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常常聽到父母懊悔的聲音:男孩子已經16歲了,身高才155厘米;女孩子來月經了,身高才145厘米。因為對孩子的身高關注晚了,個子矮成了不少父母的心病。怎樣才能盡早發現孩子的身高問題?如何幫助孩子長高?這是廣大父母想知道的。
每個孩子的生長速度不一樣,出生時嬰兒平均身高約50厘米,至1歲時身高約75厘米;2歲時應該達到85厘米左右;2歲至青春期前,應該每年生長5~7厘米。如果2歲后,年平均長高低于4厘米,就說明孩子的生長速度偏慢,與同齡孩子的差距會逐漸拉大,這時應及早帶孩子到兒科門診檢查。
到底什么因素影響孩子長個呢?
其實,孩子的身高不全靠天生,除遺傳外,還有很多長高的“閥門”,需要家長幫助孩子一起去打開。
1.營養 矮小的孩子中,大多有不良飲食習慣。暴飲暴食、偏食挑食、不吃早飯、吃太多甜食等都會阻礙長個。想長高,蛋白質、礦物質缺一不可。每天一杯牛奶是增高秘訣,在食物營養中,一定不能缺少鈣、磷、鋅。此外,“精神營養”也很重要,如果孩子從小缺乏關愛,身高就會比同齡人矮。
2.運動 每天必須戶外活動1小時。嬰幼兒可做主動或被動體操;學齡兒童可做向上跳的運動,如跳皮筋、踢毽子和各種球類運動;青少年可做跳高等彈跳運動及全身性運動,如打籃球、排球等。但舉重、杠鈴等負重訓練,18歲前最好別練。此外,有些孩子不太注意站、坐、行、讀、寫的正確姿勢,習慣性地低頭端肩、含胸駝背,致使脊柱變形,也會影響長高。
3.睡眠 生長激素在夜間深睡眠時分泌達到高峰,每天晚上9—11點是生長激素分泌的第一個高峰,3~6歲兒童每天要睡10~12小時,小學生、初中生每天要睡9~10小時,高中生每天要睡8~9小時。為了盡快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最好讓孩子在晚上10點之前入睡,做到早睡早起。
4.疾病 性早熟的孩子骨骼發育早,骨骺閉合也會提前,最終身高會低于正常發育的孩子。此外,像導致生長激素缺乏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腦垂體功能低下等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高。
總之,孩子能否長得更高,除與遺傳因素相關之外,還與疾病、營養、睡眠、運動、精神因素等密切相關。如果孩子身材矮小,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醫院兒科門診評估,找出原因,進行針對性的干預處理。最佳治療時間是4~10歲,千萬別錯過了!