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8月,祝金剛美院進修結業,從秦嶺深山的洛南縣審計局調入省藝術館(現陜西省文化館),從事群眾美術輔導工作,由一名業余美術愛好者向專業群文工作者轉變。2023年祝金剛退休,像孺子牛一樣,深耕群文這塊沃土數十年如一日,篳路藍縷,成果豐碩。
(一)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中華民族的祖脈,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秦嶺東段南麓、洛河源頭的洛南縣洛源鎮,就是祝金剛的出生地。
金剛者,金中最剛之義,穩固、銳利、無堅不摧。老祖母給他取名“金剛”,祈愿他剛強茁壯、健健康康。做守護在佛左右的金剛,是祝金剛的愿想,因此,乳名金剛一直沿用至今。
金剛受到作為教師、又擅長繪畫的父親的影響,自幼喜歡繪畫。高中畢業時,本想報考美術類院校,在征求老校長意見時,老校長說:“農村娃,先考慮吃飯吧。”
求學時從洛河源頭步行45千米到縣城上學的艱辛,使他聽從了老師的建議,報考了省財校并被錄取。1984年畢業后,本可以留在省城的金剛,為滿足父親的心愿,分配到了秦嶺山區干審計。當時的審計部門剛剛組建,他在認真干好本職工作之余,沒有放棄畫畫這一愛好,勤學苦練,鉆研畫技。
世紀之交,他成功舉辦了畫展,引起業界轟動。時任局長有一雙慧眼,對他說:“這么大個洛南縣,不缺你一個查賬的,去學畫畫,把咱秦嶺山水畫出個名堂,給咱審計機關文化建設增添光彩。”
2002年,他進入西安美術學院學習,同時受聘于省老年大學授課,從此開始了他的群文工作生涯。他那帶有秦嶺深山泥土味的樸實無華,老實厚重的品質和對藝術孜孜以求、勤奮博學的精神給老年學員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天下課后,他突然接到電話問他:“你結業后是回去,還是留下搞專業?”
原省委書記張勃興,在走出“文革”設置的“牛棚”后,被下放到洛南縣勞動,在人民群眾熱情關懷的溫暖中,他愛上了那片熱土,熱愛著那里的人民。金剛是從那里走出來的畫家,老書記聽聞了他的情況,要為他實現“把秦嶺山水畫出個名堂”而創設條件。
2005年8月,祝金剛在美院進修結業后,調入當時的省藝術館,如愿以償成為一名專業畫家,正式開啟了他群文工作的人生歷程。
組織、輔導、創作、研究是群文工作的基本職能,僅憑一腔熱情是難以勝任的。2012年、2013年金剛又在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深造,惡補美術理論,提升專業素養。
金剛深知,藝術素養的提升建立在廣博的文化積淀之上。他如饑似渴地廣泛涉獵古今中外名作名著,特別是儒道思想、詩詞歌賦,他更是情有獨鐘。他博覽群書,文化素養日漸深厚,業務工作得心應手,藝術風格亦初具雛形。秦巴漢水、塞上高原、關中腹地,都留下了他組織輔導采風寫生的腳印,三秦大地群眾美術的樂章有他高亢明亮但不失沉著厚重的鳴奏。他的個人創作也多次在省內外展出并獲獎。
為圓他夙愿,老書記夫婦引薦,金剛拜長安畫派第二代代表趙振川先生為師。幾十年來,他遵循長安畫派的創作理念,在中國傳統山水畫上下了一番功夫,臨摹了大量山水畫經典名作,特別是對宋元時期的山水畫作了深入研究,對山水畫的源流正脈有了正確的理解與把握。同時,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工作與生活,每年他都與同事深入三秦大地寫生采風,培訓輔導基層美術愛好者,提高專業技能素養。在同事們的相互切磋交流中,傳統筆墨、圖式在生活中驗證、生發,不斷激發創作靈感。他立足傳統,力圖表現對自然的關愛,表達自然與精神的高度和諧,從中追尋美的蹤跡,創造精神寄托的家園。
金剛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年來,他在筆墨的節奏、筆墨的趣味等藝術手法上有他自己靈動的表現,他的部分畫作有一種寧靜的氣息,還有種甜美的鄉土韻味,這是他追求的藝術上的精神境界。
金剛勤奮好學,愛好廣泛,對文、史、哲都有廣泛涉獵和研修,對現實生活也深切關注。他的構思立意,見解獨到,他把山水畫和較大的構思融合在一起,通過山水去表現深邃宏闊的歷史人文情懷。從他出版的專著畫作里,可以領略草木滋生的茂盛、田野泥土的馥郁、靈泉出岫的歡歌,觀畫者與畫中景物融為一起,讓人在詩意般的家園中棲居,給人耳目一新、心曠神怡之感。
金剛干審計的公務員經歷,對他從事群文工作有很大裨益。辦文,他善擬計劃、寫總結,打報告、報請示;辦會,他會制定活動方案,草擬主持詞、致辭、講話,總結活動;辦事,他能與同事一起組織協調,聯絡溝通,凝聚人心,協力干事,取得成績。2017年前,金剛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自身也收獲滿滿,在商洛和西安先后舉辦了畫展,出版了5部專著。
已故西安美院院長、人民幣上毛主席畫像的作者劉文西說:“祝金剛畫作把西畫的寫實造型和傳統中國畫的寫意神韻結合起來,其筆下的形象用筆樸拙、遒勁,生動優雅,在傳達山水繪畫靈韻的同時,更能使欣賞者感受到他筆下山水畫之美和尋求突破的心胸氣概。”
陜西省美協副主席、省美術博物館原館長羅寧稱他為“長安畫派第三代的代表”。
2014年金剛被陜西省藝術館(現陜西省文化館)評為副研究館員;2020年,省文化館任命他為美術攝影部主任……
(二)
2022年6月,金剛在省圖書館舉辦“硯池問岳——祝金剛山水畫新作展”。舉辦這次畫展,金剛考量頗多,除了向關懷支持自己的領導、老師、親朋好友匯報,檢閱品評自己是否“把秦嶺山水畫出個名堂”之外,更主要的是要為全省的群文工作搭平臺、創品牌,為后輩做示范。
西安中國畫院副院長、著名畫家高民生認為,這個“問”字特別好,讓人想起辛棄疾詩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你全心全意將山當作自己的一個知己朋友,料青山和你一樣忠誠。能達到這個境界,你的心就沉下去了。金剛就是如此,把自己心靈的感悟付諸筆端。
金剛說:“商山是我的故鄉,洛水是我的母乳,商洛山水自然是我繪畫的表情與底色。”半道改行從事群文,辛勤耕耘,收獲幾許,他虔誠地接受檢閱:省上老同志李煥政、紀鴻尚來了,張勃興老書記身體有恙,委托夫人吳慧珍女士來了;省文化和旅游廳高陽廳長、唐利如副廳長來了;中國作協副主席、省作協主席賈平凹同志發來了熱情洋溢的祝賀信;商洛市文聯、作協、美協的同志來了,并帶來了熱情的祝賀。
在隨后的座談會上,各位藝術家、專家、學者紛紛給予肯定和褒揚。
恩師趙振川說:“祝金剛學藝術、學中國畫是純粹的,他是在中國畫這條路上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早前他在省美術博物館舉行過的大型畫展,就奠定了他在國畫界的地位,是陜西省山水畫界的代表人物。”
西安財經大學副校長吳旺延教授說:“金剛是陜西財經學校畢業的,財校是我們的源頭,我們是校友。我校舉辦70周年校慶,金剛贈送了畫作。他的每一幅畫,都仿佛讓我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我的家鄉,融到他的畫面中來了。金剛的成功也是我校的光榮,我校已聘請他為客座教授。”
《陜西美術》原執行主編、美術評論家何俊峰說:“我曾給金剛寫過文章,他畫中商洛家鄉的山水風物,都是他內心最熟悉的、最喜歡的,呈現出來也是最美麗的。商洛確實很美,商洛有賈平凹、陳彥,洛南又出了一個祝金剛。這次看完畫展后,又有了新的認識。金剛在不斷精進,從筆墨、構圖、意境、文詞,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很多東西都融到畫面中來了。”
聽到這些藝術家、專家、教授和家鄉父老的溢美之詞,省文旅廳的領導露出欣喜之容;畫展主辦方省文化館、省圖書館的領導也很欣慰;金剛感到由衷的高興……
至此,祝金剛在省市先后舉辦了4次畫展,出版了多部專著。翌年春,他被陜西省文化館評聘為研究館員,光榮退休。
(三)
退休后的祝金剛,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也有了實現他在職時因工作忙未實現愿望的條件。倔強的他為了方便深入生活繪畫寫生,頂著烈日、冒著酷暑學習汽車駕駛,堅持幾個月,考下了駕照。現如今的他,開著小車,穿行在秦嶺南北寫生。
金剛成名了,也退休了,但群文工作者的初心與職責未泯,他繼續為省老年大學授課,熱情接待各地美術愛好者。他積極探索,創新實踐,研究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融合,在自己的工作室,堅持為老同志線上教學,幫助老同志跨越“數字鴻溝”,跟上時代步伐,為實現老年大學“讓黨放心,讓老同志滿意”的辦校目標,奉獻著綿薄之力。
退休后,不少愛好者慕名求畫,或珍藏留之子孫,或作為高雅之禮贈送親朋,或弘揚文化傳之四方。金剛答應后常常驅車穿越秦嶺,感悟寫生,獲取靈感,而后投入巨大的激情進行創作,讓人們從畫作里感受不一樣的水墨秦嶺,了解民族祖脈和中華父親山的巍峨神韻。
中國作協副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陳彥評價道:“金剛有一雙能復活故鄉山水的妙手。他的畫作深感雅致高古,有種遠離城市喧囂的靜謐,仿佛能帶著游子神歸故里。”
“堅持正確的藝術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兼收并蓄,博采眾長,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需要漫長的過程。”嚴師趙振川先生的教誨,時常在金剛腦海里回蕩,“趙家山水”對他的熏陶和影響將伴隨其終生。
我們祝愿長安畫派第三代代表祝金剛藝術生命常青,期望祝金剛像孺子牛一樣繼續耕耘群文這塊沃土,為群文工作高質量發展再添光彩!
(陜西省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