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必須堅持”是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政治論斷,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是“六個必須堅持”的重要內容之一。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也是我們黨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體現著共產黨人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里就有問題;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進而推動著歷史的進步。
善于發現問題、勇于面對問題是前提。認識問題是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只有先把問題搞清楚,才能把問題研究深、分析透、解決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于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問題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外部呈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是要增強發現問題的敏銳、正視問題的清醒、解決問題的擔當。要提高站位,拓展視野,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善于在人民群眾的呼聲中發現民生問題,在推動決策落實的實踐中發現“梗阻”問題,在對一些社會現象的觀察、思考中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既要弄清楚經濟社會發展中共性問題在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具體表現,又要弄清楚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存在的個性問題。要增強政治意識,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分清主流和支流,從“貌似紊亂的”外部表象中把握事物內在的聯系。要提高觀察問題、認識問題的能力,既善于從個性的問題中發現共性問題、從雜亂的問題中把握要害問題,又善于從看得見的現象中揭示看不見的規律,深刻洞察問題的本質和趨向,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動權。
深入分析問題、研究吃透問題是基礎。堅持問題導向,不僅要弄清楚問題是什么,更要弄明白癥結在哪里;號準脈、看透癥才能開對方。這就需要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問題、面對問題需要勇氣擔當,分析問題、研究問題需要理論指導;多一份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投入與深入,就多一份解決問題的淡定與從容。問題研究得越深入、分析得越透徹,解決起來就越順暢、越徹底。事物發展過程的曲折性、矛盾形成的多因性決定了問題的復雜性、多樣性。不同性質的矛盾和問題,其形成原因、影響大小、緊要程度、應對策略、解決路徑各不相同,要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善于抓重點、抓關鍵、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寬廣視角,深挖細查、深思細研、吃透弄準,看清本質、抓住根本、把握規律,真正剖析一個問題、積累一個方面的經驗,推動解決性質相同或相近的一類問題,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致力解決問題、推動事業發展是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有分析問題的智慧,更要有采取行動的勇氣”,“直面問題是勇氣,解決問題是水平”。問題是事業發展的制約“瓶頸”,所有的改革都是被問題倒逼出來的,不為問題所困,任何人都不會去進行有風險的改革。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就是為了有效解決問題,問題不能及時、有效解決,就會影響或阻礙事業發展。堅持問題導向,說到底就是以發現問題為先導,以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為基礎,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更好推動事業發展。大到每個時代、每個領域,小到每個地區、每個部門或單位,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新征程上,要增強問題意識、堅持有解思維,聚焦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問題、體現事物本質要求的真問題、形勢環境變化帶來的新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透徹研究,找準根源和癥結,拿出對策和辦法,堅持從根本上化解矛盾、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從制度機制上補齊短板弱項。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只有聆聽時代聲音,回應時代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偉大遠征,也是充滿風險和挑戰的艱難跋涉。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必須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在不斷地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中應變局、開新局、謀發展,奮力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