的主題。傳播是一種動作、一種行為,這意味著它具備可變表現的可能。
(二)標志基礎框架設計融入動態敘事
基于漢字可被認知的前提,漢字內部可以被分為兩種成分,一種是影響認知的固定成分,另一種是即使發生改變也不影響漢字整體認知的可變成分。固定成分包括筆畫的相對位置、部件的相對位置,以及筆畫的基本走勢;可變成分則包括漢字的筆畫粗細、輪廓形狀(這部分可以與代表字形結構與筆畫走勢的“字骨”相對被稱為“字肉”),各個筆畫和部件的大小比例、漢字的長寬比例、重心的高低、中宮的離散等各種漢字的屬性,在不影響漢字認知的限度內,都屬于可變特征[10]54-56。漢字可變字體是基于漢字內可變成分的設計,在這部分內容的動態變化中融入品牌主題,可以讓文字變化的演繹賦予主題敘事性,實現了可變動態的有意義化。
漢字可變字體驅動品牌動態視覺識別設計。漢字可變標志的基本框架設計可以利用漢字筆畫結構與外輪廓塑造實現文字與圖形含義的雙重表達。同時,在標志基本框架的設計時就需要融入品牌的動態敘事,基本框架需要體現出動態的趨勢,為后續的可變提供基礎。在宋韻文化研究與傳承中心的項目實踐中,設計采用換喻的視覺修辭手法,對抽象詞匯“傳播”進行替換詞的嘗試:音量傳播、信號傳播、水波擴散等,結合“韻”字能夠讓人與水流、水波等詞匯產生聯想,最后決定將“傳播”以水波擴散的形式進行圖形化的轉譯,水波擴散所形成的漣漪具備一定的韻律與運動走勢。設計將水波擴散的圖形化演繹與漢字“宋”相結合構成標志的基本框架,漢字的表意特征使得人們在看到文字“宋”時就能將其與“宋朝”“宋文化”“宋體字”、姓氏“宋”聯系起來(如圖3)。最后在字體設計軟件Glyphs中對標志字體圖形進行變化的兩種狀態上的設計,再由軟件自動插值形成中間的過渡狀態,形成可變的標志圖形(如圖4)。
(三)系統化延展漢字可變邏輯
可變的標志并不是視覺識別系統中孤立的單一動態,它還需要與視覺識別系統內的其他視覺元素產生聯動,將品牌的動態敘事貫穿識別系統始終。為了保證連貫性與整體性,可以將標志漢字的可變邏輯進行在品牌系統用字、圖形上的系統化延展。本項目中標志標準字的設計也配合漣漪擴散的動作也進行寬度可變的處理,延續了傳播擴散的可變邏輯?;A字形設計從宋朝時期杭州地區使用的宋刻本字體的筆型結構入手,以宋嘉定至景定間(1208-1264)臨安府陳解元宅書籍鋪號刊本《南宋群賢小集》為參考,考慮到字體寬度的可變處理,對刻本字體進行扶正并對文字外輪廓的豎筆畫收尾處作向外折出的處理,保持合理字間距的同時又能讓文字整體有連接感。項目依據中文的筆畫造型,設計了與其相適配的襯線體西文用作標志中的英文字體(如圖5、圖6、圖7)。標準字中西文與圖形標志形成多種組合方式(如圖8)。
為了與動態的標志相呼應,漣漪擴散的概念也延伸到整個視覺識別系統中,將字形的變化邏輯延用到圖形設計中,并配合標志色彩進一步進行輔助色彩的提取。漣漪的圖形與標志字體的動態效果相結合,能夠在屏幕界面交互中產生觸及圖形后向外產生漣漪的動態(如圖9)。
四、結語
在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時代背景下,漢字可變字體作為一種創新設計手段,為傳統文化品牌的視覺識別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可能性。漢字可變字體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符號意義,更能夠通過動態表達方式承載品牌的復雜語義,帶來更豐富立體的視覺體驗。其參數可變的特性也能夠適應多維場景宣傳的需求,從而將品牌形象更好地展現于不同的傳播平臺中。通過漢字可變字體的引入,傳統文化品牌的視覺識別設計策略也得到了全新的延展。可變字體本質上是一種字體技術。在未來,技術的發展和消費者行為的變化還會促使品牌視覺識別設計面臨新的挑戰,這需要設計師更加深入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行為,結合最新的技術趨勢和設計理念,不斷探索和創新,以確保品牌視覺識別設計能夠與時俱進,與消費者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
參考文獻:
[1]譚沛然.參數化設計與字體戰爭:0aMh1xt4GaWn8yuyKxVcxkIsyEtPVUdC7tu9WcPE8OU=從OpenType1.8說起[EB/OL].(2016-09-28)[2024-04-28].https://www.thetype.com.
[2]湯婷.中文可變字體的誤解與未來[C]//孫明遠.方寸之間——漢字文字設計文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23:433-440.
[3]Mathieu Triay. An Exploration of Variable Fonts[EB/OL]. [2018-08-10]. https://www.bbc.co.uk/rd/blog/2018-08-variable-fonts-open-type.
[4]Plau Design. Variable Brand Voice[EB/OL].[2019-04-01]. https://medium.com/plaudesign/variable-brand-voice-a206f5ae49e9.
[5]李楊,丁雯菲.可持續理念驅動區域傳統文化品牌建設研究[J].包裝工程,2018(18):26-29.
[6]沈周鋒.品牌文化與視覺形象設計的關系[J].新美術,2013(9):123-124.
[7]趙衛東,胡偉專,張玉典,等.當代語境下中華傳統文化符號在文創產品中的多維轉譯探析[J].包裝工程,2024(4):362-370+457.
[8]吳瓊,白鴿.美育視角下傳統文化的數字化體驗設計[J].裝飾,2021(7):12-17.
[9]景琦.社會化媒體語境下中國傳統文化品牌創新表達:理論模型與傳播策略——基于扎根理論的探索性分析[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5):111-124.
[10]何磊.基于漢字認知模型的圖形化字體識別設計策略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22.
[11]Van Nes I. Dynamic Identities: How to Create a Living Brand[M]. Amsterdam:BIS Publishers,2012:127-145.
[12]胡好,王柳莊,彭圣芳.參數化設計在首飾個性化定制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裝飾,2020(11):128-129.
作者簡介:
林曦,碩士,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與建筑學院視覺傳達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傳達。
毛巧慧,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與建筑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