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美術教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而是逐漸向數字化、多媒體化方向發展。數字藝術以其獨特的創作方式和表現手法,為美術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隨著社會對創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美術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培養具有跨界素養和創新能力的美術人才。因此,跨界融合成為美術教育與數字藝術共同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美術教育;數字藝術;跨界融合;創新實踐;數字技術
在數字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美術教育面臨空前的轉型壓力。數字藝術是藝術與技術結合的成果,它給美術教育帶來了全新的創作工具與表現手段。跨界融合已經成為促進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協同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旨在通過對高校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創新跨界融合實踐進行探究,并分析其中對人才培養、教學模式創新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及價值。
一、高校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跨界融合教學的價值
(一)開闊創作視野
在數字化時代的今天,高校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跨界融合,正以空前的速度開闊學生創作視野。傳統美術教育注重對學生繪畫技巧、色彩感知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數字藝術的融入給這個領域帶來了全新的生機和可能。
借助數字技術的應用,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前無古人的創作工具和媒介,例如3D建模、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這些手法在豐富美術創作表現形式的同時,也大大突破了其界限[1]。
數字藝術給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素材庫,在互聯網這片海洋里,學生很容易就能獲得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資源——無論是古典名畫、現代設計、自然景觀還是人文風情都有。這些大量材料不僅能給學生以創作上的啟迪,而且能使學生以全球視野進行藝術探索和創造。
另外,數字藝術突破了傳統美術創作物理上的局限,使學生能夠在虛擬的空間里暢所欲言,創作出超越實際的藝術作品。數字藝術推動美術和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在跨界融合語境中,美術不再是孤立存在的藝術門類,它和計算機科學、設計學、傳播學等諸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跨學科的研究和實踐,學生可以在美術創作時融入不同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進而創造出視角獨特、內涵深刻的作品。這一跨學科融合在開闊學生創作視野的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綜合素養與創新能力。
(二)造就復合型人才
在社會飛速發展、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多元化、復合化,高校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跨界融合,恰恰是適應這一發展趨勢的主要措施之一。高校通過跨界融合教學實踐可以培養兼具深厚美術素養和先進數字技術掌握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要求。
一是跨界融合教學實踐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傳統美術教育中學生往往重視繪畫技巧訓練與藝術理論學習,對數字技術把握較為薄弱。而跨界融合教學模式突破了這種限制,把數字技術和美術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既能學到美術知識又能掌握高級數字技術。這一綜合性學習經歷在促進學生專業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時,也發展其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
二是跨界融合教學實踐有利于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當今社會單一技能型人才很難適應市場需求。而兼具美術素養與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成為市場中稀缺的資源。在跨界融合教學實踐中,高校可以培養既有傳統美術創作能力,也能利用數字技術藝術設計的復合型人才,這類人才就業市場競爭力強,發展空間大。
三是跨界融合教學實踐有利于促進藝術和科技融合。藝術和科技這兩個表面上相互獨立的范疇,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和相互作用。高校通過跨界融合教學實踐可以在藝術和科技間架起一座橋梁,推動兩方面的溝通和融合。這一整合既有利于促進藝術創作的革新和發展,也有利于促進科學技術在藝術領域中的運用和推廣。
高校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跨界融合對復合型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全面能力和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也促進了藝術與科技的深度結合與共同進步。這一跨界融合教學模式既順應時代潮流與發展趨勢,又為高校美術教育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
二、高校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跨界整合的現實途徑
(一)增設數字藝術課程
在促進高校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跨界融合發展的同時,加入數字藝術的相關課程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這些課程既有助于學生對先進數字技術的掌握,又能指導學生把傳統美術知識和現代科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創造出富有時代特色的藝術作品[2]。
比如說,高校可以推出名為“數字繪畫基礎”的課程,該課程的主要目的是教授學生運用數字繪畫軟件來進行基礎創作活動,學生在課程學習中能夠理解數字繪畫和傳統繪畫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并學會使用數字畫筆和調色板這類工具來完成作品。另外,該課程可將色彩理論、構圖原理及其他美術基礎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掌握數字技術,又能對美保持敏感與創意。同時,學校可在基礎數字繪畫課程基礎上,結合專業方向與市場需求,設置更為先進的數字藝術課程。如“3D建模和渲染”這門課程能夠使學生熟練掌握三維物體建模與渲染的技巧。
(二)融合虛擬展示技術
將虛擬展示技術融入美術教育是促進高校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跨界融合發展的另一種重要實踐手段。虛擬展示技術可以突破傳統展示方式的限制,在給美術作品帶來更為生動立體的展示效果的同時,給學生提供更為寬廣的創造與展示空間[3]。
以“虛擬美術館”為例,學校可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創建線上虛擬美術館平臺,通過該平臺實現學生美術作品的上傳和虛擬展示,學生可通過穿戴VR設備,也可利用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進入虛擬美術館參觀、鑒賞。這一展示方式既能使觀眾沉浸在美術作品魅力中,又能增強作品曝光度與傳播力。另外,虛擬展示技術也能和數字藝術創作結合在一起,產生更獨特的效果。以“虛擬現實裝置藝術”這一課題為例,學生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來創造新的裝置藝術形式。受眾戴上VR設備就能“走進”設備內探究體驗。這種宛如身臨其境的展示方式既能使觀眾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主題與內涵,又能激發其創造力與想象力。將虛擬展示技術融入其中,高校美術教育既能增強作品的展示效果與傳播力,又能給學生提供更寬廣的創造與展示空間。這一跨界融合實踐方法既有利于促進美術教育創新發展,也能給數字藝術領域帶來全新的生機與理念。
(三)使用網絡軟件繪畫創作
數字時代下,運用網絡軟件創作已成為高校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跨界融合最主要的實踐途徑之一。網絡軟件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創作工具和功能,還為學生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和分享平臺。網絡軟件的使用,讓學生在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及受眾互動交流的過程中,能更靈活多樣地展現他們的思想及理念。
高校美術教育要建構網絡軟件繪畫課程的體系,它并不只是指介紹幾種流行的繪畫軟件為教學工具,而是設計出一系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內容,從該軟件基礎操作界面開始,循序漸進地對各工具進行功能介紹、使用技巧和實際案例分析。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需重視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僅要使學生熟練掌握軟件操作技能,還要引導學生了解其背后所隱藏的藝術原理以便能靈活地運用于創作。之后,高校美術教育要鼓勵學生進行跨領域的學習,開闊眼界。數字藝術是集計算機科學、藝術設計和媒體傳播多學科知識于一體的高交叉性學科領域,所以在運用網絡軟件繪畫創作時,要求學生既要具備繪畫技能,又要懂得有關數字技術、媒體理論和市場動態。各高校可通過設置跨學科課程、舉辦學術講座、邀請行業專家入校交流學習等形式,向學生提供多元學習資源以激發其學習興趣與創造力。與此同時,高校美術教育也應該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數字藝術顯著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高度創新性與實驗性。在利用網絡軟件繪畫創作中,應鼓勵學生嘗試各種創作手法、風格及技術手段,敢于打破傳統藝術桎梏,尋求全新藝術表現形式。教師可通過建立項目制學習、舉辦創作比賽、建立展示平臺等來給學生施展才能的機會,調動其創作熱情與自信心。另外,高校美術教育也應該加強同企業和行業之間的合作和溝通,數字藝術產業發展迅速,企業人才需求不斷改變。各高校可采取與企業合作、聯合研發課程、共建實訓基地、聯合舉辦展覽等措施來實現教育和產業深度融合。這既能使學生更深入了解行業動態及市場需求,又能給學生提供實習、就業等機會,有利于其職業發展。
(四)注重師資隊伍建設
在數字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將高校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跨界融合已經是不可逆轉之勢。高校要迎接這一挑戰,就必須注重師資隊伍建設,著力培養既有美術知識又有數字藝術知識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一是高校要主動出擊,主動引進行業內實踐經驗豐富、創新能力強的人才。例如,一個著名的藝術學院成功地吸引了一名曾在全球知名游戲公司擔任首席美術設計師且經驗豐富的專家加入其教育團隊,該專家不僅帶去前沿的游戲美術設計理念及技巧,更以設立專題講座及工作坊的方式與學生交流自己的職業經歷及創作心得。學生在其引導下既能接觸行業真實案例,又能了解市場需求及行業動態,對其今后職業規劃與發展有著無法估量的價值。
二是高校要加大現有教師培訓與晉升力度。由于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跨界融合涵蓋了諸多領域知識與技能,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對自身知識體系進行研究與更新。在此背景下,某大學美術學院同國內外幾所知名數字藝術學院達成合作,經常組織教師參與學術交流研討等,使教師開闊了學術視野,提高了專業素養。同時,學院也鼓勵教師參加到實際項目中去,通過實踐促進自身教學水平及創新能力的提高。這些舉措切實推動了教師團隊整體素質的提高,也為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跨界融合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保障。另外,高校還應該重視教師跨學科合作能力的發展,美術教育與數字藝術跨界融合要求多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整合,所以教師要有跨學科知識結構與思維方式。某所高等教育機構的美術學院為了加強教師間的跨學科合作,特別成立了一個跨學科研究中心,以激勵教師們圍繞共同的研究目標進行合作性的研究活動。教師通過跨學科合作交流,既可以在自身領域中獲得更加深入的成果,又可以推動學科間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為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跨界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徑。
(五)融入行業美術案例
在高校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跨界融合進程中,將行業美術案例融入進來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及就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行業案例的介紹,學生對市場需求及行業趨勢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促使其在專業技能方面得到有的放矢的學習與提高。因此在高校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創新實踐的過程中,要科學地選擇對應的教育案例來啟發學生的美術學習思維,認識到美術和數字藝術之間的關系,全方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高校美術教學的效果,同時高校也要具備動態化的教育思維,根據行業的動態不斷更新和調整美術案例,并且與實際課程教育情況相互協調,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
高校要重視行業案例在課程教學中的整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根據課程內容及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行業案例加以分析說明。通過指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創意構思、技術實現及市場效果分析,有助于學生對行業需求及趨勢進行深刻理解。同時教師也可鼓勵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案例創作當中去,并通過實踐操作促進其技能水平與綜合素質的提高。該行業案例導向教學模式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創造力,又能促進其實踐能力與就業競爭力,各高校也可通過組織行業競賽、展覽等方式促進學生同行業之間的溝通與互動。例如某大學美術學院定期組織數字藝術設計大賽、畢業作品展,并邀請業內專家、企業代表到該校進行考察、輔導。這些活動既給學生一個施展才能的舞臺與機會,也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市場需求與行業趨勢。學生在與行業專家、企業代表進行交流互動中,能夠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長處與短處,以便有的放矢地對學習方向、職業規劃進行調整。
三、結語
跨界融合,是高校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聯合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增設數字藝術有關課程,融合虛擬展示技術、運用網絡軟件開展創作和師資隊伍建設,能促進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今后,在數字技術不斷進步、應用領域日益擴大的背景下,美術教育和數字藝術跨界融合會展現出更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尹藝.數字化語境下高校美術教育的挑戰與突破[J].肇慶學院學報,2024(3):69-73,116.
[2]丁文靜.現當代藝術內容融入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方法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4(10):58-59,65.
[3]周媛.美育視域下高校美術教育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3):43-45.
作者簡介:
吳高宇,碩士,南京傳媒學院中級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繪畫、造型藝術、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