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經》像一幅巨畫,帶領我們穿越時空,以俯瞰的視角觀察周代士人的生活細節。它不僅是文學,也是歷史,更是幾千年前真實的生活場面。《詩經》可以讓人感受到偶遇知己的快樂,體會勞動的辛苦,嘗試愛情的甜蜜,參與宏大的祭祀與婚嫁場面,體驗遠離世俗的山水之樂。了解《詩經》,便可觀中國古代社會中的人與生活。
關鍵詞:《詩經》;社會全貌;生活內容
《詩經》大約成書于春秋中期,起初名為《詩》。相傳在周代,天子為更好地了解社會民情,下設采詩官,每年春秋季,百姓農忙活動時節,他們便深入田間地頭,搜集民間歌謠。歌謠源自百姓生活,或是百姓勞作時的吆喝、閑暇時的八卦,又或是對內心悲傷的抒發、現實壓力的抱怨,皆為有感而發?!对娊洝穬热莘彪s,涉及祭祀念詞、廟堂頌歌、宴飲詩等,主要反映了七情六欲、婚喪嫁娶、勞動勞作、社會風俗、百姓生活等?!墩撜Z·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闭f的就是《詩經》美好率真的中心思想,因此,了解《詩經》便可觀中國當時社會之全貌。
一、形象
《詩經》當中出現了大量人物,以青年男女最具代表性。
(一)女子形象——健康美
《詩經》中女子美的標準,并非今日審美之“白幼瘦”。古代女子的美是一種“滿”,滿是健康的象征,這種美美好而豐盈,值得反復回味。《衛風·碩人》贊美了一位女子:“碩人其頎,衣錦衣?!闭f這位女子身材修長而豐滿,穿著華麗而優美。開篇對她的美貌進行了遠焦式的描寫,這時讀者并沒有看到莊姜的真實面貌,僅僅淺略一眼,卻能讀出她的健康、壯碩。第二段道:“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里說到了她白嫩光滑的皮膚,吹彈可破;她的額頭像螓的額頭,方正飽滿。這正是古代人追求的“天庭飽滿”,是神仙擁有的特殊面相,是充滿生命力的象征;她的笑不是含羞的,不是開放的,而是一種恰到好處的能展現出個人魅力的笑;她的眼睛黑白分明,目光流轉時含情脈脈,讓人感受到一種溫柔似水般的美好。
(二)男子形象——能力美
《詩經》中展現的男子之美,不是單調的外形美,而是外表與其他優勢的結合。《齊風·猗嗟》寫道:“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射則貫兮?!闭f這名男子不僅長相英俊,眉毛鋒利,眼神堅定,還舞姿端正,能跟得上節奏,箭法高超,次次都中。這是外形+力量的美?!洱R風·盧令》中有“盧令令,其人美且仁”“其人美且鬈”“其人美且偲”,意思是說男子漂亮又有仁愛之心、漂亮又有能力、漂亮又有才智。這是外形+才能的美。因此,男子之美不只是割裂的、飄然的外表美,還依靠一種能力美。
二、生活狀態
《詩經》采于民間,故事來源廣泛,貼近現實生活?!对娊洝坊菊宫F出周朝五百年間的各類生活狀態,它不僅反映了一個社會的基本生產狀況,也折射出百姓喜好,這正是《詩經》的價值所在。
(一)勞作
《周南·芣苢》寫道:“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痹娡ㄟ^六個動詞,表現出了人們整個勞動的過程以及忙碌熱鬧的場面。詩中并沒有提到采芣苢的勞動者的樣子,但字里行間充滿了勞動的歡欣。
(二)祭祀
《周頌·豐年》寫道:“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捉??!闭f百姓將豐收的糧食釀成美酒,將谷物和美酒供奉給祖先享用,以報答祖先保佑之情,典禮隆重莊嚴,希望來年還能獲得好收成。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國古代農業社會中,土地與糧食對老百姓來說是頭等大事。每年農種時節前后,都要祭祀土神和谷神,古代將國家稱為社稷就是這個原因。百姓通過供奉動物或者蔬菜瓜果,祈求祖先和神靈保佑來年糧食豐收。
(三)婚嫁
《召南·采》寫道:“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卑仓眉榔窇撛谀睦??把祭品放置在祠堂的窗戶底下;這次是誰來做主祭人呢?所有人都恭敬虔誠地等待,因為要嫁女。這段寫了古代女子在出嫁前嚴肅而規整的祭祀活動和儀式,展現了婚俗流程之繁雜,也從側面表現了我國古代的重禮傳統。
(四)行役
《召南·小星》寫道:“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實命不同?!闭f小小的星辰發出微弱而幽幽的光,之所以能夠看到是因為小吏每天天還未亮就出發辦公事,只能怪自己命不如人。這位下層小吏日夜奔波,身心勞苦,卻只能自嘆命薄,體現了當時社會環境下底層人物的悲哀。詩歌前兩句主要寫景,但景中有情;后面三句的目的是言情,但情中也夾雜著敘事,作者把小吏放在暗夜、寒冷的特定環境下,所以倍感凄涼。
(五)徭役
《唐風·鴇羽》寫道:“肅肅鴇羽,集于苞栩?!改负吴??悠悠蒼天!曷其有所?”大鴇本是一種生活在沼澤地里的鳥,它們體形碩大,不可能棲息在樹上,作者這樣寫是想表達現實中已經出現不符合常理之事——百姓無法在田里勞作來養家糊口,而是承擔著無法承受且沒有盡頭的繁重徭役。田地久久失種,家中的勞動力無法回家,這是當時戰亂社會的真實反映,傳達了百姓一聲聲帶血的吶喊。
(六)流亡
《王風·葛藟》寫道:“綿綿葛藟,在河之涘。終遠兄弟,謂他人母。謂他人母,亦莫我有?!贝呵飼r期戰亂頻繁,百姓流離失所,骨肉分離。開篇以草起興,寫葛藤綿延長又長,一直生長最終爬上河邊陸地。接著寫主人公遠離親人和兄弟,在流浪的路上對著她人喊娘。即便是這樣,不認識的人也不會把我當作親生孩子。他無依無靠,不得不乞求他人,甚至對他人叫母親,悲慘經歷可見一斑。這是一首寫在流浪路途中的悲歌。
(七)歸隱
在這樣的時代,有人仿佛置身于另外一個世界,遠離戰爭與繁雜,尋求一種簡單的幸福與短暫的安寧,這種選擇開啟了后世幾千年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歸隱?!缎l風·考槃》寫道:“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闭f我在山中澗水邊建造了一個小木屋,無憂無慮地居住在這里,仿佛天地間只有我一人。我每日獨自睡去又獨自醒來,這樣的快樂沒有人能體會也不必向他人訴說。古人云:“大隱于朝,中隱于市,小隱于野?!痹谝巴怆[居的樂趣不足為外人道也。韓愈也曾在《送李愿歸盤谷序》中提到隱于山水間的樂趣。在這首詩中,我們可以讀到周人對隱士自得其樂、在山水之間無憂于其心的贊美之情。
三、愛情
《詩經》中有大量的愛情詩。愛情是人類恒有的感情,因此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中愛情是經典的話題?!对娊洝访枥L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當時的社會人們以勞動為主,沒有各種各樣的供人娛樂和消遣的其他活動,生活枯燥,只能從愛情中得到情緒宣泄。
(一)大膽奔放,主動追求
《王風·大車》寫道:“大車檻檻,毳衣如菼。豈不爾思?畏子不敢。大車啍啍,毳衣如。豈不爾思?畏子不奔?!痹娭袩o法得知主人公的性別,如果是男子,那就是一位趕大車的年輕人,與一位姑娘相戀,也許是門第不齊或其他原因無法結合,年輕人詢問姑娘敢否一起私奔,姑娘卻有點猶豫不決,于是年輕人發下誓言。如果主人公是女子,那就是一位女子熱烈地愛著一位男子,想與他私奔,但因為某些原因,她擔心男子不敢,所以發下誓言。詩中主人公不顧世俗,主動爭取愛情,展現了一種大膽的愛情意識。
(二)相思相愛,矢志不渝
《召南·殷其雷》寫道:“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意思是轟隆隆的雷聲,在南山的陽面出現,為什么一定要離開,不多一點留戀呢?你總是那么忙,在如此惡劣的天氣,你依然在外奔波,如何能不叫人掛念你,既有抱怨,又有無奈,最終理解。詩歌表達了女子對丈夫的愛戀,同時男子也思念著自己意中的女子。
(三)真心錯付,當斷則斷
《詩經》也寫了一些女子被拋棄的故事,如《王風·中谷有蓷》,這是一首被離棄的婦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女子受到傷害之后,除了情緒上的悲傷,展現的更多的是對現實清醒的認知和對負心人及時正確的決斷。《召南·江有汜》寫道:“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痹陂L江上游一帶的一個女子,知道自己外出做生意的丈夫變心之后,她從現實分析,自己不應悲傷,薄情的人才該因逝去的愛情而悲傷。
四、情感表達
《詩經》以描寫現實見長,作品中所表達的皆為真情實感。按照表達傾向的不同,情感表達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贊美
《周南·兔罝》寫道:“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蓖镁W結得又緊又密,在布網時發出陣陣砰砰的細碎聲。將士們雄赳赳氣昂昂地跟隨在將軍身邊,努力爭做將軍的好侍衛。本詩通過打獵一事,贊美當時諸侯將軍手下武士的威武形象以及他們列隊出征時的勇武氣概?!吨苣稀胫骸分杏忻鑼?,名門公子們個個仁厚有為像麒麟。麒麟是古代四大神獸之一,長相大氣嚴肅,據說它的出現象征著祥瑞。這是一首贊美大家公子的詩歌,以麒麟比人,贊美大戶人家后代繁盛且有德行。
(二)諷刺
《鄘風·墻有茨》寫道:“墻有茨,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币馑际悄憧磯ι先绻L滿了蒺藜這種植物,無論如何是掃不掉的。就像你們在宮中所說的私房話,最好不要說出口。如果真說出來,那些話就簡直不堪入耳。這首詩揭露和諷刺了衛國統治者在后宮的荒淫無道,衛國老百姓對發生在深宮之中的王家亂倫之事深惡痛絕?!多{風·相鼠》寫道:“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意思是你看那大老鼠尚且有皮有齒,人怎么可以沒有威儀、不加節制呢?本詩用老鼠類比人,尤其是那些擁有身份地位的人。衛國歷史上難以言說的駭人事件接連不斷,看似比人,實際上是衛國老百姓對統治者所作所為的辛辣諷刺,將他們比作老鼠,是對他們偽善丑惡面目的深刻揭露。
(三)個人情感
除對他人他物的抒情與品評之外,《詩經》還對個人情感進行了抒發?!锻躏L·黍離》寫道:“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边@位路人在路過宗廟時,所見是一片蔥綠,當年這里的繁華早已消失不見了,只有綠油油的黍在瘋狂生長,眼前的物是人非勾起了詩人傷懷的情思,這樣的心緒有誰能懂呢?他發出疑問,卻無人回答。如果說心憂是觸景生情,那思家則是游子無法抗拒的情愫。
五、結 語
《詩經》最有價值的除了廣闊的內容,還有關注現實,這也使它具有了深刻的藝術魅力。在《詩經》中充滿了對底層百姓的同情和對人們真實情感的刻畫,它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第一座里程碑。
(青海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 史詩.《詩經》中的家國情懷及其成因探析[J].名作欣賞,2023(32):5-7.
[2] 李樹軍.《詩經》與周代社會交往[M].北京:中華書局,2020.
[3] 李田秀.文化視野中《詩經》的婚姻愛情詩[J].牡丹,2015(10):23-26.
[4] 高煥玉.《詩經》的思想內容是折射社會的鏡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1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