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為第六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所作序言中的重要論述,既為我們做好黨員教育培訓指明了方向,也對全體黨員干部提出了明確要求。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的二十大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吹響的沖鋒號。唯其艱巨,所以偉大;唯其艱巨,更顯榮光。唯有埋頭苦干,攻堅克難,久久為功,才能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
0HZOGCuHTOyWyLgKU7yr9b1FfqTWgH+i8C5rvasQLx8=當堅定行動派、實干家,要篤定“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目標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這一目標,就要以“過了一山再登一峰”的擔當,朝著目標勇毅前行,以共同之理想凝聚共同之力量,以共同之奮斗實現共同之目標。
錨定方向,方能遠航。無論身處何地、什么崗位,都要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放眼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成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發展機遇轉瞬即逝,不進則退、慢進亦退。著眼國內,現代化建設還存在不少堵點、短板,容不得走神觀望。各級黨員干部都要爭做行動派、實干家,咬定目標不松勁,緊盯任務不走神,以勇立潮頭且事不避難的沖勁,將個人目標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中,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在干事創業中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開疆拓土。
當堅定行動派、實干家,要增強“放使干霄戰風雨”的過硬本領。當堅定行動派、實干家,需要用過硬本領來支撐。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第38軍第113師338團在短短14個小時內奔襲72.5公里,先敵5分鐘搶占三所里,關死美軍南逃的“閘門”,創造了現代戰爭史上步兵急行軍的紀錄。這期間,各級指揮員不僅表現出沖在前的膽氣,更表現出極其出色的動員和組織指揮能力,確保了部隊行動迅捷有序。這啟示我們,黨員干部必須有過硬本領,才能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收獲人生的精彩、事業的奇跡。
置身于新知識新事物不斷涌現的當今時代,面對你超我趕、競爭激烈的緊迫形勢,要想立時代潮頭、當事業尖兵,唯撐篙不已方能逆水行舟,唯學習不止方能屹立不倒。要時刻秉持“對既學來的感到用之不足,對未學來的感到求之不盡”的本領恐慌,涵養“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的求知精神,把火熱的實踐當作最好的課堂,在難事急事中經受磨礪,在摸爬滾打中增長才干。
越是目標遠大、任務艱巨,越是形勢復雜、挑戰嚴峻,越需要加強本領的養成。只有持續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及時填知識空白、補素質短板、強能力弱項,錘煉攻堅克難的能力、立時代潮頭的本領,才能以科學方法清“瘀點”、通“堵點”、解“難點”,啃下硬骨頭、完成硬任務,以不竭的活力和旺盛的戰斗力與時代同行。
當堅定行動派、實干家,要保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斗爭定力。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指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爭。那些地方有困難、有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們是為著解決困難去工作、去斗爭的。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要去,這才是好同志。”
斗爭創造歷史,斗爭成就偉業。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集中體現的是一種做事敢擔當善作為、講黨性講原則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做事總要承擔風險,正因為有風險,才需要有擔當。不論在哪個崗位、擔任什么職務,黨員干部都要培養和保持頑強的斗爭精神、堅韌的斗爭意志、高超的斗爭本領,做疾風勁草、當烈火真金。不以事艱而不為,不以任重而畏縮,始終保持一種敢做善成的勇氣,保持一種逆勢而上的豪氣,實打實地抓、不折不扣地干,盡心竭力把事情做成干好。
當前,黨和國家面臨的形勢之復雜、斗爭之嚴峻、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艱巨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直接考驗我們的斗爭勇氣、戰略能力、應對水平。無論風云如何變幻,無論挑戰如何嚴峻,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指引的方向,永葆“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戰斗豪情,拿出“斗罷艱險又出發”的勇氣擔當,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不斷把中國式現代化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