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金融、財政政策組合拳的持續超預期落地,穩增長、增信心信號明確,在政策的推動下,市場信心大幅提振,預期出現明顯反轉,資金做多情緒全面高漲。
A股的情緒反轉和政策的不斷加碼令資本市場燃起“回購熱”,上市公司紛紛加入回購大軍,不少公司大股東也選擇增持股份。但與此同時,隨著市場波動的加大,也有逾百家上市公司股東選擇減持股份,高位套現離場,引發市場關于“減持潮”的討論。
9月24日,證監會和央行宣布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和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工具;10月18日,央行公告稱近期推出的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項工具正式啟用。兩大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在首次提出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迅速落地,被視為是監管層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貢獻增量資金改善市場流動性,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重要舉措。
新政策落地迅速,上市公司也響應積極。10月20日,23家滬深上市公司先后披露公告,表示公司或控股股東已與銀行簽訂貸款協議或取得貸款承諾函,將使用貸款資金用于回購或增持,涉及資金總額超110億元,這也意味著首批回購增持案例正式落地。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0月21日,今年以來滬深京三市共有1125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購計劃,計劃回購金額上限合計約1403億元,下限合計約761億元;其中在9月24日至10月21日期間,共有484家上市公司披露或更新回購計劃,計劃回購金額上限合計約845億元,下限合計約463億元。
9月24日以來新公布計劃回購金額最高的是牧原股份(002714)。通威股份(600438)、海康威視(002415)、中遠海控(601919)、伊利股份(600887)等的計劃回購金額也居于前列。
2024年9月26日,牧原股份公告擬使用30-40億元,且回購價格不超過58.60元/股進行股份回購,回購的股份將全部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10月18日,牧原股份以集中競價方式首次實施回購股份240.38萬股,占當日總股本的0.04%,最高成交價為42.96元/股,最低成交價為40.82元/股,成交總額為1億元。此外,10月20日,牧原股份發布關于簽署《專項貸款合同》公告,表示將以年化利率2.25%的低利率成本向中信銀行借入24億元專項貸款,用于公司股份回購。
從增持情況來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0月21日,今年以來滬深京三市共有231家上市公司披露股東增持計劃,擬投入金額上限合計約284億元,下限合計約152億元;其中在9月24日至10月21日期間,共有31家上市公司披露股東增持計劃,擬投入金額上限合計約90億元,下限合計約52億元。

9月24日以來新公布擬增持金額最高的是中遠海能(600026)。2024年10月21日,中遠海能公告稱,公司間接控股股東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擬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份,增持計劃的實施期限為自公告之日起6個月,增持不設定價格區間,增持總金額不低于人民幣6.79億元,不超過人民幣13.5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遠海能此次增持的資金來源也包括銀行提供的股票回購增持專項貸款。公告顯示,中國銀行2024年10月18日向中遠海運集團出具《貸款承諾函》,同意為中遠海運集團增持公司A股股份提供專項貸款支持,貸款金額最高不超過人民幣13.58億元。除上述貸款外,增持的其余資金為中遠海運集團自有資金。此外根據中國銀行公告,“中遠系”的中遠海控、中遠海特、中遠海發也已簽署股票回購增持貸款協議承諾。
在以美股市場為代表的海外成熟市場,上市公司通過銀行貸款回購增持股票是一種常見做法,也是助推其過去幾年長牛行情的原因之一。上市公司大手筆回購,控股股東帶頭增持,將對股票價格起到直接的支撐作用,彰顯了對公司長期前景的堅定信心,有助于提振市場情緒,并帶動市場交易量增加和活躍度提升。
另一方面,每當市場情緒高漲,上市公司股價飆升,此時部分股東會選擇減持套現,這也是客觀存在的現象。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0月21日,今年以來滬深京三市共有577家上市公司披露減持計劃,其中在9月24日至10月21日期間,共有242家上市公司披露減持計劃。
9月24日以來新公布擬減持比例最高的是長青科技(001324)。據長青科技9月27日公告,包括其第一大股東深圳市華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恒鑫匯誠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在內的多名持股5%以上的股東,將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連續90個自然日,將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減持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8.91%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長青科技于2023年上市,相關減持股東均為公司上市前的原始股東,且股票均于今年5月解禁。
萬朗磁塑(603150)的擬減持比例上限也超過8%。根據10月9日公告,其股東安徽高新金通安益二期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將擬于公告披露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720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8.42%。截至今年上半年,金通安益共持有萬朗磁塑8.42%的股份,意味著本次將是“清倉式”減持。

此外,擬減持比例較高的還有海看股份(301262)、怡和嘉業(301367)、鼎勝新材(603876)、福賽科技(301529),擬減持比例上限之和均在6%以上。
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違規減持股份,一直是監管關注的重點。去年8月以來,證監會不斷優化減持規則,并于今年5月24日發布《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及相關配套規則(統稱“減持新規”),從多個方面嚴格規范大股東減持,包括嚴格限制破發破凈、現金分紅不達標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減持股份,同時鼓勵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他股東承諾不減持股份或者延長股份鎖定期,把減持與股價表現、分紅情況進一步掛鉤。
需要注意的是,股東減持本身屬于正常行為,減持并不意味公司一定存在問題,也并不總是意味著股價下跌。如果公司在遵守規定的情況下進行減持,這種合規的減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司沒有重大問題,例如不存在ST風險、破凈等情況。不過,集中減持、清倉式減持等行為容易引發市場恐慌,導致股價波動加劇,影響投資者信心。
面對股價上漲,股東減持意愿增強是市場常態,如何在規范減持行為的同時,更好的維持市場活力,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仍是未來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作為投資者,我們也需理性看待減持現象,不被市場波動所左右,保持長遠的投資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