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牛市第二階段的市場環境與2019年4-11月較為相似,相似點在于基本面尚未穩固、外圍環境擾動和產業趨勢向好;不同點在于增量資金由2019年公募和外資切換至保險等長線資金,機構“抱團”或方向或由消費轉向泛紅利資產。
牛市第二階段行業配置重點關注“啞鈴”策略。一是風險偏好、自主可控預期驅動下的科技板塊,包括電子、計算機、軍工;二是泛紅利,主要為優質央國企較為集中的金融、基建等方向。

從宏觀數據角度看,兩時期經濟基本面均不穩固。雖然2019年4月央行貨幣政策例會和政治局會議定調總量政策“把好閘門”,政策由“穩增長”開始邊際轉向,但當時經濟基本面仍不穩固,2019年5月-10月制造業PMI于回落至收縮區間,PPI同比持續下滑;現階段雖然政策全面發力,但宏觀數據反映經濟仍未明顯復蘇,PPI同比增速自2023年轉負后處于U型探底的過程。
從經濟目標角度看,兩時期均處于經濟增速“換擋”的節點。2019年全年實際GDP增速較上一年回落0.8個百分點,年底市場就2020年經濟增速是否保“6”展開討論;今年兩會將全年GDP增速目標定在5%左右,但年內大會的政策表述由7月政治局會議的“堅定不移完成”轉變為9月政治局會議的“努力完成”,市場對經濟修復程度存在分歧。(見圖一)

2019年牛市第二階段受中美貿易摩擦擾動,市場風險偏好左右搖擺,與當前外部環境較為相似。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一波三折,5月美國對2000億美元商品清單商品的關稅提高至25%,8月特朗普發推特表示對中國剩余3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關稅,9月關稅制裁落地,美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指數(貿易政策)大幅抬升,期間雖有中美元首通話的階段性緩和,但市場情緒受貿易摩擦擾動較大;截至10月18日,距離美國大選不足一個月,兩黨候選人大選局勢或對華貿易政策產生變數。(見圖二)
與2019年相似點Ⅲ:2019年美聯儲降息落地疊加5G商用驅動TMT行情,與當前科技板塊的流動性和產業環境較為相似。2019年國內外流動性共振寬松,5G商用元年開啟新一輪半導體產業周期;當前階段對于科技板塊,無論是流動性環境改善還是新一輪AI產業趨勢均具備一定確定性,在牛市第一階段,兩時期電子行業均取得了不錯的超額收益。(見圖三)
點Ⅰ:不同于2019年公募基金和外資加速入場,當前階段保險等長線資金或是A股的主要增量資金。2019年機構資金加速入場,全年陸股通資金累計凈流入3517億元,四季度公募基金發行提速,機構“抱團”進一步助推當年的行情演繹;本輪牛市增量資金由公募和外資轉為保險機構等長線資金,9月24日央行首次創立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資本市場,10月10日、10月18日兩項工具正式落地,長線資金入市的條件逐漸充分,保險等長線資金或是當前市場主要的增量資金。

2019年-2020年機構“抱團”“消費+科技”,醫藥、食品飲料和電子獲公募明顯加倉,雙主線行情充分發酵。2019年-2020年醫藥、食品飲料和電子獲公募增持;外資方面,2019年外資增持的行業主要為非銀、家電、地產、電子。從2019年全年行業領漲幅度與牛市回調的抗跌程度看,公募和外資一致增持的主要行業整體表現更好。
當前保險資金入市條件逐漸成熟,機構“抱團”方向或由核心資產轉為紅利資產。2019年牛市第二階段經濟基本面雖尚未企穩,但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疊加地產周期上行,白酒、地產的業績仍有支撐;本輪牛市第二階段地產和消費尚未企穩,9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小幅回升,但仍處于歷史低位水平,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磨底;微觀層面,地產鏈板塊業績仍在探底,2024年中報地產鏈(地產、建筑材料)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位居行業末尾。9月總量政策全面發力,但地產政策總體或仍留有余地,機構“抱團”方向或從消費切換至回報更為確定、保險等長線機構更偏好的紅利資產。
紅利的范疇逐漸擴大,通過增持、回購增厚股東收益的“泛紅利”資產或是牛市第二階段的主線之一。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9月以來至10月17日215家上市公司獲得重要股東凈增持,其中11家凈增持參考市值在1億元以上,華菱鋼鐵和三峽水利凈增持參考市值居前;48家上市公司發布增持預案,央國企共16家,占比超三成。除高分紅外,開啟增持回購的央國企或為當前階段的“泛紅利”資產。
牛市第二階段A股市場或以震蕩為主,行業配置重點關注“啞鈴”策略。一是風險偏好、自主可控預期驅動下的科技板塊,包括電子、計算機、軍工;二是泛紅利,主要為優質央國企較為集中的金融、基建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